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

2022-04-03晁淑彦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晁淑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接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真正生成学科素养,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亲切,而这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情感的力量,以情感体验与生发为突破口,强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文章简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引言:

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若始终停留于空泛的说教,其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功能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应该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哺育心灵”的课程目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突围,真正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生机,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1]。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其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在实际认识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有效把握的。站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要想让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去拥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向情感借力,让情感教育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可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是学生人格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健全的土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2]。

教师如果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渗透情感教育,那么学生在建构学科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不仅体现在知识本身,同时也体现在情感元素上。与此同时,本学科知识在建构过程中,原本就有丰富的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与契机,当前的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所选择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的体现。教师基于教材并超越教材,同时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方式优化的方向指向学生的生活体验,指向学生的认知发展,那情感教育就可以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强化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

笔者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教学为例,作如下具体阐述。

其一,及景触情,推出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道德认知反思。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景的细微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将德道德认知置于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反思自身的道德认知[3]。

《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笔者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悟,设计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展开自主总结与反思。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贴合的“大元帅府博物馆之李大钊生平文物史料展”参观活动,给每个小组补充了关于此次展览活动涉及内容的知识资源包,并引导学生依次参观四个场馆:“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为革命献身”,一张张真实的历史图片及一件件尘封的历史物件,为学生创造了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对李大钊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人生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随后,笔者还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生活经验与历史材料相勾连的紧密点,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描绘革命者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参观与学习,了解了相关史实以及共产党人奋斗不懈的光辉事迹,并就参观与学习中的收获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反思了自身对于“革命主义”“奋斗精神”“红色教育”等的认知与理解,以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理想信念与自觉行动,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思考。

其二,見景触情,挖掘生动化的教学资源中,培育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与运用生动化的教学资源,以此丰富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化效应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情感撞击中实现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张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资源中体悟情感生发,学会合理的道德判断。

(二)可视化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中“战胜困难更快乐”这一内容为例。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接受到的此类教育是比较多的,但往往并没有真正形成深刻的印象,真正的印象只可能来自其有效的学习。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设计,让学生在“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像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的引导下,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是怎么做的,记忆单词或背诵课文总是记不住时的心情,等等。事实证明,这个时候学生会有明显的角色替代感,因为这些情形就是学在学习中遇到过的、体验过的情形。学生对自己曾经的努力、收获等都有切身体会。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可视化教学的思路,去描述出学生的心路历程。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现,在解难题时,都会遇到挑战;遇到这种情形之后,人的选择必然是“努力”,而努力的结果也必然面对着“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这个时候,出现“成就感”与“挫败感”也是正常的反应,最关键的就是看自己的心态,是“坚持”还是“放弃”,因为其结果完全相反。通过这样的一个思维导图,学生会将自己遇到困难时可能发生的情形与心理看得一清二楚。这意味着学生会知道自己的学习与挑战实际上有相对明确的脉络可循,意味着自己的态度与毅力才是让自己进步的关键。这样的认识会使得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更加清晰,可以让他们对学习有恍然大悟之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强,情感体验也会更丰富。

结束语

总之,情感的力量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养成的促进剂。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德育实施的主阵地,学生心灵成长的冶炼场,需要教师更好地调动自身的情感力量,以情育心,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强有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黄玲.情感教育: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彰显精彩[J].小学生(中旬刊),2020(05):68.

[2]陈书诗.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2):230-231.

[3]苟雪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116-117.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