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2022-04-02张毓利石培华

企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中心消费

□张毓利 徐 彤 石培华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与第四大入境旅游市场,具备极强的“双循环”联动发展特征,2019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 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 万亿元,同比增长11%。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2019 年中国旅游出境消费达2550 亿美元,占全球出境游客消费总额的17.22%。在旺盛的国际国内旅游消费背景下,当前国内尚缺乏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这严重制约着中国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此,2018 年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19 年至今,国务院、商务部多次出台文件推动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职能体现,是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随着现阶段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对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当前学界对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研究仍较为缺乏,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等仍不清晰,亟待理论研究回应。因此,针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的旅游新概念,国外并无等同概念的科学研究,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案例研究等领域。其中,国际旅游城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定义、特征属性和城市竞争力等方面。英国学者Hall(1996)以国际城市为出发点,首次对国际旅游城市提出了概念定义。Dwyer 等(2020)指出了经济属性、管理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特性。对于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研究,诸多学者提出了C-R、D-K 等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模型等,并运用IPA 模型、神经网络分析技术等方法分析国际旅游城市的综合旅游竞争力。此外还有学者针对具体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案例进行了系统研究。Lai 等(2016)以亚洲博彩旅游消费中心澳门为案例地研究发现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电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内早期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相关研究主要源自国际旅游城市、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等研究领域。国际旅游城市与城市层面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类似,首次由张广瑞等学者提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概念内涵、类型分类、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建设策略等。周玲强(1999)依据城市的主要功能,将国际旅游城市划分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际会议旅游城市与国际商务旅游城市。李明德(1999)以北京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十大标准。金丽和赵黎明(2007)构建了内外动力系统协作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动力机制。何建民(2009)对标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系统分析了上海国际旅游一流城市的潜力和差距,并提出了优化布局、创新机制、完善体系等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路径。

自2018 年海南提出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来,国内针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研究逐步开展,但当前多数研究仍以报纸文章和评论文章为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探索、特点归纳与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舒伯阳和张洪昌(2018)从吸引力角度出发,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高度繁荣的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陈耀(2018)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一流的消费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产品等特点。此外,还有研究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强势吸引性、高度开放性、大宗消费性、多元化中心等特点。对于建设内容,一些研究利用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政策、文旅融合等方面,结合战略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规划引领、创新理念、完善保障、政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重要建设举措。综上所述,当前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相关研究仍较为缺乏,针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与模式路径等尚需明确,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亟待相关理论研究支撑。

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类型与基本特征

(一)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类型

1.概念内涵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特色的旅游新概念,国内外对其尚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与之相关的主要有国际旅游城市、世界休闲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概念。国际旅游城市是指在旅游方面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国际城市,在经济属性、管理属性和文化属性方面具有显著特征。世界休闲中心城市立足于城市功能,侧重休闲属性,是指具有世界级休闲资源的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强调消费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消费资源配置能力,对国际消费具有极强的创新引导能力。上述概念主要聚焦在城市层面,但现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已步入城市群竞争层面,大区域国际性城市群的旅游消费中心如何定义与认知仍待研究跟进。自2019 年国家提出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以来,国内部分学者针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内涵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消费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高端繁荣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具有国际辐射性的旅游综合体,但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概念定义。在综合相关概念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依托世界级旅游吸引物或高品质旅游业,集旅游集散、旅行服务、商品交易、信息汇总和旅行定价等核心职能为一体,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基本类型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依据各种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而言:一是依据地理位置是否背靠大陆腹地划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可分为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典型的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有马尔代夫、夏威夷等,该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一般距离大陆和市场腹地较远,多为高端旅游消费中心。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通常位于半岛地带,距离市场腹地较近,多为国际交通集散地和消费中心,重要代表区域有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长三角等地。二是依据目的地旅游核心吸引力划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可分为都市依托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资源依托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前者主要依托国际知名都市建立,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等,具有综合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一般为国际交通枢纽、金融经济中心和科学文化中心,旅游只是其世界城市的一种具体产业职能表现。后者主要依托世界级旅游资源,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著名旅游海岛,主要以印尼巴厘岛、日本冲绳、韩国济州岛、泰国普吉岛等为代表,旅游业为当地的主导支柱产业。三是依据旅游业态的丰富性划分,可分为综合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综合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其旅游业态丰富,集观光、度假、会展、商务、邮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是全方位发展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有新加坡、东京、巴黎等。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依托的城市面积多相对较小,且以专项旅游业态取胜,其旅游业通常仅有一到两种业态主导。典型代表有博彩业为特色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和中国澳门、高端度假为特色的马尔代夫、商业会议为特色的瑞士日内瓦等地。四是按照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两大市场关系划分,可以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划分为国内旅游主导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际旅游主导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内国际并重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其中,国内旅游主导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以中国长三角、美国佛罗里达和中国北京等地区和城市为代表;以国际旅游主导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代表有迪拜、新加坡和马尔代夫等;国际国内旅游并重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以法国大巴黎地区、英国大伦敦地区等为代表。

