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0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合并症胺碘酮心率

姜 黎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如未获得有效治疗与控制,表现出患者猝死概率较为显著。在临床治疗期间,胺碘酮药物获得广泛应用,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治疗期间如因用药不当或个体差异影响,患者较易表现出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可使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水平显著提升[1-5]。综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饮食及心理等干预,可以更好配合促进患者治疗,将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减少,充分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本次研究将针对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探析采用综合护理模式配合完成胺碘酮治疗可行性,以实现合并症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32例):女20例,男12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9.59±7.09)岁;病程0.6~8年,平均病程(5.25±1.11)年;对照组(32例):女21例,男 1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9.63±8.01)岁;病程0.7~9年,平均病程(5.26±1.12)年;纳入标准:①对于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疾病获得有效确诊。②无家族精神病史。③无其他系统功能异常。排除标准:①胺碘酮药物过敏。②表现出较差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疾病医护依从性。对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护理模式配合完成胺碘酮治疗:主要就胺碘酮药物剂量与作用效果等进行讲解;护理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配合胺碘酮治疗:治疗前具体对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需通过家属加以了解患者有无呈现出胺碘酮禁忌证现象,并且详细检查其肝、心、肾等功能,认真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于胺碘酮用药剂量需要做到反复确认,认真控制给药速度。用药过程中需对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系列变化注意观察,对其感觉进行询问,做好用药后体征与不良反应观察,完成饮食方案制订,保证营养正常供给。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水平、QTc水平、不良反应(低血压、静脉炎及反复性心律失常)数据及护理总满意评分(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细节以及护理质量)数据。运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展开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定,分值越高对应合并症患者满意度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心率水平、QTc水平等)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合并症不良反应数据)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水平、QTc水平对比 护理前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QTc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明显,QTc水平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QTc水平临床对比(±s)

表1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QTc水平临床对比(±s)

2.2 合并症不良反应数据对比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完成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低血压、静脉炎以及反复性心律失常几个方面,最终发现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心率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症不良反应数据临床对比[n(%)]

2.3 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对比 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专业性评分、护理态度评分、护理细节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临床对比(分,±s)

表3 两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临床对比(分,±s)

3 讨 论

心力衰竭作为心脏疾病的一种,其特征体现为心肌舒张及收缩障碍等方面,被归为急重症中的一种。该病使患者组织及器官呈现出血流灌流不足及缺氧等现象,危及生命安全。心律失常不仅属于一种心力衰竭并发症,还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二者相互影响作用,出现恶性循环,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临床针对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胺碘酮药物,可使得患者心律失常获得改善[7-13];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及提升医护配合发挥显著效果,且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心理准备完成,进一步提升胺碘酮用药效果[14-19]。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护理组心率水平(64.13± 13.19)次/min低于对照组(72.03±13.52)次/min明显,QTc水平(412.13±28.59)ms明显高于对照组(390.25±30.13)ms;护理组心力衰竭伴心率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37.50%)明显;护理组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专业性评分(42.29±2.19)分、护理态度评分(41.39±2.22)分、护理细节评分(42.03±2.35)分及护理质量评分(43.33±1.9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综合护理方式应用期间,可就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增加患者疾病认知,对于临床治疗可以积极配合。能够充分凸显护理针对性及全面性特点,有效改善患者病症状态,获得上述理想结果,充分说明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期间的可行性[20-21]。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使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水平降低,QTc水平提升,并同时充分减少医护不良反应,使得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细节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最终实现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合并症胺碘酮心率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