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监管的困境及求解
——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视角

2022-04-02李海燕

企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关区块跨境

□梅 傲 李海燕

一、引言

近年来,作为新兴业态的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已然成为我国外贸经济增长的重要中坚力量。尤其自2020 年伊始,本已身处压力重围的外贸经济突遇全球性大疫情,使得一般贸易遭受重创。而跨境电商依托现代物流系统,打破了物理空间阻碍,彰显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实现了逆势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 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69 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1.10%。跨境电商满足贸易主体实现“全球买、卖全球”,顺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而成为各国外贸竞争的重要领域。但跨境电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巨大压力。

实践中,已暴露出诸多新问题。由于监管无法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一方面对产权所有者构成侵权,减损其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降低了其消费信心。当前我国现有的税收征管方式无法适应新兴的电商模式,跨境电商下“物品”和“货物”区分更加模糊,导致“实质”走私现象普遍,税款流失严重。此外,在海淘、海购等电商模式下多采用小额批发零售方式,入境包裹呈现批量大、包裹小、价值量低等特点,因而大多未进行产地报检,入境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对于以上问题,大部分学者普遍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措施、优化通关流程等角度提出建议。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出发,以构建以海关为中心的联盟链实现跨境电商的全方面监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乃永恒不变的真理。区块链是近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之一,其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信任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我国对区块链技术高度重视,在2019 年10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作出重要指示,将发展区块链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基于区块链本身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界对区块链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政务服务、电子发票、供应链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项目实践。在贸易领域,不少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提出可供参考方案。王超等(2018)提出构建以国内外交易双方为中心的贸易链;另外,张衍斌(2018)从物流、信用风险、供应链、综合服务、海关监管五大方面出发,提出构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方案。当前电商行业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假货泛滥、侵权普遍、监管低效等问题日益凸显,消费者对电商平台产品信任逐步被侵蚀,这将引发行业危机。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存在的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以及产品质量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学界已有不少学者论证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电商必要性和可行性,且有学者也研究了跨境电商贸易链,并构建了相应的以贸易为中心的联盟链,但鲜有学者以海关为中心构建一个既服务于贸易又服务于监管的一个整体监管平台。本文将探讨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以海关为中心的联盟链构想,从而支持和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跨境电商引发的监管困境

随着国家间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全球供应链不断升级和运输物流体系优化,国际性线上交易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贸易业态,呈现出新特点,如交易环境虚拟性、交易模式多样性、底层技术复杂性、业务变化迅速性等。现有海关监管体系仍然是基于传统一般贸易背景下建立的,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跨境小额批发零售模式,该模式下商品多以航空小包、邮递、快递等方式进行通关,报关主体多为平台或物流公司,引发了个人自用物品和货物之间区分的困难性。目前,为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我国对零售电商行业参照个人物品模式检验通关,导致该模式下的贸易数据无法纳入海关的统计中,因而在税收、贸易数据统计、产品安全、市场秩序等领域暴露出多种问题。

