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与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

2022-04-02许璞许译文刘天珏

武汉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值负债借贷

■许璞 许译文 刘天珏

一、引言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风险具有系统性、突发性、高传染性等特点,是商业银行最关注的风险。单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可能会扩散,影响区域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内生因素来看,商业银行“杠杆化运作”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决定了需要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常态化管理;从外部因素看,资金市场的非预期变化会系统地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借贷便利类工具是央行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价格、稳总量、优结构”的方式,不仅对稳定资金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而且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央行共推出了五种创新型借贷便利工具。中小银行能运用的有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两种。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二、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问题

本文中小银行流动性数据主要来自2018—2020年A股上市银行所披露的年报数据。具体地,本文选取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西安银行、郑州银行、重庆银行、青岛银行和厦门银行这15 家上市城商行作为中小银行的样本。并选取6 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及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流动性的核心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

样本总体来看,中小银行核心流动性指标均能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优质流动性资产基本能够应对短期资金净流出的需求。但仍需关注中小银行运营中的新情况、新趋势,例如:近年来其存贷比明显上升,新增存款低于新增贷款;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和流动性比例虽然高于大型银行,但波动幅度大,且呈明显降低趋势。核心流动性指标的整体下降趋势情况反映出中小银行存在优质流动性资产流失或者核心负债来源补充不足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样本中上市城商行是发展较好、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小银行代表,其他非上市中小银行流动性指标反映出的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表1 中小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指标对比

(二)存贷款增速的倒挂加大流动性缺口

存款是中小银行最为核心的负债来源,合理稳健的负债结构是管控流动性风险的基础和前提。如图1所示,近年来中小银行的贷款增速远远高于存款增速。如图2所示,中小银行70%以上的存款为对公存款,且对公存款中50%以上为活期存款,部分中小银行长期依赖企业存款来实现负债规模的扩张。存款期限短期化、贷款期限长期化会导致负债流动性高于资产流动性,加大了流动性缺口,加剧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困难。

图1 2018—2020年中小银行存贷款增速情况

图2 中小银行各项存款结构占比图

(三)同业负债比例过大,负债来源缺乏稳定性

中小银行还面临着过度依赖同业负债的风险。如图3所示,近年来同业融入比(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平均水平维持在24.1%以上,同业负债比例(同业负债占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维持在300%以上。虽然自2018年起,央行将同业融入比例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行考核后,中小银行同业负债整体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接近30%的监管红线。包商银行事件后,刚性兑付预期被打破,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呈现量减价增的趋势,银行业两极分化情况逐步加剧。资金愈发流向评级高、资金实力雄厚、信用好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资质欠佳又依赖同业负债的中小银行则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加大。

图3 中小银行同业负债比例情况

(四)过度依赖单一类资产,违约性风险不断加剧

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质量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保障。受监管评级、自身投资实力和渠道的限制,中小银行往往对单一类资产集中度过高,一旦违约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依赖同一交易对手、借款人或多个风险高度相关的交易对手而产生的集中度风险;二是由于采用单一的抵质押品,由单个担保人提供贷款担保而产生的风险;三是由于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过大而可能导致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如图4所示,中小银行的资产结构中投资类的占比要高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如表2所示,中小银行投资类资产标的又大多集中于政府债券以及信用风险极高的非标产品。部分中小银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不足、政府隐形债务过大,可能会出现“更多企业及地方平台违约、中低评级信用债流动性恶化、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加大”的恶性循环。在经济下行周期,信用与流动性的风险交织,这将对中小银行产生更大的冲击。

图4 2020年上市商业银行资产类占比

表2 2020年上市商业银行投资类占比

另外,中小银行普遍过度依赖房地产贷款。虽然目前中小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整体上低于大型银行,但是从中小银行个体来看,目前近一半中小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处于超标状态。

综上所述,中小银行面临的内生流动性风险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二是核心负债来源的不稳定;三是资产过度集中的不确定性;四是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系统科学性。因此,中小银行要从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规划资产负债的管理策略,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流程,在补充稳定的核心负债的同时,充分研究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多维度、多渠道丰富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三、借贷便利工具简介

(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经历的四个阶段

根据央行官网信息,我国目前有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RRR、公开市场业务OM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 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这8 种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借款作为商业银行稳定的负债来源之一,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护资金市场的稳定。从传统到创新,从数量到价格,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由“大水漫灌”式逐渐向“精准滴灌”式转变。

