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需求

2022-04-04段兰兰

西部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需求现状

摘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需求是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础,通过对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新的需求。建议通过两个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活化课堂育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宏观环境既定的条件下创设健康良好的微观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6-0133-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内容。因此,基于2020年湖南省规划课题《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研究》的需要,我们据此进行了问卷设计,以期客观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需求,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课题组共抽取了湖南省内8所本专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7份,有效率98.7%。现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水平方面

这部分的调查项目我们设计了10个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的熟悉度、理想信念、人生观、大学生择业、对生命的理解、对世界时事的洞悉等。在问到是否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时,66.4%的学生表示熟悉,只有5.5%的学生表示比较模糊。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熟悉主流意识形态。

关于理想信念问题,97.6%的学生认为人需要理想信念,92.4%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理想信念,但是只有20.5%的学生拥有长期理想并信念坚定。这表明虽然当代大学生意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执行力不够,理想信念教育仍需加强。

7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观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相连,但仍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只有36.5%的学生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并努力追求。在问及大学生择业相关问题时,62.5%的学生认为在择业时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更重要,37.5%的学生把个人需要放在首位。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能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但仍有1/3多的学生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

在对生命理解和世界时事洞察方面,86.4%的學生认为生命是其最看重的,83.2%的学生认为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66.3%的学生认为爱是其最看重的,看重思想和信仰的学生分别占到了31%和24.8%,另外,还有43%的学生认为其最看重的是和平。在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判断上,68.9%的学生认为世界格局的最终趋势将是和平发展,1.4%的学生认为世界最终会走向毁灭。这表明当代大学生主体是爱好和平珍爱生命的,能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消极思想。

(二)大学生政治觉悟方面

这部分调查项目共设计6个题目:信仰、平时比较关注问题、怎样看待自己目前的政治觉悟水平、是否有努力提高自己政治觉悟的意愿、政治觉悟的提高基于什么、影响政治觉悟水平提高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调查显示,81.3%的学生回答信仰共产主义,16.5%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信仰,信仰佛教等东方宗教和基督教等西方宗教的分别为1.1%和1%,非共产主义信仰占近20%。4/5多的学生声称信仰共产主义,这是令人欣慰的,既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展现的一种成果,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显著成效。但仍有1/5的学生持有其他信仰或没有信仰,这说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要引起重视。培养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于“你一般比较关注什么类型的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国际时事的占23.9%,关注国内社会问题的占47.2%,关注党和政府建设及发展的占16.5%,8.2%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社会问题。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关心国际国内社会问题,特别是党和政府建设及发展。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自己目前的政治觉悟水平”时,只有24.2%的学生认为较高,71.6%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政治觉悟水平一般,还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的政治觉悟较低。在回答“你是否有努力提高自己政治觉悟的意愿”时,86.7%的学生表示有,无所谓和没有的分别占11.9%和1.4%。在回答“关于大学生政治觉悟的提高途径”时,68%的学生选择参与学校的服务工作,82.5%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79.9%的学生选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53.3%的学生选择参与校内各项文化主题活动,55.6%的学生选择党团知识的培训,47.8%的学生选择主题团日活动,8.5%的学生选择其他。对于影响“大学生政治觉悟水平提高的最大因素”,35.4%的学生认为是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和教师的授课水平,10.2%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党团活动的开展内容,11.6%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的引导,39.7%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和内在需要。

(三)大学生道德水平方面

本部分的调查项目包含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评价不高,比如,只有42.2%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因为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有2.5%的学生认为,正因为大学生受教育多,心眼也多,做决定前会分析各方面利益,但绝大部分会以自己为中心。在跟父母的主动联系方面,调查显示,71.6%的学生每周都与父母联系,但仍有18.4%的学生偶尔联系一下或从不主动联系,认为长辈与自己存在代沟。大学生网聊是否注意文明用语呢?73.4%的学生回答“非常注意”,26%的学生“偶尔注意”,只有0.6%的学生“一点儿也不注意”。大学期间,大学生有没有参加公益性活动呢?经常参加的占15.3%,偶尔参加的占68%。在问及“你对考试作弊行为有何看法”时,72.1%的学生表示反感,应该公平竞考,16.3%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还有11.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大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现在的道德品质素质?70.3%的学生认为有待加强,27.9%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1%的学生认为不满意,0.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问及“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时,家庭、校园环境、同龄人及高素质教师的影响成了大多数学生的选择。gzslib202204042028