(一)偷税漏税频发

海关征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偷税漏税、走私商品一方面给国家税收造成巨大损失、损害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扭曲市场价格,损害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危害正常缴纳税款企业的经营,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偷税漏税在进出口呈现不同的情形。在进口环节中,税收监管风险主要集中于跨境电商零售领域。目前,我国对于进口商品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即货物属性模式和物品属性模式。在一般贸易中通常采用货物模式,该模式下通关门槛较高,办理的手续复杂以及提交证明凭证较多。同时,按照海关要求货物属性下通关商品须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税费,因而企业将承担较高的税负。物品属性则定位于非贸易性质,以个人合理自用为基本监管原则。相比货物的监管,物品模式的监管更为宽松,税费更低,通关更便捷。在一般贸易领域执行货物监管原则,严格执行《海关法》通关的各项程序,包括申报、查验、缴税、检疫、通关等。每一个程序都必须满足按要求并提交单据证件,由机器和人工共同审核后才能通关,因而偷税漏税风险较小。跨境电商零售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商业业态,该领域呈现“小订单、小包裹、碎片化、定制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无法对每个包裹进行查验核实。在跨境电商零售中,物流速度是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重要评价指标,货物滞留关口时间过长必然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为鼓励创新,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满足境内消费者的品质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国家针对跨境电商零售领域采用个人自用物品原则。该原则下通关流程和手续都大大简化,通关速度明显提升,且享受税收减免。物品属性模式这种宽松的监管和较低的税收成本,使得这种最自然的选择成为事实上的选择和默认的选择,因而成为偷逃税款的监管“洼地”。部分不良商家通过商品分拆并以物品模式进行报关,传统单据审核监管方式难以识别,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在出口环节中,为鼓励出口、提升国内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对出口商品在国内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给予退还。一些企业将国家优惠政策视为谋利的途径,通过虚开发票或将同一批商品重复申请退税等形式,侵占国家财产损害国家利益。企业的不法行为极其隐蔽,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如2013 年上海经侦部门破获的美梭羊绒骗税案,犯罪人将同一批商品出口后再次进口,并循环出口多次申请退税,最终骗取了8.7 亿元税收。为了规制此类行为,国家已在最严厉的《刑法》中制定了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进行严防打击。但面对巨大的退税额的诱惑,无数不法分子仍然铤而走险不断触碰法律底线。

(二)检验检疫受阻

安全问题是跨境监管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治理不可或缺、不可分割、不可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疫是跨境贸易监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受阻于传统的检验检疫模式本身弊端和新兴业态中引发的新的风险,检验检疫工作备受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检验检疫方法无法完全规避安全风险。出于对检查对象体量和成本效率考虑,现行的检验检疫程序采用抽检和抽查的方式,对于未抽查的商品在产品安全和品质上存在风险漏洞。尤其在跨境零售领域中,产品种类多、来源广,大量邮寄商品未进行来源地核查,商品通关后直接由快递公司送往消费者手中。根据统计,我国海淘商品品类中购买最多的为化妆品以及母婴类产品,产品质量安全不达标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检验(检疫)结果是依靠国家商检部门特定专业人员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检验。即使国家通过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要求检验(检疫)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并接受监督,但实践中仍然存在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疏忽的过失行为或者权钱交易等违背职业道德等故意行为,未恰当履行职务工作,从而导致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或者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商品流入市场。对于不合格的进口商品,将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对于不合格的出口商品,将损害我国企业产品形象,降低了海外消费者对我国产品质量信赖,不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打造世界品牌形象。

(三)贸易数据失实

数据是21 世纪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真实全面的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是掌握我国跨境贸易情况的重要第一手资料,是分析我国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相关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就目前的跨境贸易监管中,海关掌握的贸易数据受到一定限制。2018 年12 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跨境电商零售均按照个人自用物品进行监管,即以直邮方式进行通关。直邮模式相较于一般贸易模式,通关程序更为宽松的,无需执行严密的注册登记、办理进出口许可或提交三单(订单、支付单、物流单),通过平台即可集中批次通关,因而海关无法掌握此部分盈利性商品的统计数据,导致跨境电商零售环节的贸易数据缺失严重。在出口环节中,国家现有的出口征收管理中“免征不退”政策与现实需求不匹配、不适应,大量商家为避免“不退反征”高税负的结果,往往采用邮件或快递的方式出口。在这种方式下,海关亦无法获取相应的出口盈利商品数据。若政策不变,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将长期游离于正规渠道清关,无法阳光结汇,无法体现营收,海关数据漏统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四)市场秩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评价体系,无法防范严重违背商业诚信的行为,导致恶意的信息欺诈、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由于电商行业高盈利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量企业不断涌入市场。入驻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较多为小规模个体户,企业信用参差不齐,甚至无相应资质。这类商家往往不注重商业诚信,追求短期利益,依靠以量取胜,产品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障;此外,此类企业缺乏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之心,肆意盗用他人注册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时有发生。盗用商标行为一方面构成了对消费者欺诈,另一方面是对商标所有者者的侵权,降低了其声誉,侵犯其利益。大部分消费者在遭遇损害结果后,因在跨境贸易中取证困难、维权途径少以及成本高昂等原因而选择放弃维权,降低了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信心。当前,假冒伪劣产品在奢侈品、化妆品、母婴产品上较为泛滥,尽管天猫国际、京东等跨境电商大平台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解决,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收效仍不理想。

