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化路径
2022-04-02黄平林
黄平林
摘要:自2002年以来,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二实践过程中,俱乐部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以文献查阅法、分析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得提出了几点对策,力图围绕新时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化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俱乐部教学;教育改革
引言:新时代国家建设与教育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俱乐部模式正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俱乐部模式是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力图培养学生获得1至2项体育技能,树立长期体育运动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1]。以俱乐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心展开对于体育教学优化路径的探讨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不平衡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当中承担着教学、引导、传授的重要任务。俱乐部模式是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运动活力、树立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归的。而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高校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性要求。高校教师多以田径类、球类等传统项目为专长,而对其他项目则专业素养不足。故而,出现了学生对一些项目感興趣,高校却无法设置相应课程的情况。
如对东北地区的高校体育课程进行考察,尽管院校也实行了俱乐部模式,却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具有独特教学价值、优秀核心竞争力的体育项目。在高校中,春秋两个学期、三个学年开设的均为常见的传统体育课程,大部分院校未能将冰雪运动纳入教学的视野当中来。小部分院校对此虽有所关注,但多作为秋季学期的体验课来开展,如滑雪体验课、滑冰体验课等,且课时多为一节。这体现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课内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相分离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课内体育技能的学习,还体现在课外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现下高校体育教育俱乐部模式实施的重点仍是规定课时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往往忽略了对课下运动习惯的培养和体育活动的开展[2]。所谓俱乐部模式,原指在课外的、以兴趣为导向的群组活动。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脱节的情况。
在大量院校当中存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无法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也无法融入到兴趣群组当中,团体性的体育活动自然也无法展开。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需要团体配合的项目往往由于学生缺少配合对象,故而学生不但无法锻炼自身的体育技能,长此以往还会丧失对体育项目的兴趣。而在需要即时指导的体育项目中也存在问题。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在课外无法获取规范的教学资料,只能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学习。而网络上的健美操指导视频良莠不齐,学生无法得到规范的指导,反而造成运动损伤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切实实现俱乐部教学“内外一体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
二、优化新时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路径
1.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当注重对专项素质的考察。专项素质不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技术素养,更应当注重体育运动理论素养。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要求学生对体育运动理论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样,教师不仅要据具备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对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锤炼。教师应当做到在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中解决问题,在教学研究中分析问题。同时,俱乐部模式要求体育课堂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如在江南地区开展赛艇、皮划艇等项目的教学都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再度焕发活力的着力点。首先,高校教学事业招聘应当秉承开放的眼光,面向社会招聘具备具备专业素养的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使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得到有机的结合。其次,高校也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所谓触类旁通,即指教师应当在不同项目之间寻找到学科交叉范围,并以此作为创新生长点,开拓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2.切实落实俱乐部模式“内外一体化”
高校体育教学应当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藩篱,与现代技术带给我们的创新成果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扬“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解决当前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既往体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率低,普遍仅仅是用于学生选课等[3]。因此,体育学科应当充分利用高校搭建的线上教学平台,以多媒体技术促进俱乐部模式“内外一体化”。
如在健美操教学中组织教师录制讲解动作要点的视频,如踏步、走步、一字步、V字步、漫步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得到正确、规范的指导,克服传统模式下只能在课堂内进行跟跳的局限,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可持续的健身项目。对于球类运动,教师可以采用关键赛事带看等灵活的形式,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2004年亚洲杯中国与伊朗的经典比赛,在带看的过程中对足球赛事的规则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体育理论和实践上取得良好的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注重网络群组的建设,通过建设线上兴趣小组,如足球小组、排球小组、健美操小组等,为希望在课外进行团体运动的学生搭建平台,不但能促进学生寻找到共同运动的伙伴,更可以提高课外学生运动量和运动参与率,进一步为俱乐部“内外一体化”创造更加良好的外在条件。
结论:
“俱乐部”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为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笔者围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认为现下存在着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专业不平衡、课内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相分离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切实落实俱乐部模式“内外一体化”作为对策,希望为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再创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圆圆. 新时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5):4.
[2]柴能. 论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