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赋能:初中地理线上教学实践策略探析

2022-04-03徐燕青相晓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初中地理优化策略

徐燕青 相晓东

【摘 要】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从初中地理学科在线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出发,遵循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内容选择的适切性、过程指导的有效性、交流反馈的交互性原则,提出初中地理线上教学的优化策略:基于三种线上教学模式对比,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基于实施程序构建教学模型,提供多样化自主学习资源支撑,精准导学和助学;基于技术赋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内容过程预案化;基于智能数据加强学情调研与分析,整合优质地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信息赋能;线上教学;初中地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0-0060-05

【作者简介】1.徐燕青,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线上教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2.相晓东,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翻转课堂。

线上教学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网络学习资源、工具、平台、空间为依托,实现师生异地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1]在时代大背景下,线上教学在短时间内呈现规模化、社会化趋势。

指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向。规模化的地理在线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次特殊尝试,也是“互联网+教育”重要成果的展示,但在实践中也相继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线上教学师生定位不准;线上教学缺乏真实情境,师生互动不充分,面向个性化学习的导学与助学效果不佳;在线平台支持不足,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缺乏,教学效用发挥受阻等。笔者结合线上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的实践,遵循四条原则,尝试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一、线上教学实践的参考原则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性

地理学科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有意识地建立空间视角,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地理技能,逐步形成环境诸要素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除学科目标以外,线上教学还渗透着通识目标,即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让学习者学会自我规划、自主实施、高效求助、调节情绪和品味学习获得感。教师要将两个层面的目标细化为具体目标,并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过程设计、结构优化、教法选择、评价辅导等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恰当安排线上教学的进度与内容。

(二)内容选择的适切性

初中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与生活联系密切,涉及范围广,比较适合开展线上教学,但学习者自制力较弱,而线上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要求比传统课堂教学更高。教师在线上教学活动开展前要研究班级学生特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用过程的适切度、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等因素,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并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如任务单、微课、达标检测、网络参考资料链接等。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教师依据使用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关注课堂教学生成性;选择直观、具象的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便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地理问题;精心选定展示、答疑等互动策略,加强互动研究;关注线上作业的反馈特性,借助大数据技术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个性化批改与反馈效益。

(三)过程指导的有效性

线上教学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学生的居家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云课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基于信息智能技术,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单、微课、学习反思、达标检测进行数据分析,有效构建学习者数字画像,精准诊断学习者的学习问题,评价其学习进展。“云课堂”要展现引力、智力、能力。“引力”体现了教师的导学作用,“智力”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则是教师对教材整合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疏堵点、破难点、强重点、解疑点,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使不同环节的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四)交流反馈的交互性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被动式学习的学习效果较差;主动式学习需要学习者的互动、实践,学习效果较好。因此,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单学习、微课学习、学习反思、达标检测等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互活动的设计、引导、回应、支持,关注互动层面的广度、互动形式的角度、互动情境的深度(如下页图1所示)。智能化信息技术使课堂突破了时空边界,扩大了师生互动层面的广度,保障了线上教学中学生的“真学”;多角度丰富线上互动方式,知识跨越时空限制,驱动学生认识事物和探索世界,拓宽眼界,激发学生的“乐学”;以创建知识意义化的互动情境推动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地理规律等进行说明、验证,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地理真实问题,挖掘互动的深度,达成“深学”。[2]

二、线上教學实践的重构策略

(一)基于三种线上教学模式对比,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

目前,线上教学主要有网络课程、电视空中课堂、直播教学等模式。通过对覆盖范围、稳定性、师生交互、社会临场感、评价反馈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线上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自制能力有较高要求,更适合高年段学生。电视空中课堂则利用电视代替课堂面授进行教学,稳定性强,其覆盖面是三种线上教学方式中最广的,但社会临场感、师生交互性是最弱的。直播教学则是在移动客户端和无线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新出现的一种形式,教学活动从教科书的二维层面转化为视频交互的三维层面。与其他两种线上教学方式相比,直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师生同步,交互性高,社会临场感强,最接近真实的线下课堂,但网络直播教学的稳定性较差。

以上三种线上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开展都需要以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应根据软硬件设施条件、学情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单一或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以及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笔者主要采用以学习资源平台构建“云自学”与网络直播教学相结合的“云课堂”展开地理教学活动,在力求准确、高效、系统地传递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保证师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实现最有效的互动、协作、探究和创造,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二)基于实施程序构建教学模型,提供多样化自主学习资源支撑,精准导学和助学