(二)借贷便利工具的具体运作机制

借贷便利工具作为央行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稳总量、优结构”的方式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约束。目前,我国共拥有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简称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简称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简称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简称PSL)、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简称TMLF)这5种借贷便利工具。各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有效满足银行间市场临时性、季节性及突发性因素导致的资金需求,熨平银行间资金利率的波动,抑制市场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不同期限的借贷便利工具有助于中央银行构建利率走廊机制、调控短期利率,并引导中长期利率走势,形成覆盖短中长期的利率调控体系。但SLO、PSL 和TMLF 目前都定向投放于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仅SLF 和MLF 是可供中小银行采用的借贷便利工具(见表3)。2019年6月,央行将同业存单纳入SLF 的抵押品清单中,缓解了某些因优质流动性资产不足的中小银行进行SLF操作的压力。

表3 目前我国的借贷便利工具箱

(三)借贷便利工具的开展情况及运用效果

1.SLF和MLF的开展情况

2013年中期,受到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我国外汇增速放缓,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局面凸显,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央行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如图5所示,从2013年6月到2021年10月末,我国发行SLF 共计2.55 万亿元,且65%以上的操作都集中在每年的12月和1月,以满足中小银行春节前的流动性需求,降低利率的季节性波动。2014年9月,为进一步缓解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冲击,央行又推出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国发行MLF共计28.99万亿元。MLF 为央行投放流动性的绝对主力,且超过70%的投放金额都集中在每年的6月和3月。从2019年4月至今操作从未间断,并逐渐常态化。央行在MLF到期日附近开展展期或新投放操作,通过滚动发行维持银行流动性的稳定和适度充裕。

图5 借贷便利工具的操作和余额情况(亿元)

2.SLF和MLF的运用效果

市场利率是影响中小银行流动性稳定的关键因素。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越小,中小银行受到的外部流动性冲击就越小。从货币市场利率角度来看,为衡量两种借贷便利工具的宏观调控作用,本文基于7天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展开分析。如图6所示,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央行通过SLF 对货币利率进行调节。在此期间,货币市场利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且在2014年MLF 的双重调节下,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不断缩小且保持平稳。即使面对2019年5月包商银行突发事件及2020年的疫情,市场利率在出现短期波动后迅速回归常态,有效抗击了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央行适时开展MLF和SLF 操作,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图6 借贷便利工具操作与市场利率变动情况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央行的借贷便利工具货币政策逐渐完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MLF 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调控传导路径,构建了“以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廊、7 天逆回购利率为中枢、以7 天SLF 利率为上廊”的利率体系(见图7),利率市场的稳定和完善为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墙”。

图7 SLF是构建利率走廊的上限

整体来说,借贷便利类工具的推出: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保证了流动性总量维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增厚了市场应对冲击的流动性“缓冲垫”,为满足中小银行合理的融资需求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借贷便利工具货币政策的双重调控保持了利率市场的相对稳定,发挥了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器功能,有效减弱了宏观因素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冲击。

四、实证设计与结果

(一)实证设计

为研究SLF、MLF 对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实质影响,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Liquid表示银行流动性指标,本文采用流动性覆盖率、存贷比、净稳定资金比例作为借贷便利工具的替代变量。Monpol 表示货币政策指标,本文采用SLF 季度余额取对数、MLF 季度余额取对数进行衡量。Control 表示一组控制变量,包括宏观经济指标与银行特征变量等。表4对各变量的定义进行了说明。

表4 各变量的定义

本文以2015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我国上市城商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表5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5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基本回归结果

表6为以流动性覆盖率来衡量银行流动性时的回归结果。从表6的(1)列可以看出,S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流动性覆盖率的影响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SLF 对银行流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列是在(1)列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了银行特征变量与宏观经济指标之后,SLF 依然对银行流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显著性略微下降。(3)列以M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结果显示,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流动性覆盖率的影响也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4)列是在(3)列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流动性覆盖率依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MLF对银行流动性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表6 基本回归结果(流动性覆盖率)

表7为以存贷比来衡量银行流动性时的回归结果。从表7 的(1)和(2)列可以看出,不加入控制变量时,S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存贷比的影响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加入了控制变量之后,S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存贷比的影响不再显著。(3)和(4)列表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存贷比都具有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MLF对以存贷比衡量的银行流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表7 基本回归结果(存贷比)