(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特征

立足前文提出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概念,综合世界旅游组织(UNWTO)对于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定位,本研究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以下普遍特征:强大的国际旅游吸引力、高度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多元丰富的国际旅游产品、畅通便利的国际旅游交通集散体系、高品质的国际旅游服务、高水准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高质量的旅游人才配套体系和世界性的目的地品牌知名度。

1.高度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和畅通便利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前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开放的市场环境,且其自身需具备高度的市场开放性。当前国际著名旅游消费中心大多为国际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且均为所在区域内重要的国际航空、水运、陆运等交通集散枢纽,具有畅通便利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

2.强大的国际旅游吸引力和世界性的目的地品牌知名度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基础。国际一流旅游消费中心无一不是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多具有区域垄断性乃至世界垄断性的龙头旅游吸引物,其自身多为国际知名的核心都会或城市群,均具有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

3.多元化的国际旅游产品体系和高品质的国际旅游服务水平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核心。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和自媒体营销新时代,旅游业态不断迭代更新,口碑效应作用越来越凸显,高品质的服务水平和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制约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培育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4.高水准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国际化的旅游人才配套体系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保障。当前旅游目的地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也是品质服务的竞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均具备国际化高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国际化旅游人才服务体系,高质量体系化的旅游人才和高品质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可以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供更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5.大规模的旅游消费市场和多中心的区域综合属性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本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强劲的国内旅游或国际旅游消费市场,必须具备发达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此满足大规模游客到访需求,其丰度与体量直接决定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的持续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同时也是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产品定价中心、综合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和旅游信息汇集中心。多中心的区域综合属性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功能发挥的本底需求。

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借鉴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国际著名旅游消费中心的基础上,依托前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类型划分,可以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概括为: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与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四类主要发展模式。

表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比较

(一)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

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多依托大国,背靠大陆,其区域面积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枢纽地位较为明显,主要由多个目的地城市组成,是现阶段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类型。典型代表为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国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其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消费市场方面,自身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消费市场,且周边区域具备更为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位于世界首屈一指的超大经济体和旅游市场国——美国境内,具有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二是主导产业方面,多为产业融合发展重要代表性区域,内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制造业和智能产业等通常为区域重要的主导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被誉为世界的工厂,拥有具有超强的制造业和高端的智能产业,其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是亚太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三是旅游业态方面,该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其旅游业态丰富,多集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户外、邮轮、康养等为一体,是旅游创新的试验地也是旅游业态的富集区。美国佛罗里达以邮轮、游艇、高尔夫等为代表的高端旅游会所沿着海岸线蓬勃发展,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四是大型主题公园集中,区域内一般拥有集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等多级一体的主题公园体系。中国长三角地区布局有上海迪士尼乐园、苏州乐园、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等十几个著名主题公园。五是旅游发展格局方面,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以国内旅游为主,国际旅游为辅。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一般适合于区域发展面积较大,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具有较强的区位交通优势,有强大母国和市场支撑的沿海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二)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

