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措施

2022-04-02宋天宇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意义

宋天宇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历史教师不仅要传递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对中华民族产生一种热爱之情,继而担负起自身的使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基于此,文章重点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涵育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意义;策略

引言:

在新教育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师要迎合时代发展,透过历史教学工作深化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家国情怀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学习观,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感

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高中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学习较为紧张的阶段,每天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之其处于青春期,在思想上是比较跳动的,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导致情绪激动。如若教师和家长未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高中生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在高中阶段就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将家国情怀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树立高中生正确的三观。

(三)有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在传递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挖掘历史背后的优秀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历史故事背后的情怀,同时掌握历史的相关故事、时间线,对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策略

(一)梳理教学内容,结合家国情怀进行教学

新课标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冲击了传统以师为主的教学形式,也打破了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家国情怀教育的强化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元素梳理出来,对隐含的家与国教育成分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强化在实际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育。在教师熟知教材,确定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之后,应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将家国情怀教育进行全面渗透。

如在教学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内容时,此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西方国家侵华的史实资料,让学生对“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可在完成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侵华战争中我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何谓落后就要挨打,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进行真实史实资料的观看,通过直观资料强化学生对苦难的感知,以感知体会教育提升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可,这对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良好的家国氛围

创设情境是高中教学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情境以及游戏情境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节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对虎门销烟的故事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进行阐述,可以对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南京條约》的内容进行归纳。在该节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鸦片战争的相关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之后,总结鸦片战争所呈现的史实,让学生感受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衰弱、腐败和无能,同时再对比林则徐以及一些爱国将士的义无反顾,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国氛围。

(三)融入媒体,促进感悟

教师要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克服时空的制约,重现形象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学生能临其境、闻其声,为其带来直观的体验,这能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激活,同时能让学生获得“家国情怀”情感的体验。

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内容时,教师可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回顾五四运动的过程,并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中包含了哪些精神?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进一步指出,一百年来,五四的精神并未远去,一代代青年人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建设大业,成为各行业的主力军。接着,教师可播放“每一代青年人的贡献”视频,让学生说说视频中一共提及了哪几代人的努力,并指出,中国青年具有远大的抱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这样做,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深入地体悟五四精神。

(四)参与实践,传承精神

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践行于实践之中,将优秀的文化种子植于历史课程之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文明,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研学活动能了解历史、认同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工厂,体会真实的劳动场景,认识劳动创造的价值,从而产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训练基地,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合作与交流,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参观烈士故居、纪念馆等,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身上的大无畏精神。教师要通过珍贵历史资料与历史文物,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不畏强敌、英勇抵抗的革命精神。教师要以开放的视野拓展实践活动的新路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活动,这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增进他们的公共道德体验,促进他们团队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新教育模式,对传统历史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全面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唯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伟.历史课堂教学中青少年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58-59.

[2]钱亮.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54.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有意义的一天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