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新探

2022-04-03刘改莲景晓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课堂教学

刘改莲 景晓霞

【摘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学科发展智慧。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太行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价值的历史遗存。探求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具有可示范、可推广、可持续意义的育人经验和典型做法,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坚定“四个选择”,也能为“如何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这一问题提供理论遵循,增强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114-04

【本文著录格式】刘改莲,景晓霞.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新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1):114-117.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项课题: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SZ-21211;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研究性学习视角的教学探新——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2020331。

引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是一般的历史课,而是带有历史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1]。这门课重在讲历史经验,主要是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感悟中国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而“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2]”,则为高校《纲要》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气。

一、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引领和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指明了方向。

(一)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王炳林、张泰城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中提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资源[3]。”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依托太行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是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优质教学资源。

(二)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

具有“表里山河”之胜的太行山,历经革命战争的洗礼,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孕育出了形式多样的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物质形态类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力量引向太行山,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如晋察冀反击日军“八路围攻”、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等一次又一次的反围攻作战;平汉路破袭战、白晋路破袭战、百团大战等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黄崖洞保卫战、狼牙山战斗、十字岭突围战等击退了日军的“扫荡”攻势;围困战、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等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性抗日游击战。

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革命遗存,如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黄崖洞革命纪念地、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平型关战役遗址纪念馆等。

2.信息形态类

在创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党的建设是太行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根据地各项建设的根本保证[4]”。如太行根据地开展“村选运动(豆选法)”、建立“三三制”政权、颁布“二五减租”“一分利息”的政策法令、“裁、剪、缩、并”的精简原则等。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伟大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如陈荒煤的报告文学《童话》《塔》《刘伯承将军会见记》等,赵树理的小说《魏启明》《喜子》《探女》《二木匠》等;阮章竞的剧团戏剧《未成熟的庄稼》《糠菜夫妻》等;抗日民歌《在太行山上》《左权将军》《朱总司令在太行》《彭老总在麻田》《拥军爱民歌》《百团大战》等。

3.精神形态类

作为革命老区的太行地区,不仅在抗战时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太行精神。如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承继的李顺达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申纪兰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生辉的太旧精神、锡崖沟精神、赵雪芳精神、李双良精神和右玉精神等。

纵贯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个省市的太行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风貌,孕育出了丰富的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和阐发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筑牢红色信仰之基。

二、太行紅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特质,探究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既有理论的教育意义,又有实践的感染力。

(一)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太行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为高校《纲要》课提供了诸多素材和载体,有利于丰富《纲要》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1.有利于保护太行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的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薪火相传的“遗传密码”,是重温党百年光辉历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既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太行红色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也能创新太行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那段红色记忆永放光芒。

2.有利于丰富《纲要》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在快节奏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面对枯燥的专业术语,缺乏深入了解和学习的耐心与兴趣。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种形态,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与重组,并根据《纲要》课的学理基础适时嵌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自觉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概言之,太行红色文化资源注入下的课堂将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教育也将更加高效。

3.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纲要》课的教育对象主要是“00”后,是在网络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开放、认知新颖、思维个性,同时,也易受到功利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这使得个别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爱国主义情感淡漠,甚至对《纲要》课中讲述的英雄事迹和历史事实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着力提升党史学习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使红色基因浸进血液、浸入心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学会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感知时代责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可行性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纲要》课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在价值观上具有同一性。因此,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既有必要性,更具可行性。

1.就教学内容而言,二者具有同质性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太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斗争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而《纲要》课通过梳理历史事实让学生感悟中国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重在讲历史经验。将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能将知识的传达和信仰的传递有机结合。

2.就价值导向而言,二者具有同一性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高校《纲要》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在提升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效的同时,积极推动《纲要》课教学改革协同发展。

总之,利用太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既有专业教育价值又有情感教育价值功能的《纲要》课,既是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积极作用的重要表现,也是进一步促使高校《纲要》课收效的必然要求,更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坚定选择。

三、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的实施路径

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高校《纲要》课建设自然是一项格外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因此,要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一)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课堂教学

