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课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2022-04-03徐振宇
徐振宇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极大.这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服务地方经济,接轨企业生产。职业院校开设创新课堂,对企业跨界教学进行尝试、探究、实践与反思,通过“岗课一体化”教学,解决技能人才的“实用”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教学;企业课堂;生产实践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了技师学院。许多学院以培养高级工为抓手,提高办学层次,努力提升学生技能,扩大社会影响。
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浙教职成〔2017〕70号)的文件精神,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这关系到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而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跨界教学被提上议事日程,要求全体教师积极转换教育观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正确的质量观评价学生,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达到全面发展。
高技能人才除了要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要解决与企业生产岗位的对接问题。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教育讲究教书育人,有自己的评分体系;企业生产注重的是实效,突出绩效量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两张皮”现象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如何打破两者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实现“岗课一体化”教学?本文以基于生产性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实习中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使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情境相对接,从而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功能的整合,实现“教、学、做、评”的统一,提升学生完成系统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企业课堂”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根据实际岗位技术需求进行联合授课,通过手把手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
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企业的零件图和学校平时训练用的零件图区别并不大,那么企业产品的加工和我们平时训练加工相比较,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呢?
在零件加工训练中,按照我们专业教师平时的打分习惯,如果这个零件有10个尺寸要求,每完成一个尺寸要求得10分,如果有人把一个尺寸做报废了,最后得分应该是90分。那么,90分能代表优秀吗?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90分代表优秀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产品只有两类,合格或不合格,合格就是100分,不合格就是“废品”。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就是要完成从“课堂90分”上升到“企业100分”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单靠职校专业教师个人的理解和努力,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实践出真知,有必要引入企业课堂,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立足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合理设计教学理念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也给专业教学带来巨大的阻力。怎样改变现状,是一直摆在所有职教人面前的大事。其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界限,工学一体的做法,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也就是说,跨界的职业教育,要以跨界的理性思维为基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是一件需要经营的事情,通過课前下发任务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式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以项目化教学为参照,规范学习流程
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利用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任务明确,效率高。
3.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引,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生产实践能力差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弊病,为了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争取校企双赢。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服务专业教学
现在的中职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信息化教学。
5.以企业师傅为实践指导教师,弥补师资短板
为解决专业教师生产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不足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双师教学”。
6.以小组比赛为抓手,提高团队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竞争、合作共赢意识,以小组合作竞争的模式,最终通过综合评分决出优胜小组和最佳个人奖。
7.以理实一体化为基准,评价完善教学评价
贯彻“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工场,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与师傅多元化评价。
(二)针对实际教学项目,灵活开展创新课堂教学
开展企业课堂,不是专业教师的“跟我来学”,也不是企业师傅的“做给你看”,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制教学的作用,实现1+1>2。下面结合《防转销的加工》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1.采用任务引导
课前,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含网络微课二维码、雨课堂班级二维码、分组名单),通过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完成任务单的内容。任务单分为两种格式,一种纸质下发(无知识链接),一种在雨课堂APP上以公告形式发布(含知识链接)。课中设计加工任务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习惯。
2.开展项目化教学
本项目以防转销的加工作为教学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螺纹加工知识。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主要包括项目导入、收集资料、小组协作、点拨引导、生产加工、展示成果、评估检测等环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应该是互动式的。
3.引进生产性教学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技能性人才,职业教学实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为了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生产需要,本项目特别挑选了与教学要求相符的浙江申发轴瓦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产品“防转销”作为教学内容。用生产中的产品任务构建教学内容,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是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料。通过实训操作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4.运用信息化教学
本项目有配套的微课、微练习、教学设计、课件、学生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适应多媒体教学需要。利用雨课堂APP建立班级,发布任务公告,学生可以扫码加入班级,可以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任务书提供的微课二维码扫码事先预习课堂内容,也可以浏览任务书上的知识链接,更可以利用百度APP搜索存在的疑问。通过任务书对手机使用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手机不单单是用来玩游戏的,还有强大的学习功能。
5.推行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制教学
专业教师由于工作所限在生产性教学方面有所欠缺,邀请企业师傅进课堂,通过师傅对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成果的分享,可以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并从思想品德、知识学习、实习实践等方面得到启迪、指导和借鉴。企业师傅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成果,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比如课堂中有学生提出:“螺纹检测时,通规旋不进去,刀补怎么补呢?”企业师傅赵钦光用多年实践经验给出专业答案:“拧进一牙,补25丝;拧进二牙,补15丝;拧进三牙,补5丝。”这样做有效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认知眼界,引领学生直观感受了企业的气息与氛围,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所学专业知识应该如何积累与应用,通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6.采取小组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因此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有所担当。可以先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定义一个属性,然后把同一属性的根据任务要求分成4类。编程相对好的分成一类,其次是工艺分析、操作能力和产品检验共四类,然后从这四类中分别选出一人组成一组,新组建的组中有编程担当,工艺分析担当,机床操作担当产品检验担当。这样分组的目的让每个人都有存在感,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每个小组对于某一项目都有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的人,这样的成员配置对于成员间沟通、互助互补更有效。
7.贯彻岗课一体化教学
“岗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或企业现场,本次课程就把教室放到了实训车间,共设置了六个环节,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随堂测评,实时在小黑板上公布测评成绩,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这种模式和方法使理论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教学全过程,充分落实教学做评一体化
职校学生已经站在就业的起跑线上,培养工匠精神无疑对其择业和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课堂教学,可以把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入心入脑。
1.通过课前任务布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上课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完成了任务书,锻炼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2.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任务明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以企业产品加工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加工方式、加工要求,提高生产实践加工能力。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提高了学习效率。
5.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师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产品加工实践技能,并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6.小组合作竞争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荣誉感,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7.通过“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
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企业课堂的深入开展,离不开企业师傅的参与,但要让企业骨干长期待在学校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终究不太现实。如何有效开展企业课堂教学,告别临时性、应付式举措,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打破壁垒
1.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鼓励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特别是利用暑期积极开展好“千名教师下企业”活动。
2.让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同台竞技。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师与企业职工深度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也可以让教师更了解企业需求,有利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
3.聘任企业退休职工。“老师傅”可以走上讲台,各行各业的“银龄”人才同样可以老有所为。相比于年轻人才更多体现在“潜力股”,“银龄人才”则是水落石出的“绩优股”。用制度创新激活“银龄”人才库,跨界教学前途不可限量。
(二)未来可期
企业课堂不仅仅是一门创新课程,更是一项教改行动,可以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用关”,完成从“课堂90分”到“企业100分”的晋级。当然,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更没有固定的教学程式可以套用,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视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灵活应用,要将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课堂体现“干在实处”的浙江精神。说到底,职业教育是要引导学生走向更加智慧与光明的明天,特别是对于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高優人才应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戴智敏,沈兆钧.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
[2] 姜大源.论保留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应然之策[J].职教论坛,2015(5)
课题: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21年科研项目课题《“分阶段考核”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编号ZJCV2021B6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