(四)大学生文化素养方面

文化素养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现在的大学生文化素养如何?调查显示,只有21.1%的学生认为“高”,71.4%的学生认为“一般”,1.8%的学生认为“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读过10本以上的只占20.8%,4—10本的占41.6%,1—3本的占37.6%。而只有39.6%的学生表示十分愿意抽出时间来读人文书籍,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52.8%的学生表示愿意但是偶尔读一下,因为没有时间,还有7.6%的学生表示没兴趣,觉得是浪费时间。此外,72.1%的学生表示环境因素对阅读造成的影响大,26.7%的学生认为一般。在制约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中,90.2%的学生认为是社会风气导向,造成大学生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59.5%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59%的学生认为是学业负担较重,影响在文化素养提升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关于怎样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8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阅读经典、高素质教师的授课、听人文讲座”等。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学生的政治觉悟虽一般,但他们有提高政治觉悟的意愿,道德水平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良现象,而家庭教育、校园环境、同龄人及高素质教师的影响成了大部分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方面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不高,究其原因,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除个人兴趣及时间精力因素外,主要是社会风气、校园文化以及高素质教师的影响。

二、探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路径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我们的实践成果,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活化课堂育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破“三化”,即“教师中心化、教材中心化、课堂中心化”。立足实际,结合“三教”①改革,创新开发“活页”教学资源,突出由学生积极自主建构知识,发挥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按照“一心五环”②的总体教学思路,通过归纳“教材知识点”,设置“理论研究点、实践关注点”,以“初心使命”为思想教育轴心,将“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始终,以理论学习实现价值引领,以实践活动实现行为锻造,以专业结合实现能力提升,以研究性学习实现理论升华,最终达到铸魂育人目的,实现情感共鸣、价值自信、实践自觉,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

2.实施“三全育人”的开放教育理念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特别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高校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遵循这一教育理念,我们探索了“三圈三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即内圈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全员育人,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中圈聚焦思政育人第二课堂,落实全过程育人,开展研究性学习、湖湘文化大讲坛、经典著作诵读、红色系列实践等校内实践活动;外圈聚焦“开门办思政”,落实全方位育人,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协同学工、宣传部、文化宣传机构、法院、社区等,组建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宣讲团、三湘文化艺术作品展、星城民间故事会等多个平台,成立了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阳光宣讲团和以教师为主力的初心宣讲团,深入“五进”③,采取“五形”④方式,创造“六大微课堂”⑤,开展“四送服务”⑥,构建校内外合力育人新格局。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宏观环境既定的条件下创设健康良好的微观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社会的产物,其思想行为始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2]

1.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仅次于家庭的对人的影响最大的社会系统,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具有导向性、全面性和潜隐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是大学里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精神因素,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物质因素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各种文体社团活动等活动因素共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3]因此,学校可将自身定位、办学特色、历史沉淀与地方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多途径打造健康、和谐、向上的特色校园文化。

2.形成良好家风家教,营造向善向上的家庭环境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4]。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普遍性、长久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因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1.6%的学生把家庭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影响放在了第一位。良好家风家教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但可以利用我国丰富而优质的家风文化资源,在家校共建的过程中帮助家庭逐渐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

注释:

①“三教”改革: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

②一心五环:“一心”即以“育人”为中心,“五环”指在“课程”选取、“教师”培育、“思政”凝炼、“项目”牵引、“效果”评价等五个维度系统性地开展工作。

③五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宣讲。

④五形:即面对面宣讲、艺术化宣讲、身边人讲身边事、先进人物报告、宣讲+座谈+调研。

⑤六大微课堂:即农家微课堂、车间微课堂、党日微课堂、班级微课堂、小区微课堂、空中微课堂。

⑥四送服务:即送宣讲、送节目、送作品、送培训。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9(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3]冯俊.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

[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DB/OL].新华网.(2016-12-1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15/c_1120127

183.htm.

作者简介:段兰兰(1987—),女,汉族,湖南怀化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素质需求现状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