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指以岛屿为主要的发展空间,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依托优质旅游资源发展而形成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典型的代表案例地有美国夏威夷、日本冲绳和印尼巴厘岛等。该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方面,该类旅游消费中心多具有垄断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其旅游产业多为重要支柱产业。二是旅游业态方面,主要以休闲度假和高端旅游业态为主导,不便于发展大规模旅游观光。位于印度洋深处的马尔代夫,拥有200 多个有人居住岛屿,其面积多仅为1-2 平方千米,狭小的岛屿不便于开展大规模观光旅游。三是注重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区域特色文化的保护。例如,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亚文化和冲绳的琉球文化等得到了较好保护,且均与当地旅游产业取得了优质的协同发展效果。四是注重环境保护,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多位于距离大陆遥远的大洋深处,其自然环境载荷较低,生态环境要求较高,需高度注重资源开发保护,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五是旅游发展格局方面,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以国外旅游为主,国内旅游为辅。发展中国家或区域小国(或地区)的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国际旅游占主导地位。

(三)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

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指以都市为主要发展空间,通常其面积较小且人口密集,多为区域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具有便捷的国际交通体系、发达的经济支撑能力和完备的旅游人才体系,主要旅游方式为商务、度假、婚恋等都市旅游业态,是一种依托综合目的地城市发展起来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典型代表城市有新加坡、香港和迪拜等。其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综合型城市发展而来,该类城市一般为国际区域性的交通、经济、文化中心。例如,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二是依托完善的城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商业娱乐设施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水平发展旅游业,其旅游综合竞争力强。三是旅游业态方面,主要以商务、婚恋、购物、高端度假、邮轮游艇、休闲娱乐等都市旅游业态为主。四是旅游发展模式方面,旅游多为后发展性产业,且为当地重要的主导产业。五是具有多元属性特征,一般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创新研发中心和旅游教育中心等为一体。例如,香港既是亚太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创新研发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教育中心,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研究院校。六是旅游发展格局方面,大国的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其国际国内旅游并重,小国的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则以国际旅游为主,如新加坡等地。

(四)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

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指世界乃至区域范围内在某一专项旅游业态上具有重要垄断地位的国际旅游城市,其面积通常较小,且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相对一般。该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业态上,主要是以某种专项旅游业态为主,如澳门和拉斯维加斯的博彩业、日内瓦的会展业等,通常这一专项旅游业态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在此专项旅游产品上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定价权;二是从旅游发展模式来看,该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多适合于区位交通优势一般、资源禀赋相对较差、不具有发展大众旅游方式的比较优势、旅游综合竞争力相对较低的目的地;三是从旅游发展格局而言,小国(或地区)的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以国际旅游外循环为主,大国的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则以国内国际旅游双循环并重。该类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主要有:美国拉斯维加斯、中国澳门、瑞士日内瓦等。

四、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路径选择

立足前文对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特征和发展模式分析,结合中国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在中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培育中基本涵盖了上述四种模式:其中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和以广州、深圳为引领的大湾区适合打造大陆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适合打造离岛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北京、香港等城市适合打造都市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澳门适合建设专项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整体而言,基于中国“双循环”的背景,各地可以从旅游消费的需求、供给、环境和管理四个层面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一)提需求,激活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消费市场

