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角色,因材施教

2022-04-03李丹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个性差异转变观念

李丹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师应注意:1、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改变教师的作风观念。2、分析、挖掘教材,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3、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4、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能力的培养,5、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和乡土地理教材丰富课堂内容。

关键词: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个性差异;课程资源;转变观念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条件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完美统一。因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那么我们教师应怎样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进一步转变作風观念。

初中地理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功底的“老教师”,一定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和调整自己,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握正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理解分析和挖掘教材,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课堂组合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具体知识,因此,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而且还要备教师自己,备学生,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的挖掘教材并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学生周围的鲜活生动的事例因势利导,灵活恰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三、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他们不单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评价学生,而应该因材施教,看到他们的差异,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差异,从差异中真正理解学生。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认真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培养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充满朝气活力、富有鲜活个性和善于学习创新的人。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有把课程标准融入课堂的愿望,但具体怎样做才能更好,心里没有底,毕竟这是个新事物,没有成形的经验可参考,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一些课,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学习情绪高涨,讨论积极,但整个课结束后,学生却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因此,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有条件去自主探究地学习。

五、充分利用乡土地理和地理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

地理课程资源,并不是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都是课程的范围。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去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多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大英县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资料》

[2]《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个性差异转变观念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