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2022-04-02何生波
何生波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概念和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也能逐步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品格的培育和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展开研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涵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职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势,这个教学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化解,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会陷入培养困境。情感是阅读文本的灵魂所在,教师合理开发阅读语篇中的情感资源,既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也能培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向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落实情感教育工作,引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汲取丰沛的情感滋养,从而拓展学生的精神视域和思想境界。
一、开发阅读文本中的情感资源,疏通情感教育渗透渠道
情感教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以及爱情教育四个板块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语篇,都和上述内容密切相关,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的优质资源。因此,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情感教育时,应该从生命、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四个角度出发,加强开发阅读文本中的情感资源。这样,一来可以疏通情感教育在阅读课堂上的渗透渠道;二来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徜徉在情感的海洋中,实现高效语文阅读教学和情感教育目标。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紫藤萝瀑布》一文,就蕴藏着深刻的生命教育和亲情教育主题,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高质量情感教育文本。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以及描写紫藤萝生长变化的语句,全面感知和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作者描写紫藤萝之美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体会作者的思亲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亲情和时光的情感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精神品质,实现对本文情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情感教育目标。
二、创设多媒体阅读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期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由于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探究中经常出现语言知识负迁移的情况,整体的阅读热情并不高涨。这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分析和体会,也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学情阻碍。虽然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体悟能力都存在薄弱环节,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一定的情感认知经验。情感经验具有相通性,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创设直观的阅读情境,打破学生情感认知经验和阅读文本情感之间存在的屏障,从而降低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的领悟难度。因此,教师在将情感教育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时,应该立足直观教学视角,增加多媒体阅读情境的创设比重。这样,一来可以优化文本情感元素在语文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二来也能营造灵动、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期待,助益学生深度品析阅读文本的主旨思想和情感内涵。例如,在文章《春》的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篇描写春景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非常适用于教师开展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歌曲,如《春光美》《北国之春》等,或是展示记录春景的视频资料,营造生机勃勃的散文阅读环境,加深学生对散文场景的直观想象,初步唤醒学生对散文情感的共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中描繪的五幅春景图展开细致地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喜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进取态度,实现本课的阅读和情感教育目标。
三、设计启发性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情感线索
语文阅读是一门强调思考和剖析的课型,尤其对于情感体悟能力薄弱的少数民族初中生来讲,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直接向学生揭示文本的情感内涵,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和剖析过程的缺失。这样不但会降低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给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思考意识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难以收获高质量的情感教育成果。问题导学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捷径,教师结合阅读文本的情感旨意,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核心性的阅读问题,不但可以实现过程化的阅读思考和探究,强化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也能对文本情感做出适度的留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情感解析空间。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时,应该坚持以问促学原则,根据阅读文本的情感教育内容精心为学生设计启发性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和文本剖析中逐步深化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正确把握阅读文本的情感线索,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灵活性与探究能力,实现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效开展。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教师在阅读探究环节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同学们,文章中爸爸说得话哪句最打动你?为什么?问题提出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文章中爸爸的话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也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体悟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内涵的领悟和理解
少数民族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品质构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十分渴望参与一些个性化、趣味化的学习活动。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设计丰富有趣的阅读探究活动,可以更好地激扬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思想观念和谐发展。初中语文阅读语篇中的情感元素,在故事类文本、叙事文本中表现得更加鲜明,教师可以依托这些类型的阅读文本,加强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打造更具活力的阅读课堂;另一方面也能迎合、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期待和需求,从而增强学生对阅读探究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内涵的领悟和理解,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这是一篇情感色彩丰富、具有批判性的童话故事,非常适用于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以及渗透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精读童话故事,根据故事角色的语言神态描写,揣摩角色的性格,并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生动地演绎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把握童话故事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虚伪,从而培养学生真诚、善良、敢说真话的优良品格。