由陈琦和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将教育划分为五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学媒体和教育环境。这五大要素有效衔接,构成了“学”与“教”的互动过程。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则对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加深教育影响、促进教学相长具有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肯定了教师在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思维要新”,即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这就要求:

一方面,教师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熟知历史细节,了解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将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合理衔接;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如在讲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用《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进行导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兴趣,推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可讲述“8万没有任何重武器的沁源人民,陷敌人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还可穿插麻雀战、破袭战、地道战、伏击战等案例进行讲解,以景触情,以景感人,以情动人,用活红色资源,打造微观课堂,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一言以蔽之,教师可将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分类整理,如爱国主义类、理想信念类、艰苦奋斗类、勇于创新类等,积极引导学生把握太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内核,体会《纲要》课的精髓,真正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2.高度重视教育内容的融合性

2021版《纲要》教材包括十章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将《纲要》课理论知识讲解与太行红色文化资源案例讲述相结合。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内容时,可选取“八路军115师首战平型关告捷”“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急袭战”等案例;在讲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这一内容时,可选取“山西各根据地积极贯彻‘三三制’建政原则”、开展“村選运动”等案例;在讲授“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这一内容时,可选取“豆选法”(“豆选”的第一任女县长陈舜玉的故事)、抗日民歌(《五月里反扫荡》《放脚》《抗战进入大反攻》)等案例;在讲授“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这一内容时,可选取太行奶娘、左权家书、太行“岳母”李改花、战斗英雄崔振芳的故事作为典型案例。

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纲要》课的兴趣和热情,又有利于深化《纲要》课对学生的影响,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性。

3.合理利用教学媒体的便利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必须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改进传统的《纲要》课教学路径,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新课堂。

一方面,教师可将口头表达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体验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温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改进《纲要》课教学模式,如通过“学习通”App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抽象静态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动态内容,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坚定“四个选择”。

总之,《纲要》课的理论教学环节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将教育内容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铸牢学生的理想信念,以期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5]”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以现场的、体验的、感悟的教学方式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即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寓教于行。

1.精选实践教学地点,开展现场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旧居旧址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要充分发挥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青年学生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事迹,实现课内课外、自主集中双结合。切实贴近历史,让学生亲身感悟红色文化精神,感知时代责任,大力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6]的伟大建党精神。

例如,在讲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八路军纪念馆、沁源围困战遗址、壶关县常行村窑洞保卫战遗址、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并进行现场教学;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探寻英雄人物足迹,如侦查英雄——赵亨德、战斗英雄崔振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跨越不同时间、站在相同空间,切身感受英雄人物的故事,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以红色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所见、所闻、所感提交一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流、阅读、批改。优秀心得体会可装订成册,形成“我与红色”,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也可在“学习通App”展示,充实线上教学内容,创新育人模式。

2.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

太行红色文化资源饱含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伟大的人格精神,教师要充分发掘太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从课外拓展环节积极探索《纲要》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切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纲要》课的理解程度,也可结合自己学科的特殊性进行课程思政展示。如红色故事会、主题宣讲、朗诵、表演、话剧、微电影、红色经典读书活动(优秀读书感悟形成“我与经典”,作为校本教材)等,展示者与搜课教师协商一致后可在“学习通”App或选定场所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探讨合作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红色文化作品表现形式的创新,帮助大學生在历史的厚度中感受文化的温度,赓续红色血脉,争做红色传人。

如教师在讲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这一内容后,可让学生表演“村选运动”情景剧;在讲授“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这一内容后,可让学生学唱红歌,开展“记红歌”接力比赛;在讲授“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这一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故事会”活动,讲述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故事。

综上,通过有声有色的实践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让红色文化可知可感,使学生对革命精神、先进思想、先进人物同感、同鸣,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坚定当代大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同。

四、结语

建党百年之际,积极推进太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纲要》课,实现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对接,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内化,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力量,夯实红色基因主色调。不仅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还有利于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董佳,宋学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3C”维度――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87-91.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

[4]王玉圣.太行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6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173.

[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1-07-02(01).

[7]关多义.太行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新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3):59-63.

作者简介:刘改莲(1993-),女,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景晓霞(1999-),女,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