三、跨境电商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08 年,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这个概念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2015 年起区块链开始独立于虚拟货币逐步向其他领域发展,2017 年获得了市场高度关注并迎来了发展高潮。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定义众说纷纭,究其本质是一项解决“信任”问题的底层技术。区别于依靠特定中心主体进行监督减少“信任”风险的传统方式,区块链运用数学原理,建立共识机制,通过机器实现点对点联系,并能确保所有节点传输的信息真实、准确、透明、公开、可追溯,极大降低了沟通中的“信任”风险。此外,区块链技术中使用密码学原理,以公钥发布私钥解密的方式,在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保护隐私。在这个信任成本居高不下的商业社会中,区块链技术受到市场高度追捧的背后是其潜藏的巨大价值,即降低信任成本。在跨境电商领域,“信息孤岛”所产生的信任成本尤其突出。一方面由于跨境涉及不同的文化、语言、习惯、风俗导致信息复杂化、多样化;另一方面由于交易在网络虚拟空间完成,对于消费者无法判断真实的产品信息,对于监管中无法确定交易真实性,因而区块链技术与跨境电商监管有较高的契合度。

(一)必要性分析

1.防止偷逃漏税、走私货物

防止偷逃漏税一直是海关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跨境贸易中,涉及的参与方多、贸易链条长、跨越不同国家、类型复杂等特点,有不少不法分子在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修改交易数据、产品类型、通关方式等手段,掩盖真实的贸易价格或获得较低关税率从而达到少交或不交税费目的。海关作为监管方,只处于贸易链条的其中一个环节,无法对整个贸易过程的数据进行全面监管,因而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出口商品重复申请退税即为典型例子。区块链技术是以共识机制为基础,运用数学原理,通过分布式记账以及各参与方共同维护的方式确保所有上链数据的真实性。每个交易中都含有时间戳,从而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并可以追溯。因而通过建立以海关为核心的区块链监管平台,海关即可获得贸易的全流程信息,包括从交易启动、产品状态以及所在地点、运输情况等,确保了信息的完整、真实、可信的,有效防止偷税漏税、非法走私等情形。

2.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

产品质量是消费者体验中首要关注的重点。由于跨境电商零售采用邮递、快递小件等形式,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处于监管空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区块链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纳入系统进行全流程监管,通过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共享平台,产品有关的原产地证明、测试结果、检验证明、准入证等各项信息上传平台,任何参与者都可以访问,从而打破监管者、使用者、生产商、平台之间的“信任鸿沟”。通过在虚拟平台上展现真实的产品状况和相关数据,从而从源头保证了产品质量。每笔数据都有一个对应的时间戳随着账本一同记录,因而任何人都无法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产品可溯源。如果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海关或者用户即可通过平台进行追溯,寻找到责任方,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溯源是“区块链+”研发最早、关注度最多、落地效果最好的一个应用。如2017 年,我国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合作,宣布用供应链打造透明安全的跨境食品供应链;2017 年10 月,天猫国际启动了区块链全球产业溯源计划;2019 年1 月,中国网、“一带一路”网与中追溯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带一路”可追溯商品数据库正式启动。

3.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

跨境贸易中的信用监管体系缺失是导致市场乱象无法根治的重要因素。信用监管体系通过规制惩治失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从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尽管构建跨境贸易信用管理体系是我国跨境电商中的重要内容,但仍未建立一套涵盖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负面清单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不能获取贸易全链条信息,失信主体、失信行为、失信内容等失信证据缺失,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监管平台下,监管方作为参与的一个节点,能够时时获取平台上传的真实交易信息。对于任何一方修改契约、不按规则行事等失信行为,监管方都能立即获得相关信息以及凭证,因而可以及时对失信企业进行规制惩戒,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在跨境电商贸易中,各参与方依托物联网平台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沟通交易,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交易不确定等,加之业务复杂多样,因而容易产生违约或其他交易风险。

