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问题及解决方法刍议

2022-04-03陈明怡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德育教育高中

陈明怡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及思想并不是十分成熟,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内化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各学科教师都需做好德育的渗透工作。高中思政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因选科、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能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因此,本文先分析高中思政课程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再基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学;德育教育

高考改革之后,思政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但在思政中渗透德育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考、教师自身认知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的思政课程德育渗透教育存在着德育方法落实、德育过程乏味等问题,这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也较差[1]。对此,教师应当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从联系实际、理实结合两个方面,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以及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问题

(一)德育方法落后,教育效果比较差

由于高考的压力,许多教师在短短的课堂中,只会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德育渗透工作只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如此落后的德育教育方法,能够取得的德育教育效果自然是比较差的[2]。

(二)德育空洞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

落后的德育方法,带来的影响就是德育教育过程及内容空洞乏味,學生难以将教师灌输的德育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自然就难以激发出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德育的学习、理解和内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教育措施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道德、政治意识形态上的教育。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德育相关的知识点极多,教师可基于知识点,以联系实际、理实结合的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联系实际,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爱国教育等思想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有效挖掘教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德育点”,这导致他们只能借助理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总结出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转变观念,联系实际,以理论、实际相呼应的方式,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与自身的相关性。

例如,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教学中,以往许多教师只是空谈改革开放的伟大。但对高中生而言中国的伟大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因此,在挖掘德育点时,教师便需联系实际,借助学生们了解的实际来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例如在2021年时,“海地人吃土”事件曾经在网络上爆火。这可作为教师进行爱国主义德育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在导入阶段可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吃土吗?”学生不以为然,会直接联想到“购物花销”等内容。教师再播放“海地人制作、贩售、食用土饼”的视频。开始他们会觉得视频十分“有趣”,因为有人在真的吃土。但随后,学生便会反应过来,这不是有趣的事情,而是悲惨的真实事件。在学生的情绪转变之后,教师可从经济角度切入,剖析海地人“吃土”与其国家“农业、工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关联性。初步讲解之后,教师再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存在的贫穷现象,并让学生联系当前的生活,以类比的方式,感悟了解这几十年改革开放对我国深远深刻影响。通过这样有目性和有艺术的教育过程,教师不仅有效完成考查的知识点,又能有效地完成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理实结合,增强德育教育趣味

理实结合是改变德育方式的有效思路,相较于通篇理论的教育,理实结合的德育渗透教育更具趣味性,也更有效果[3]。而要落实理实结合的教育,教师需顶住高考的压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德育、思政教育、实践教育三者有序融合,保证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同时,不降低思政理论教育的质量。

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思政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考的存在,教师在设计结合思政的德育实践活动时,不应设计耗时过多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去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工作。这既呼应了教材中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了解“集体主义”等德育教育内容。当然实践中,学生们并不能搜索到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因为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是人群集体中的一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集体主义”中“个人从属社会”等德育内容,教师便可以邀请校内的相应人员来到教室,结合学生实践后的问题,与学生交流。若是时间不允许,教师可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好,以录制视频采访的形式,让相应的人员来到课堂。教师便可以用理实结合、拓展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并有效在其中渗透“集体主义”等思政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氛围较为压抑的高中,思政课程想有效地做好德育的渗透工作,教师需立足学生实际特点以及德育无法有效落实的原因,有效优化德育渗透教育。教师可优化教学方法,以联系实际、理实结合等思路,增强思政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趣味性,并保证德育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之间相呼应。如此,教师就可在保证思政教学有效的基础上,有效借助德育教育维护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琦. 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 考试周刊,2020(96):103-104.

[2] 郭海訇. 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0(3):48-49,56.

[3] 庄瑞琴.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8):168.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德育教育高中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