需求是引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源动力,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需重点关注国际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市场的扩大。首先,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目的地旅游消费能力,增加旅游消费购买力,推动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通过降低个税、购物品免税、发放消费券等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不断刺激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潜力,做大做强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特别是遭遇此次重大疫情冲击后,更应通过多措并举不断激发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壮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其次,加大对于中国周边主要客源市场的市场营销力度,通过“一带一路”连接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大市场,推动国际旅游健康发展。它具体包括强化旅游通道建设,不断增加国际航线数量,提升国际旅游交通通达性,推动主要客源国游客入境免签,积极吸引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主要客源国游客。对于境外游客旅游消费,应重点增大消费品关税降税的商品范围和力度,推进免税购物、离境退税等政策落地,不断激活外国游客的旅游消费。

(二)扩供给,不断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需要紧密围绕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不断强化精益化、丰富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有效供给。第一,坚持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改革主线,增加高品质旅游消费供给。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以此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旅游需求侧管理,全力推动形成旅游需求创新旅游供给、旅游供给引领旅游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二,应聚焦旅游业态创新,不断推动目的地旅游产业高端化转向。未来各地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应基于旅游消费新趋势的研判,通过全新高端技术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和“游轮旅游”等旅游消费新业态,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第三,拓展旅游消费新空间,打造国际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购物中心。依托目的地原有的国际购物场所,推动时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时尚展览等重大活动,引领国际旅游消费文化潮流。

(三)优服务,对标国际先进性标准改善消费环境

对标国际著名旅游消费中心的先进性标准改善目的地的旅游消费软硬件条件,营造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旅游消费环境,提供高品质精益化的旅游服务。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围绕全域环境优化打造理念,以全域旅游为指导,以环境美化为目标,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美化乡村居民环境,创建主客共享、国际一流的优质旅游生态环境。二是硬件设施上,进一步提升旅游交通、旅游信息、旅游集散网络的全域通达性和国际通达度;强化国际化旅游消费平台的建设,引导建设著名商圈、文旅综合体等,以此完善国际化旅游服务配套,不断提升旅游消费商圈能级,推动形成集旅游、消费、文化、艺术、餐饮等于一体的高端旅游消费商圈。三是优质服务提供上,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不良旅游市场行为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方便的旅游消费环境,提供高品质的旅游公共服务;对标国际高端标准,制定本土化优质服务标准体系,加大涉旅人员培训力度,以优质旅游和精益旅游为导向,不断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提供国际化精益化旅游服务。

(四)强管理,完善旅游消费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目的地旅游管理服务能力是影响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制约因素,良好的旅游消费管理体制与完善的旅游消费管理政策体系,对于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强管理方面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和健全旅游消费管理体制。针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交叉管理、多头管理和条块管理等难点问题,积极完善旅游消费管理体制机制,结合负面清单管理试点等,推动旅游服务开放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重点解决旅游业开发中的准入不准营、准入不能营等市场准入问题和强制消费、零负团费等市场发展问题。二是打通旅游消费堵点,畅通旅游消费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快旅游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推动旅游产业内外的资源利用和供给方式改革,促进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便利化供给,提高旅游消费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旅游产业综合发展。三是创新旅游产业管理政策,探索在入境旅游、体育旅游、商务旅游与会展旅游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放宽和简化后疫情时代的国外游客入境管理政策,探索实施旅游消费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五、结语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由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旅游业推动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区健康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中国步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优质旅游、文旅融合等战略不断推进,建立一流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已经成为“调结构、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手段,是“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应有之措,其建立的紧迫感和必要性不断提高。本文在依托文献综述和理论思辨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依托世界级旅游吸引物或高品质旅游产业,集旅游集散、旅行服务、商品交易、信息汇总、旅行定价等核心职能为一体,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其次,系统分析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特征,认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开放化市场环境、多元化旅游产品、便利化交通集散、品质化旅游服务、优质化旅游人才等鲜明特征;再者,在依托不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类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大陆型、离岛型、都市型和专项型四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最后,研究系统总结出要从提需求、扩供给、优服务和强管理等路径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培育与建设。随着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不断推进,国家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不断推动,立足具体旅游目的地,借鉴国外一流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经验,结合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体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发展路径,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双循环中心消费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