4.提高清关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海关监管中,企业通常被要求提交大量的纸质和电子单证,经信息对比反复审核,确保交易真实完整才给予放行通关,导致清关程序冗杂、烦琐,清关效率低下。一方面大量单据人工审核工作增加了人力成本,且单调重复的单据审核亦不利于基层人员职业发展;另一方面清关时间过长,延长了企业产品运输时间,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感,阻碍了商品回流。运用区块链技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第一,可以避免大量的纸面工作和形式主义流程,减少人工查单审证的流程;第二,海关清关程序可以前置,提前进行信息审核和验证;第三,实际通关时,将申报数据与区块链平台上提前制定的智能合约规则进行比对,对审核通过的货物自动缴纳关税即可通关。在区块链技术监管平台下,在链上货物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无纸化线上操作,因而极大地提高清关效率。

(二)可行性分析

1.政策条件

我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加快推动“区块链+”发展。“区块链+”应用研发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尤其在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会议上提倡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从此区块链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迎来了发展高潮。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通过划定专门产业园区、给予税收优惠、拨付政府奖励资金等方式推动当地区块链的发展。根据赛迪《2020 上半年区块链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 上半年,我国地方政府涉及区块链的政策约120 个文件,其中2020 年上半年出台的区块链发展专项政策省市级的12 个。从政策内容来看,各省区市更加注重区块链园区建设,吸引区块链企业入驻,有效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投入区块链开发企业众多,产业园区成熟。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区块链技术本身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吸引众多投资者加入该行业。根据工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上半年,经注册登记的区块链相关企业有4 万多家,其中2020 年注册的有8129家,且有303 家开始实际落地并投入产出。

2.技术条件

区块链技术研发速度加快,创新多元化。根据中国信通院2019 年《区块链白皮书》显示,全球区块链相关的专利技术逐年增加,尤其是在解决实际应用层面落地的技术稳步增长。我国区块链专利技术研发处于世界前列。从2015 年的109 件,到2019 年的9672 件。在技术创新方面,包括跨链技术、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都有新的突破。在实际项目落地方面,全球已有多个有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贸易监管的项目启动。如马士基和IBM 合作项目,为丹麦海关和美国国土提供货物流动、风险评估、实施执法等项目;东京三菱银行UFL 和NTT 数据公司概念验证(POC)试点倡议;韩国海关与三星携手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海关海运物流联盟,建立海关服务平台。

3.建链基础条件

构建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监管平台符合各参与方的利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是商事活动中的合理价值追求。传统跨境交易中“信息孤岛”导致交易的信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利益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与商业活动的价值追求明显相违背。跨境贸易是多方参与、长链条的复杂交易活动,由于“信息孤岛”、供应链跨度大、跨境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缺乏等特点使“信任成本”尤为突出。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共享的平台,将商品数据、物流数据、支付数据全部加密上链,消费者、供应商、电商平台、物流、保险、海关等各参与方时时在自己节点上查询到相关信息,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压缩中间环节、提高通关速度、降低人工成本,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还能增强消费者用户体验,有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下,建立企业的信用平台,企业可以基于区块链信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及信用融资提供依据。因而,应用区块链技术在提高监管质量的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各个参与方的利益诉求,这为建立区块链共享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四、构建区块链跨境电商监管系统的方案

区块链跨境电商监管系统是一项以海关监管为核心、涉及多方主体参与、多维度的复杂系统。由于跨境电商中参与主体所在国文化、语言、技术标准、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设计监管系统需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防止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关于构建区块链跨境电商监管系统方案,从以下四点作简要说明:

(一)系统目标

跨境电商最突出的问题是各个环节之间由“信息孤岛”引发的信任成本,因而监管系统着重于建立以海关为核心的区块链信息平台,打通跨境电商贸易全链条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消除信任成本,提升海关监管效率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我国企业国际信誉和竞争力,打造中国国际品牌,促进我国跨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图1 以BTC 模型构建的海关监管联盟链总体框架,包括主体有海关监管方、消费者、电商平台、供应商、物流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每一笔交易产生后,交易流、商品流以及资金流均在联盟链上流转。其中,海关是联盟链的中心,可提取和监测链上所有信息(为保护各个主体信息安全,海关需要承担对获取的链上信息保密责任),其他各个主体可根据授权获知相关节点信息,同时链上所有信息可相互验证链,从而保证自己获得的信息流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图1 海关监管联盟链总体框架

