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化泼尼松灌注治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03韩瑞陈鑫如徐锦程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腮腺炎氢化腮腺

韩瑞,陈鑫如,徐锦程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蚌埠 233000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CRP)是一类非阻塞性的腮腺炎性疾病,常表现为腮腺反复、间断性的肿胀,多为一侧,严重者可双侧,有自愈性,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易与腮腺其他疾病混淆,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给患者及诊疗医生带来困扰[1-2]。慢性复合性腮腺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的病因是唾液分泌减少或阻塞性唾液滞留。唾液流量不足可通过口腔导致上升的唾液管感染,并有可能发展为急性细菌感染或频繁的机会性感染[3-4]。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关于手术干预的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现阶段的治疗方式包括注射甲基紫硬化剂、导管结扎术、导管成形术、鼓室神经切除术和腮腺切除术。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腺泡细胞破坏。临床诊疗过程中腮腺炎常见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为一种无创可重复的治疗手段,因此回顾性选取2018 年12 月—2021 年6 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1 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患者,探讨氢化泼尼松导管口灌注治疗在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61 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31 例)中男12 例,女19 例;年龄21~53 岁,平均(39±11)岁。对照组(30 例)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8~49 岁,平均(37±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患者;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典型腮腺炎表现患者;明确腮腺导管无结石患者。排除标准:急性炎症期,导致张口受限,无法配合治疗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患者。

1.3 方法

1.3.1 材料 注射用氢化泼尼松(国药准字H36022365);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国械标准20143141853),灌注液为氢化泼尼松:生理盐水=2 mL∶8 mL。

1.3.2 治疗方法 ①灌注前准备:腮腺导管口消毒,沿腮腺体表投影位置由后向前挤压腮腺腺体使得腮腺内唾液尽量排空。1%双氧水漱口。②灌注方法及剂量:干预组干预措施为腮腺导管口内灌注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灌注治疗采用一次性使用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将内置钢针予以拔除,寻找腮腺导管口,即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开口处的黏膜隆起,形状似瓣膜,自腮腺导管口处缓慢探寻插入,腮腺导管开口处相对弯曲,质地较软的针头利于进针,进针深度2~3 cm,使得留置针导管1/3 置于腮腺导管内,然后将静脉导管连接到装满的10 mL 灌注液注射器上。然后以1~5 mL/10 s 的速度缓慢注射到腮腺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则暂停注射10~20 s,然后继续注射,直到全部10 mL 注射完毕或达到患者的最大耐受性。注射结束时,可见腺体明显肿胀。将装有注射器的导管再放置5 min,然后拔掉导管。对照组干预措施为腮腺导管口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以上疗程为每7 天灌洗1 次,治疗4 次。

术后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发物。避免闻油及吃煎炒食物。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根据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量表0~10 分;0 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安静平卧时疼痛,翻身、咳嗽时疼痛不影响睡眠);4~6 分:中度疼痛(安静平卧时疼痛,影响睡眠);7~10 分:重度疼痛(翻转不安、无法入睡、无法忍受)。随访患者治疗后如能降低疼痛等级记疼痛缓解,反之记为不能缓解。

②治疗后复发时间:治疗前记录患者出现肿胀、疼痛、腮腺导管口脓性分泌物间隔时间;与治疗后对比是否出现时间间隔延长,如出现间隔时间延长记为延长;反之记为未延长。

③患者对现阶段治疗方式的接受度:结果评判分为显效:肿胀消退超过1/2,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效:肿胀消退超过1/3,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改善:肿胀消退未超过1/3,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或伴有脓性分泌物。随访患者治疗后接受程度,如出现显效、有效、改善记为接受该治疗方式;反之记为不能接受。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状况比较

干预组25 例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对照组17 例疼痛症状缓解,干预组疼痛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状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symptom relief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时间延长情况比较

干预组23 例患者复发时间延长,对照组14 例复发时间延长,干预组复发时间延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时间延长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longed time to relaps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3 两组患者保守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

干预组中24 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高于对照组的14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保守治疗的接受程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cceptance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是一类非阻塞性的腮腺炎性疾病,可发生在儿童或成人中,成人复发性腮腺炎由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移未愈而来[5],患者通常会有受累腺体的反复疼痛、压痛和局部肿胀,有时是由进餐引起的。慢性复合性腮腺炎是由多种导致流出道慢性阻塞的疾病引起的,包括唾液石症、放射性碘治疗、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感染或特发性原因。无论潜在状况如何,慢性唾液腺炎的复发性炎症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唾液淤滞、腺体炎症和急性感染。一线治疗通常是保守治疗,在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通常会提供唾液镜辅助唾液管手术或腺体切除术。可能需要切除腺体,会有长期口干、外观缺陷和神经损伤的潜在风险。

