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斜视手术患儿护理效果评价

2022-04-02段彬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斜视家属患儿

段彬彬 李 欣

(辽宁省抚顺市眼病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斜视属于眼外肌疾病,同时也是眼科常见病,对患者的视力有着严重影响,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1]。斜视在儿科较为常见,患儿发病后表现为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个对象,该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神经异常、屈光不正及遗传因素[2],其不仅对儿童眼部的正常发育有着直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对其实施积极、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3]。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因患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较差,再加上其心理和生理特点,手术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均相对较差,影响了手术顺利实施与效果,为此,应该找到一种更好的护理方法[4]。本次试验研究将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斜视患儿手术护理的过程中,旨在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斜视患儿100例,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7∶23,患儿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83±0.59)岁,疾病类型为共同性斜视38例,麻痹性斜视12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6∶24,患儿年龄6~9岁,平均年龄(7.56±0.47)岁,疾病类型为共同性斜视40例,麻痹性斜视10例。所有患儿均在经过眼外观、视力及屈光、斜视角及眼球运动检查后确诊[5],排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和存在意识、精神障碍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护理服务,首先应让患儿家长了解斜视手术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做好病房环境的布置和保持,定时通风换气和消毒,保证干净、卫生、整洁。术前应该协助患儿做好相关检查,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医师;术后按照医嘱给予患儿药物治疗,进行适当健康指导,并给予出院干预和指导。

为更好地体现出认知干预护理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观察组患儿不仅要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也应该加用认知护理干预,因此,在为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2.1 家属认知干预 大部分家属对斜视手术的了解较少,对手术方法、预后均存在着一定疑虑,再加上担心手术会对患儿身体和视力造成影响,因此易出现焦虑、紧张、担心和不安等负性情绪。在此情况下就要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干预,向家长介绍斜视的产生原因、病理机制和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告知斜视手术的基本方法和优势,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从而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信心和配合度。

1.2.2 患儿术前心理干预 小儿患者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和心理发育均不完全,对于患儿来说做好关系构建和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减少患儿的抗拒态度和防御心理,同时也能够让其更好地配合,提高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给患儿讲故事、带他们玩玩具,耐心、和谐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安抚患儿情绪,借助家长的力量让患儿更好配合各项工作。

1.2.3 术后认知干预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告知患儿家属手术非常成功,并将患儿送至病房,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赞美,鼓励患儿继续配合接下来的护理服务和各项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6]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一般健康,每项最高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生活质量越明显。

1.3.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7]和抑郁自评量表[8]进行评价,患儿得分越低表示其心理、情绪状态越理想。

1.3.3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借助《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9]进行,量表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以及服务态度和护理及时性等多个内容,满分为100分,可以根据分值高低(高于80分、60~79分和<60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完成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的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s)、t,护理满意度的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χ2,P<0.05表示研究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分,±s)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分,±s)

2.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上,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分,±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分,±s)

2.3 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照组患儿家长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对比分析

3 讨 论

斜视属于临床眼科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期,主要的致病原因为视轴发生偏斜,发生原因与先天损伤、后天视觉功能发育不全等有关,发病后可能会出现畏光、头痛、眼睛酸痛和全身不适[10]。其中儿童是发生斜视的高危人群,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斜视是视力发育不健全及复视,这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针对该情况,如对斜视儿童进行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改善。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的眼位进行恢复,让患儿的视觉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下[11]。手术治疗斜视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但在手术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个巨大问题,就是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在进行手术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工作,该状态直接影响手术及后续恢复问题。因患儿的特殊情况,承受疼痛能力较差,再加上面对手术的恐惧,就会在手术中出现情绪上的巨大波动,这对于手术的开展和进行会增加一定难度。此外,在手术之前,需要对患儿进行一定检查,患儿由于恐惧等多种原因,不能很好配合护士各项检查工作。在实施小儿斜视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效果,提高患儿对手术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应该辅以更好的护理服务措施[12]。眼睛是人体唯一显露在外界的器官,患儿易感觉到不舒适,如术后的护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感染的概率增加[13]。

认知护理干预是一种创新性的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认知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与疾病、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改善了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与配合度[14-15]。在为斜视患儿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运用认知护理干预做好患儿家属的沟通,让其了解了患儿病情、手术意义与预期效果,疏导了家属的担心、忧虑等负性情绪,这一护理方法也取得了患儿的信任,减轻了其抗拒和抵御,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16-17]。患儿在进行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性的根据患儿情况来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和计划,同时可与家长共同协商术后恢复方案,对患儿恐惧心理进行疏导,通过其他方式来转移其注意力。

综上所述,将认知护理干预作为斜视手术患儿的理想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状态,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将其作为斜视手术患儿的理想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斜视家属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斜视手术后如何防复发
孩子“心不在焉”可能是斜睨眼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白血病·患儿
斜视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