(二)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是区块链跨境电商监管系统的核心机能。该系统不仅应具备全流程数据共享,还应同时能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比对的功能,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项前沿科技,实现监控、运营、审计一体化的综合性监管体系。其功能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监管功能。该系统应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新成员上链或者下链均应经过严格控制(必要的话进行审批);其次,运行过程中各节点的权限需进行授权,各节点仅在授权范围内查阅区块链上信息,从而维护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最后,全链条信息不可篡改且能追踪溯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即可通过链上数据追查询到问题出处。整个链上活动包括监管活动系统会自动记录留存。第二,运营功能。系统能够自动发现异常数据并能提示风险。系统根据预先写入的规则,通过时时监控链上交易活动和数据比对,能够精确地发现和预测风险,并对使用者进行警报。第三,审计功能。对特殊账号或者节点的活动进行记录和管理,对特定异常事物的通知和报警,对日志的访问等进行监督审计。

(三)系统基本框架

1.系统架构

海关监管系统参与主体有限且明确,因而可建立以海关为核心的半开放联盟链系统,通过明确各个节点的权限,维护信息权利者隐私前提下实现全链信息共享。建链时,对于所有利益相关方均可作为子节点纳入系统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体:海关监管者、电商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保险(金融)、其他相关方(如商务部、外汇管理局、出口国海关)。通常区块链应用技术系统包括三层框架结构。第一层是提供账本信息底层服务,在跨境电商监管平台中,即包括订单子账、商品信息子账、运单子账和支付单子账。各账本之间包含了资金流、商品流和物流,数据之间均能通过交叉验证,进而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引发系统的警报提醒使用者。第二层是系统的应用层包含支持应用的组件和模块,组件和模块均可根据应用进行扩展。第三层是支撑业务,以围绕海关监管服务出发,包含事前事后监督、商品溯源、过程审计等。图2 是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2 海关监管联盟链系统框架

2.链上账本设计及验证

保证上链数据真实可靠是构建监管体系的基石,也是区块链技术的最核心功能。区块链上的时间戳能够保障上链信息不被篡改并且可追溯。而采用公钥和私钥非对称加密技术在维护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满足各个节点权限要求。以上是区块链技术在构建可信体系中的基础技术手段。

在设计具体账本时,还需要考虑具体项目的特点。如在设计海关监管联盟链时,需要构建多个子账本。如建立交易子账本,包含双方交易信息、商品信息等;建立运单子账本,包含运送物品名称、起止地等;建立支付账本,包括收付款双方、金额等内容。以上子账本将产生的交易流、商品流以及资金流能够时时相互交叉验证。验证成功的信息将转入下一个流程,如自动申报通关,进入海关层面;若验证失败,则必有某个信息存在虚假,系统会自动识别错误信息并提醒相应的节点。每个子账本每更新一次信息,就要将最新的信息上传至联盟链上,使得各个节点随时验证和接收到信息。各个子账本提供了数据的基础信息,是依靠各个节点对信息的维护。相比于传统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保障了链上信息是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依靠技术维护信息的可信度而非个人信用。在贸易领域,信息是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提高了信息的交流效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贸易推进,对于整个经济发展也具有历史意义。

(四)关于系统建构特殊说明

系统在满足海关监管服务的同时须防止参与方的个人信息暴露。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模式下,一旦受到黑客攻击,个人信息即可存在泄漏风险。而在区块链建构的系统中,通过接入认证和身份管理,使参与方通过创建加密数字身份,该身份仅有自己有相应权限,任何第三方无权控制或干扰。

五、结语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电商监管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海关等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快推进区块链在监管领域的探索和研发,加强国际合作,打通建链障碍,并通过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科技赋能,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跨境贸易转型保驾护航。同时,需要审慎对待新兴技术背后所隐藏的风险。目前,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安全性不够高、数据易泄露、构建成本高等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应进行充分评估和论证。

猜你喜欢

海关区块跨境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释疑解惑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