表8为以净稳定资金比例来衡量银行流动性时的回归结果。从表8的(1)和(2)列可以看出,S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净稳定资金比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和(4)列表明,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净稳定资金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SLF和MLF都对以净稳定资金比例衡量的银行流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表8 基本回归结果(净稳定资金比例)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借贷便利工具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影响的稳健性,本文在式(1)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9。

表9 稳健性检验

表9 的(1)列是以S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为主要解释变量,以流动性覆盖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控制了银行特征变量、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个体固定效应之后,S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流动性覆盖率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列是以MLF余额的对数值主要解释变量,以流动性覆盖率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也对流动性覆盖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列是以SLF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为主要解释变量,以存贷比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S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存贷比的影响为正,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4)列是以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为主要解释变量,以存贷比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对存贷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和(6)列分别是以S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为主要解释变量,以净稳定资金比例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S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和MLF 季度余额的对数值都对净稳定资金比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上回归结果均表明,SLF、MLF 的运作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具有相对较为稳健且显著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实证结论

实证结果显示,SLF 和MLF 作为央行“精准滴灌”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方面,SLF按需足额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稳定了市场预期,提高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的稳定性,防范了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并发挥着利率走廊的作用,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MLF 的操作保证了中小银行中长期流动性合理供给,发挥了中期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和引导作用。在SLF与MLF的共同运作下,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货币政策预期效果更加明显,预防流动性风险需求显著减少,有效降低了宏观环境和政策因素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冲击。

由于市场将SLF 定义为商业银行的“救命药”,受制于声誉风险和监管压力,中小银行更倾向于选择更高成本的其他负债。而目前MLF 的申请资格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很难获得,且一旦面临到期申请资格被收回,则可能会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造成大规模存量缺口,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不是中小银行缓解流动性风险的“万能药”,流动性风险的根本问题还是由内生性因素导致的。因此,除了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构建宏观流动性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市场资金面以外,中小银行更要明确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短板和改善途径,增强“内功”,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具体来说,中小银行应在短期持续做好大额资金监测和流动性风险指标管控,确保流动性安全;中长期不断优化资金期限结构,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深化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管理,不断提升流动性压力测试和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二)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操建议

第一,即期管头寸,确保日间流动性安全。中小银行一定要确保全年无资金头寸空头情况发生。一是加强监测,严控流动性风险。坚持完善和有效运行应急管理措施,阶段性优化行内资金调拨流程,强化风险监测。二是合理确定备付目标,视市场情况相机调度。三是持续监测批发性融资业务,避免资金大幅波动;合理控制同业负债规模,防范系统内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持续做好同业联系沟通,保证日间融资能力,确保每日备付安全。

第二,中长期管错配,优化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中小银行流动性结构管理能力。一是深化分层分析机制,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对同业资产由长期限向短期限调整引导;管控同业负债规模,并适时调整同业负债结构,避免过度集中;加强存贷款期限结构调整,设置存贷比监测目标,持续监测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控制贷款期限结构。二是积极拓展主动负债来源,提高核心负债规模,降低同业负债依赖。加强同业存放清算资金管理、吸收低成本资金,多措并举以确保负债总量适度、来源稳定、结构多元、期限匹配。三是优化同业负债总量管理,实施同业融入比例和同业负债比例双指标管理,按月监测;优化同业负债期限管理,重点监测同业存单发行结构及到期缺口情况。

第三,稳步提高优质流动性储备资产。稳步提高优质流动性储备资产,提升应急状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应对能力。持续加强优质流动性储备资产管理,根据压力情景下对优质流动性储备资产的需求,确保储备规模,加大配置国债、地方债等支持经济建设、流动性好、资本消耗较低又兼具效益的资产,有效降低整体流动性风险,提高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应对能力。

第四,加强流动性应急管理。在面临突发性、系统性风险时,中小银行要加强流动性的应急管理。在策略方面,首先是确保核心负债增长,其次是广拓各方资金来源,再次是缩减金融投资计划,然后是变卖优质流动性资产,最后是压缩信贷投放计划。在操作层面,需要做好提前预案和周密调度。■

猜你喜欢

数值负债借贷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