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脑中频透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瘀滞型的效果分析

2022-04-03邱三妹徐国亮张风华李惠艺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下腹盆腔炎证候

邱三妹,徐国亮,张风华,李惠艺

厦门市中医院门诊,福建厦门 361009

慢性盆腔炎又称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该疾病的主要感染因素为多重微生物如细菌等通过女性生殖器创伤处的淋巴管上行感染,或侵入机体其他系统再经血循传播,或感染盆腔中其他脏器后直接蔓延,最终引起内生殖器、盆腔腹膜及结缔组织的感染[1]。该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腹部坠胀痛和腰骶酸痛,于性交后或过度劳累时加剧;常伴有月经失调,如经期延长、痛经等;病情日久,输卵管粘连堵塞,导致不孕;白带增多及性状改变。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影响妇女心理健康,许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抑郁、精神焦虑、敌对情绪等[2],必须引起重视。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西医学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但抗生素反复使用易产生耐药性,或导致菌群失调[3]。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治疗手段较多,或应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或应用多种外治疗法,如中药热敷、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疗法等,或内服外治联合,疗效确切[4]。中医辨证本病典型证型有湿热瘀结、寒湿瘀滞、气滞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5]。本文选证寒湿瘀滞型,对2019 年3 月—2020 年12 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就诊的36 例该证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电脑中频透药联合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申请,方便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辨证属寒湿瘀滞型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 例。研究组年龄22~48 岁,平均(34.2±5.7)岁;病程8~42 个月。对照组年龄23~47 岁,平均(35.1±5.7)岁;病程9~40 个月。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病史:盆腔炎性疾病发作史,或盆腔、宫腔手术史。②症状:下腹部痛,或痛及腰骶部,常于性交、劳累后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③专科检查:子宫常后屈后倾,压痛,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或触及囊性肿块,宫骶韧带触痛、增粗、变硬。④实验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分泌物、BV 检测及血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C反应蛋白于炎性包块形成时可有增高,B 超探及附件增粗、积液,或液性包块。

中医诊断参照第十版《中医妇科学》[7]的诊断标准。寒湿瘀滞型:下腹冷痛或者刺痛,腰骶部冷痛不适或胀痛,白带增多,色白质稀;月经错后或经量减少,经色暗淡或夹血块,形寒肢冷,或婚久不孕,大便溏;舌淡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辨证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治疗同意书;③患者年龄20~50 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心肝肾等严重疾患者;②过敏体质者或对本研究所选药物过敏者;③近期服用相似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影响本研究疗效者;④准备生育、哺乳期者;⑤不愿合作或无法合作者。

1.4 方法

对照组:予少腹逐瘀汤煎服。组方:肉桂6 g,干姜6 g,小茴香6 g,川芎10 g,当归12 g,赤芍10 g,延胡索10 g,没药10 g,五灵脂10 g,蒲黄10 g。临床随症加减:带下量多质稀,加芡实10 g、金樱子10 g;下腹冷痛甚,加乌药10 g、艾叶10 g;腹中结块,加莪术10 g、桃仁10 g。1 剂/d,水煎早晚各1 次,取药汁200 mL/次,餐后温服,连续治疗3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口服汤药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电脑中频型号为全日康J18B 型,仪器内预先设置好处方(1-12 号),不同处方对应不同的频波及适应证。其治疗实质是通过模拟传统的中医针灸,采用脉冲电流对局部进行刺激,再现仿真按摩推、拿、揉、按等手法,发挥疏导血管、神经等功能。导电液采用上述少腹逐瘀汤基本方1 剂浸泡于500 mL 的白酒中1 个月所制成的药酒。取纱布块浸湿药酒覆于两个电极片下,将电极片放置于双侧下腹,中频处方选择6,强度依据个体差异选择10~30,治疗20 min,更换酒纱块,将电极片放置于腰骶双侧八髎穴位置,中频处方选1,强度10~20,治疗20 min,1 次/d,连续治疗3 周。

1.5 观察指标

①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积分为各症状评分总和。主症有下腹部疼痛、腰骶痛、带下量色质异常,根据症状由轻到重评分,无症状0 分,轻2 分,中4 分,重6 分;次症有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大便溏等,根据症状由轻到重评分,无症状0 分,轻1 分,中2 分,重3 分。

②下腹疼痛、腰骶疼痛持续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消失时间。

③炎症指标: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IL-10 以及IL-6 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1.6 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分级[4]:痊愈为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为症状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为症状减轻,30%≤疗效指数<70%;无效为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疗效指数<30%。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疗效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evidenc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下腹疼痛及腰骶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evidence points and pain d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evidence points and pain d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IL-10 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因复杂,致病邪气主要有寒、湿、热邪或虫毒之邪,妇女行经期或产后,胞门血室开放之际,邪气乘虚入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胞宫,病程日久,损耗气血,机体虚实夹杂,病情迁延难愈[8]。本研究选证寒湿瘀滞型,发病乃因行经或产后,饮冷感寒,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之邪入侵,凝滞冲任、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凝结瘀滞而成[9]。现为探究何种治疗方式能有效治疗该疾病,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考虑配合中频透药治疗,结合了中频和药物热熨双重治疗,药物在中频的作用下,通过渗透直达患处,达到更佳的作用。这与杨玉玲等[10]研究中指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中频交流电辅助药物透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的观点一致。但不同的是该学者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少腹逐瘀汤联合督脉灸治疗,本研究采用的是少腹逐瘀汤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且该学者在盆腔B 超指标改变程度上进行了分析,而本研究在疼痛症状改善上做了分析。

结合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电脑中频治疗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①消炎消肿。通过中频震颤刺激促进局部血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水肿吸收消散,促使炎症产物排出[11]。②镇痛。中频频波与人体细胞分子共振,一方面疏通经络,舒缓神经肌肉紧张,另一方面促进致痛物质代谢消除[12]。③松解粘连,软化消减硬结。频波作用可扩大人体细胞间隙、组织间隙,加强局部组织营养代谢,促进细胞增生,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加快组织损伤修复。刘清莲[13]的报道中,单纯使用电脑中频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有效率达84.29%。

少腹逐瘀汤方中有温里散寒之肉桂、干姜、小茴香,引诸药直达少腹,入养血活血之川芎、当归、赤芍,合化瘀理气止痛之延胡索、没药、五灵脂、蒲黄,全方散寒行血,作用于冲任、胞宫胞脉,调畅气血,药到证除。据报道,少腹逐瘀汤有改善血黏度、抗炎、镇痛作用[14-15],临床应用该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16]。

少腹逐瘀汤以酒浸泡后能增强温经散寒活血之功效,药酒与中频电流联合作用于局部,其透药机理包括[17]:①通过刺激局部皮肤,引起对内脏的反射调节;②药物离子或分子导入血循环,刺激血管神经反射调节[18];③激发局部经穴之精气,发挥调节阴阳、消肿止痛作用。但受本研究纳入对象数量较少的影响,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保障研究准确性,会在日后工作中加大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电脑中频透药与中药配合相辅相成,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猜你喜欢

下腹盆腔炎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直肠癌患者的永久性和临时性肠造口部位选择与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