因此,非常需要寻找替代的、微创的治疗选择来缓解慢性唾液腺炎症状,作为腺体切除的替代方法。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诊断性腮腺造影术也有治疗作用,这归因于冲洗效果和潜力碘离子造影剂的抗菌活性[6-7]。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唾液内窥镜的治疗应用,这种效果被认为是由于导管系统的冲洗、清洁和扩张,以及消炎溶液的应用,如糖皮质激素。因此本研究纳入糖皮质激素做为腮腺导管内灌注液,氢化泼尼松能够预防腮腺的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抑制作用,能够延缓过敏的发生;从而减轻面反映进一步进展。在维护机体的同时,氢化泼尼松可以减弱导管内炎症毒素的刺激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8]。氢化泼尼松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有文献报道发现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中应用氢化泼尼松腮腺导管内灌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9-11],但是在成人中应用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中探索性在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中应用,通过治疗后随访效果发现,腮腺炎灌注治疗后,干预组中80.6%患者疼痛缓解,说明在成人中应用存在一定临床效果,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及对导管系统的冲刷相关。

通过61 例患者随访调查发现其中17 例患者为儿童期复发性腮腺炎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转变而来,多数的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可于青春期后自愈,然而这一现象的机制至今仍未得到充分解释;腮腺疼痛、间歇性肿胀的疾病,大多数病例在5~10年内具有自限性,但这种疾病也可能持续到成年,其特点是腮腺重度和频繁的肿胀为临床治疗的难点[12]。这种情况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以中年患者较为常见,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39 岁也能和前人研究相符,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多在中年女患者中发生。

慢性腮腺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13]。主要的病理生理因素甚至是腮腺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量减少的局部原因包括结石、导管系统或导管口狭窄、黏液堵塞和先天性导管异常。非阻塞性因素包括损伤和免疫介导的疾病。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分泌物淤滞和浓缩,这被认为是导致导管细菌逆行污染的原因。当细菌导致化脓性时,则认为是急性化脓性涎腺炎;这种急性感染可能导致腺泡成分破坏和导管扩张。然而,更常见的情况是,慢性唾液减少导致频繁的机会性感染,随后是慢性涎腺炎,表现为腺体反复疼痛肿胀。这会导致涎腺扩张和低度进行性腺泡破坏。当唾液量进一步减少时,恶性循环随之而来。在晚期病例中,腺泡萎缩和腮腺中伴有腺泡淋巴细胞[14]。如出现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临床需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Jokela J等[6]在对49 例无唾液石症的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治疗中同样应用氢化泼尼松导管镜内冲洗,在疼痛等级评分中未见明显干预效果;在未使用导管镜的前提下疼痛缓解率优于该项研究;本研究中应用的氢化泼尼松在干预组中使得74.2%患者的复发时间延长,优于对照组(P<0.05),并未出现正常腮腺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口干并发症。

随访的过程中发现干预组19.4%疼痛不能缓解,而体液或者细胞免疫低下及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15~16],分析症状加重患者,在患者第1~3次治疗后出现症状加重,可能为患者最近休息欠佳引起的自身免疫力下降。

Tucci FM 等[17]研究中显示,灌注治疗平均减少了67.4%的疼痛发作,68.0%患者的接受该治疗方式。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近期客观缓干预组疼痛症状缓解率(80.6%)大于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程度(77.4%)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与Tucci FM 研究结果在临床近期疗效方面的数据具有一致性,说明腮腺灌注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有多重局限性,该病例系列受限于样本量小、症状评分报告的随访数据有限,并且通常收集自2018 年12 月以来采用导管内氢化泼尼松灌注治疗成人慢性腮腺炎患者,随访时间短,未来的研究需要对症状进行更细致的评估,以更好地了解注射最佳注射时间、剂量水平和远期效果,后期需要对唾液腺疾病的标准化结果测量,以便可以充分比较不同中心和研究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成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患者中应用氢化泼尼松灌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腺体疼痛和肿胀的阻塞性症状且治疗方式能被大部分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腮腺炎氢化腮腺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种氢化丁腈橡胶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
氢化6#溶剂油中芳烃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