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探究

2022-04-03陈玲玲毕文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价值初中语文

陈玲玲 毕文华

摘要:在信息化趋势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均有信息技术的影子,教育行业同样不例外。迈入21世纪后,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尤其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由于教材中收录的课文不论在篇幅上还是难度上均有显著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带给学生惊喜。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初中语文产生探索兴趣,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相整合,优化阅读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更加精彩。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价值;教学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市场局势,并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反对声。在此背景下,人们认识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重要性。尤其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是所有学段中最难以管教的学习群体,由于处在青春期发育中,再加上即将面对的中考应试压力,这些都令初中生对学习心生厌倦。而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让初中生重拾语文学习的美好。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

首先,信息技術对激发初中生的语文探索热情具备显著作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应用在课堂中,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优势,能够轻而易举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一步陶冶在课堂中;其次,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直观、生动,具备海量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以及抽象性,还能带给学生更多惊喜;最后,信息技术将大力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其他功能。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导入

初中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投入都构成直接影响。莎士比亚曾经有一句名言,“学问得益的前提是合乎兴趣。”可见,只有当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峰值,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学习效益才能成倍增长。由于初中生普遍向往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如果语文课堂未能满足这一点,总是束缚学生的身心,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反抗、消极抵制的行为。鉴于此,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精心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让课堂“先声夺人”。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时,如果教师从一开始便让学生直接翻开教材,自行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越学越枯燥、越学越乏味,这不利于后续教学的推进[1]。而且,学生很难对作者的描写产生感性层面的认知。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拍摄的黄河壶口瀑布的真实图片以及视频,以此勾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对壶口瀑布心生憧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影像资料,同时判断作者的描写是否符合壶口瀑布的真实情况,有没有哪些出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在无形中完成阅读任务,而信息技术的完美呈现,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课文描写的理解。

(二)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不仅具备丰富的人文元素,高度的审美价值,还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是初中生理解的难点所在。再加上有的课文所描写的对象本身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或者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致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构相应的图像,而信息化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文本、脱离生活的描写,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如果教师拘泥于文本,试图让学生借助课文描写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见过苏州园林,仅凭文本中的抽象描写,不足以让学生想象出对应的场景。因为知识的建构源自生活、源自熟悉的事物,而学生对苏州园林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在头脑中建构苏州园林的影像。因此,教师不妨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真正展示一座真实的苏州园林建筑,接着通过不断地调整角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直观地感受苏州园林之美,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征,使学生形成感性的、直观的认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一来,既能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三)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改明文规定,要求教师调整教学心态,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却在与日俱增,古文诗词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阅读材料的篇幅不断增加,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道路日益严峻。尽管初中生本身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同时采取信息化的手段辅助,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成倍增加[2]。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时,教师不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教师在课前利用“科举制度”“晚清政府腐败”“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等关键词搜集了大量和《孔乙己》这部小说相关的社会背景资料,同时制作成相应的PPT,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展示。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后,就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结合PPT课件中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解读鲁迅所作《孔乙己》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以及思想价值。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表达观点,还可以分享不同的见解,若有歧义,则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应当具备清晰的教学意识,同时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完美整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体验,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黄玉梅.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6):0060-0061.

[2]梁世禄.小组合作构建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0):176-177.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价值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