五、提炼阅读文本的德育元素,培植学生的情感素质与品格情操
情感教育和德育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阅读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样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教师唯有将情感教育和德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情感教育的实施价值。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是非观都处于形成阶段,语文阅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肩负起德育工作以及加快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进度的职责。因此,教师在将情感教育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情感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提炼阅读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吸纳优质的道德思想。这样不但可以培植学生的情感素质与品格情操,也能塑造学生崇尚真善美的思想态度,使学生树立更高标准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从而全面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德育质量。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在导学环节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同名动画资料,激扬学生的阅读情感和兴趣。在接下来的阅读分析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它的努力,使学生体会到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从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对人生理想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实现情感教育和德育元素在本节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渗透,使情感教育具备科学价值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对情感的认知,来自他们信奉的家庭理念和接触的教育环境。这导致一部分人在阅读过程中很难突破这个格局,认识上升至民族及国家的信仰。在认知水平上,还停留在认识基本的文本语言上。教师需要通过在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教会这些初中生如何以阅读提升自己的眼界,认识中国疆域中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俗。这样,他们就能通过阅读寻求让个人体会更得深刻的情感元素,提升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思维拓展能力,进阶到更有创造力的阅读学习中。如《黄河颂》中赞扬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坚毅力量和勤劳品质的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的方法,先熟悉这篇文本中的朗读和歌词部分。再教会他们用怎样的语调,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进行充满情感的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通過尝试理解每个语句的平淡叙述,以及大声歌唱所表达出来微妙的差别。从而,培养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其传承民族精神在宣扬中国文化方面的伟大进步,推动情感教育在帮助学生认识每种情感上的演变,实现这种教育方式的成熟化和科学价值。
七、导入丰富的文本阅读内容,推动学生领悟情感表达
只有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能够引发个体思考的学习经验,才能让这个内容,成为对大家进行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如果每次的阅读教学,都不能够让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读懂或理解当中情感的文本阅读内容。那么,他们在每次的学习中,就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收获。一旦过了接触知识新鲜劲,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必然会走向下降的趋势。教师要在教学中导入可供学生选择的丰富文本,根据他们在课上领悟情感的集体生活感受,完成1-2篇完整阅读文本的讲解。并适当根据其内容的长短,控制好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管理。比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的教学,如若合并成一课,以分析文本内容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当中的语言文字,教师就需要把人物的内心独白,作为推动他们领悟情感表达的重点。去掉一些影响学生观看体验的对话,单独将景物描写的语句,提炼出来做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文中有哪些线索能够证明客观事实,体现文本所表达的对家乡或土地的情感。通过分析不同语句的表达手法,对学生进行书面形式表达个人感想的情感教育,使他们能够学会修饰自己的语言和利用书面写作手法,试着对深度描写人物内心和形态的句子,进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的深刻表达。
八、创造适宜存在的阅读契机,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情感的技巧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在生活中的对话,是他们学习语言和体会他人情感的良好契机。而在语文课堂中,他们很难找到与人讨论的点或阅读话题,有时还跟不上教师讲话的思路。教师必须要创造学生有效阅读的契机,使他们的阅读和学习存在一体化进展,不再因学生个体差异,呈现出割裂或互补影响的状况。不要让学生一上来就阅读已经准备好的材料或教材,要用活跃气氛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发他们对学习导读话题的关注度,使学生先用对话形式,了解整堂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当中的情感教育主题。再利用教材,完成最终成果的总结和表达技巧上的讲解。如《最苦与最乐》一课,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先判断这堂课要揭示怎样的主旨或中心思想,引发他们对作者生平事迹的讨论,为学生普及当时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历史价值。然后,再用幻灯片展示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情感基调,使他们能以推动社会发展而不是欣赏一篇美文的思想,完成对这堂课语言点的学习。之后,再促使他们把在课上讨论的内容,融入对作者言论的理解上。逐字逐句地分析本文的叙述手法,和引用实例证实个人观点的简洁语言,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种先扬后抑的创作理念及行文思路。并通过相关手法在其他文章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表达情感要有依据、存在事实支撑的合理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以巧妙布局和语言形式上的创意,重点突出任务情感和叙述客观文字的语言表达,让他们学会理解情感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完善少数民族初中生语文阅读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必要举措。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开发语文阅读文本中的情感资源,疏通情感教育渗透渠道,同时加强创设多媒体阅读情境、提出启发性阅读问题、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以及提炼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情感线索,全面深化学生对文章情感内涵的领悟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体悟能力以及品格情操的强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21(10):133-134.
[2]艾博伦.浅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2):91-92.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