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2-04-02卢长虹
卢长虹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预后差,且多数存活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3]。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的救治方法,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脑神经功能,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依达拉奉是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脑组织过氧化反应,减少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功能[4]。奥拉西坦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衍生物,经口服给药后,可对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进行调节,保护脑组织及功能[5]。目前,多项研究证实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奥拉西坦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6-7]。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经心电图、心脏的超声检查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42.35±5.84)岁;左侧30例,右侧15例;糖尿病史15例,高血压史30例;并发疾病:心肌梗死20例,肺部感染10例,肾功能不全15例。研究组(45例)男 25例,女20例;年龄22~68岁,平均(42.29±5.75)岁;左侧31例,右侧14例;糖尿病史14例,高血压史 31例;并发疾病:心肌梗死22例,肺部感染9例,肾功能不全1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心脏的超声检查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者;临床资料完整者;发病到入院诊治时间<72 h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者;存在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静脉滴注、并发症对症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每次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 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治疗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每次4.0 g奥拉西坦注射液(商品名倍清星,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60,规格5 mL∶1.0 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共11项,总分42分,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8]。②依据相关文献[9]拟定疗效标准: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90%为基本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46%~90%为显著改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8%~45%为好转;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8%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改善+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④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炎性反应指标 两组治疗前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血清TNF-α、CRP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2.4 血清NPY、GM-CSF水平 两组治疗前NPY、GMC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PY、GM-CS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NPY、GM-CSF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血清NPY、GM-CSF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 论
目前认为,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脑组织梗死范围较大,大脑、颈内动脉系统主干及皮质层发生完全性闭塞的现象,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生存率及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探寻有效治疗方法,以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临床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多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控制血压、营养支持、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感染预防等,并辅以有效脑组织保护药物,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但就选择何种药物仍存在争议[10]。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具有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可促使缺血半暗带面积减小,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保护脑组织及脑功能。同时,依达拉奉可经由清除自由基,抑制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功能。此外,依达拉奉还具有一定抗水肿、抗炎作用,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脑部血氧供给,保护脑功能[11]。奥拉西坦可促使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出现可塑性改善,且能重建未受累脑组织功能及结构,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此外,奥拉西坦还能对胆碱能神经元产生作用,促进磷酰胆碱、磷酰乙醇胺分泌及合成,刺激大脑皮质及海马部位乙酰胆碱活性,促进有效转运,提升脑磷酸酯酶A1活性,改善脑内能量储存量,保护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受损情况[12]。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郭灿璨和陈新蕾[13]的研究结果相符,但该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稍高,分析可能与所选病例数不同、患者病情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但均可说明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奥拉西坦可改善治疗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本研究还重点分析了依达拉奉、奥拉西坦联合应用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疗效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炎症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TNF-α、CRP为常见的炎性因子,其水平变化与机体炎性程度相关。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血清TNF-α、CRP等炎性因子数量不断增多,导致病灶部位大量白细胞聚集,加重微血管闭塞,且可导致缺血区细胞凋亡增加,推动病情进展。因此,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炎性反应。NPY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多肽,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分布。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因局部缺血、缺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导致血清NPY表达异常升高,而在病情恢复稳定后,血清NPY表达水平降低[15]。GM-CSF属于免疫调节指标,可对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作用。脑梗死患者体内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可对血清GM-CSF表达进行刺激,且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刘媛等[16]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神经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刺激血清NPY表达,引发免疫功能紊乱,导致GM-CSF异常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NPY、GM-C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故推测依达拉奉、奥拉西坦联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为控制血清NPY、GM-CSF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分析原因为,奥拉西坦可改善脑细胞对缺氧耐受程度,辅以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抗炎等功效,可降低血清NPY、GM-CSF表达,进一步缓解炎性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强疗效。另外,刘福兰[17]研究发现,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用药促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临床效果满意,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的效果理想,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疗效,且作用机制可能与控制血清NPY、GM-CSF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