通过学情优化、规范线上学习基本程序,构建教学基本模块,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线上学习方式(如图2所示)。以初中地理直播教学为例,课堂应力求做到“2020”原则,即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20分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单,搭建学习支架,促进自主学习活动的真实发生。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线上教学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撑、过程引导。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设计合理的学习支架,比如“1+1”模式——自主学习单(如下页表1所示)+链接资源包(微课、相关网页资料等),实现导学和助学,帮助学生学会高效自学。教师通过学习单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这也为教师开展、完善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抓手,便于教师实时了解个体学习差异,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节奏和内容。

课中,教师设计任务驱动、活动落实、评价伴随、精准指导等主要流程,切实发挥每个环节的导学功能,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实现个性化学习;创设基于生活的情境,将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搬进课堂,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重新认识这些现象,实现教学内容与真实生活的迁移、互化,从而内化新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分析、决策执行,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实践力,切实发挥互动情境的助学效果;充分利用互动面板、连麦语音交流、视频连线、拍照上传等丰富的互动形式,切实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疏解难点。

课后,教师提供思维外显化的学习工具,关注评价,发展高阶思维。借助思维导图、概念图式学习单等多种图示工具将学习内容转换成可操作、易于获取和改变的材料,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思维困顿点,帮助学生建模塑形,形成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形成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回溯期进行阶段性反思,促进思维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实现深度学习。

(三)基于技术赋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内容过程预案化

技术赋能是通过新兴信息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来激发和强化行动主体自身的能力,实现既定目标。[3]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在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网络扩容增量的基础上,及时实施教师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效发挥技术赋能的作用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变革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等,以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线上教学形式。线上教学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直播平台类软件、微课录制剪辑技术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信息技术,并积極将其融入地理教学。

另外,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学习内容”,还要备线上教学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处理预案。特别是在线上直播教学模式中,一旦遇到问题,直播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时教师应及时采用预案组织教学,避免出现教学事故。比如,借助学习平台——“连云港市地理翻转课堂”微信公众号中的“微地理”“图地理”板块,给学生提供相应微课资源,或提前备好录播课,让线上教学与学生学习无缝衔接,解决网络不稳定等因素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四)基于智能数据加强学情调研与分析,整合优质地理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记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完成顺序、学习时长等数据,实现精准教学。针对学习行为特征的调研、评价分析数据,有助于教师深入教学的微观层面,及时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画像,以建构精准个性化指导,及时调整教学。智能化教育构建了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丰富了评价的维度。一是评价主体多维化。借助线上平台开展师生自我评价、教师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也可参与到对教师、学生、教学的评价中。二是评价节点灵活化。评价可以是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是课后终结性评价,据此设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三是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可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地理调查汇报、地理模型制作展示、旅游线上分享、在线检测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与家长意见,及时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与线下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

线上教学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看似多样化的“便利”功能,却隐藏着知识的碎片化、无结构性,学生有时会无从下手。通过在线教研、云备课、线上研讨等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学科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打造“三精”线上教学:精准分析学情,精准筛选资源,精准推送教学。学生在多元化、系统性的平台中,既可以找到某区域知识点的形象讲解(如微课资源、图片资料),又可以找到该区域的动态社会视点为知识“保鲜”,从而将教科书与网络信息知识和应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同时,注重强化校际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整体教育空间的高效联动,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比如,建立协同教学共同体,发挥共同体的内驱力;加强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形成无障碍反馈,及时调整线上教学行为、教学资源;开展联片教研,展播优秀案例,推广智慧教育成果等。

“线上教学”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本质上是教育所面临的“认知门槛”(比如对信息时代特征、互联网教育规律认识不够,教育变革滞后等)所致。针对初中地理线上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需要在明确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区别的基础上,遵循线上教学实践应用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可操作的优化、重构策略。线上教学如何进一步发展、与线下教学如何衔接、与传统课堂如何实现互补等问题是初中地理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教育者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06-113.

[2]相晓东,徐燕青.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情境深度学习研究——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极地地区”为例[J].地理教学,2020(7):29-32.

[3]关婷,薛澜,赵静.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9(4):58-65.

本文系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线上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XX/2020/06/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初中地理优化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