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17-01-19姜加良
姜加良
摘要: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相关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了解生物工程理论以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我国的当前的应用型院校,需要设定符合社会经济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合理的结合生产活动以及科学技术活动,进而实现产学研的充分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
前言:生物工程学科在近些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分子生物学通过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开拓出了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农业、工业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牢牢抓住历史的机会,不断的提炼教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一、生物工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忽略生物工程实践
在生物工程教学中,过度重视各个学科的独立性以及理论知识的研究,忽略了工程实践的教学作用以及工程学科的综合性,所以许多专业毕业生的视野较为局限,他们并不具备必要的工科技能,他们不是当前企业所急需的工程师,更像是科研第一线的“工程科学家”。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许多生物工程的专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缺乏相关工程背景。所以在教学中,他们只是简单的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是轻实践应用,重视理论教学,不没有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面向工程”的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
(三)照搬重点高校的教学模式
许多应用型院校采用的还是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学科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而且制定出的教学机会,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思路,并不符合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难以在教学中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偏重基本原理和知识的传授,没有体现工程系统的教学背景。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推广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院校可以推广应用本科生导师制,根据学生的特点,配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导师。对于导师的选择,除了本专业的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企业中的工程师来做导师,对专业的学生进行生活、思想、学习等全方面的指导。不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导师都可以和学生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且指导学生带着探索精神和问题去创新和发展,进而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利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让学生尽早的开始接触科研相关的活动,并且参与科研论文写作、工厂技术难题攻关、工程设计、科研试验、专业文献查阅等工作,进而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当前的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研究领域比较多,所以学校是难以培养出各个方面都优秀的毕业生的,需要合理的优化专业课程并且赋予一定的地方特色,课程的设置需要遵循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路,需要加强课程内容和地方经济的关系。比如,学校根据自身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力量确认了三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发酵工程、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所以在进行必修课设置和选修课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在必修课中可以加入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生物技术制药等课程,在选修课中可以加入药学概论、生化工程和生药学等课程。同时还可以加入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视频微生物检验和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在各个课程的学分方面,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院校需要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并且提升实践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整合毕业实习和实习周课程,扩充实习的时间课,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进而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实践技能。
(三)加强实训教学
实习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感性认识,学校可以安排六周的时间进行实习(其中包括实习准备1周,集中实习4周,总结实习1周),没二十个人一组,并且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需要全程指导学生的实习。以往的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并不固定,严重影响的实际的实习效果。学校可以通过沟通和走访来确定校外实习基地,并且进行挂牌和签订协议来确保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学校可以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比如特色园林示范园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物发酵实验基地等,让学生在和专业紧密衔接的基地或者企业进行实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夯实基础。
结论:综上,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切实履行责任,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同时培养出经济和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进而在本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贡献力量,让高校的存在真正的为当地提供发展的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建设和地方经济密切联系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进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