APP下载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运用探索

2022-04-04计粟雅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多元化美术

计粟雅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2000)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审美情趣,主要通过学前教育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推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既是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但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定位不够清晰、课程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课程体系建设相似等问题。所以,高校需要明确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同时建立良好的课程评价与意见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运用的重要性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对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提升也产生重要影响[2]。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拓宽幼儿师范生的美术教学思路。

(一) 有助于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3]。首先,有助于学生绘画基本功的提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进一步了解相关美术绘画的知识,加深其对所画事物结构、明暗关系及色彩方面知识的了解,通过临摹及创作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其次,开阔学生的美术教学视野。多元化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对世界名画的赏析,还鼓励学生从生活点滴处着手,从生活中的色彩美中汲取灵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4]。最后,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美术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美术知识进行解读,这能促进其美术理论及绘画创作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学奠定专业基础。

(二) 有助于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育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它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有助于更新学生的美术教学理念,推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职之后,提升个人的教育水平[5]。其次,多元化教学包括手工课等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这有助于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最后,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都强调创新意识,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有助于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呈现,可以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配合度,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课堂效率[7]。其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会涉及更多相关专业知识,这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最后,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改进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传统教学范式,这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拓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不够明确

明确的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可为高校教师提供明确的方向,但部分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建设目标仍需完善。首先,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出现雷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于不同学段及不同类型美术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没有进行明确界定,导致教学过程容易出现随意性,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升[8]。其次,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及生源水平了解不足,导致其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模式,但仍旧难以充分发挥相关教学资源的作用,这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课程资源、结构及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是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又一次革新,它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课程资源和结构,以及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美术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对应程度不高。仅对相关课程资源进行展示和讲解,并未将相关特色课程资源与美术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相关美术理论知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其次,课程结构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建设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对于绘画、图案、手工、鉴赏等方面的课程分布及教学内容的配比不均衡,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水平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最后,存在部分美术课程建设僵化的问题[9]。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进行进一步培养,但部分高校教师在实际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美术的创新性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临摹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从评价体系建设角度来说,客观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思路。但在实际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部分高校的课程评价及意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的高校课程评价比较单一,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但教学理念并未及时更新。同时,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仍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难以对高校美术课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进而不利于综合教育能力的提升。其次,存在意见反馈机制不健全、对师生意见接受和了解不及时的情况[10]。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师生作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者与接受者,对于此类教学模式的感受与意见具有直接性和代表性,但意见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不利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完善,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 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保障,它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当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首先,有些教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了解不足,对于自身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更新不足,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风格;部分高校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了解不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次,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够熟练。最后,教学理念更新不足也会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育的顺利推进。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理念上,对成绩的重视度高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课程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 明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科学明确的课程目标是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作用发挥的基础和前提,它为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师各项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首先。高校要对实际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生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的贴合程度,确保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高校还需进一步提升课程目标的精确程度,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在绘画、教学能力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为教师教学细节的设计以及学生学习方案的调整提供方向[11]。最后,为避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的形式化,高校要鼓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规划,为师生各项教学与学习环节的顺利推进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完善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结构与评价反馈机制,提升课程特色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不仅需要明确且可行性较高的课程目标,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程结构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首先,明确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的特点,对其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适当调整,帮助高校教师及学生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色,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高校还需聘请相关课程专家对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同时也为多元化教学模式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12]。最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树立尊重创新意识的理念。教师要在具体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绘画、色彩以及设计课程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当地美术博物馆以及摄影展等教学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学会总结与分享,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能力的同时对课程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质量的提升。

从课程评价以及意见反馈机制建设角度而言,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运用,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进行充分利用,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配合程度也作具体要求。由于多元化教学模式操作的复杂性,高校需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才能切实提升美术教学质量。首先,完善意见收集机制,不仅要在线下设置意见收集信箱,在校园网站上也要设置意见反馈模块,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师生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高校还要积极了解教师在多元化模式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教学需求,尽可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其次,高校还要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丰富课程评价方式,并制定相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最后,高校还要加强课程评价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专家讲座与培训的形式更新课程评价工作人员的评价理念及方式,在实际课程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指出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

(三) 提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学前教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运用不仅是对高校课程体系的考验,也对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为高校学前教育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定期培训。高校不仅要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入职培训,还要为教龄较长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要通过校际间的交流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鼓励教师采用多元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最后,高校还要鼓励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多元化美术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