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统编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4-02徐晓玲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高

徐晓玲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后,对于语文阅读的要求也相应的作出了调整,要求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阅读积累,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使孩子口头表达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创造力的提高。

关键词:利用统编;提高;阅读能力

【正文】阅读是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基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可是随着2019年秋季新学期教材的更换,部编版统编教材全新注入,感觉这个学期力不从心,要想备好一节课起码要用一个早上才能完成。经过培训和学习统编教材,自己才恍然大悟,明白到中年级是小学的一个转折阶段,只要抓住阅读教学,就是得阅读者得语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统编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熟读文本,强化阅读,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在课堂中實践,以课内带课外有机整合。怎样才能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熟读文本,强化阅读

古人说:书读多了,自然就明白了,课堂上连解释都不用,就会明白书中的大意。可见,熟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是如此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统编教材中的每篇精读课文都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的形式来回走几次,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我根据课文要求,抓住第二自然段重点教学,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秋天的颜色之多,初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由于“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难理解,促使孩子们能够通过前后语境的联想,掌握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思考:除了颜色繁多,“五彩缤纷”还包含怎样的意思?当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段话,眼前浮现出大片黄色的银杏树叶、火红火红的枫叶、如金的田野和仙子般的菊花时,就能大致理解“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繁多,而且指色彩艳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就能够实现与作者产生共情的目标,感受他对于整个季节的热爱。优秀的文章虽然基于写作,更是读出来的,让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语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二、寓教于法,迁移运用

学习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法迁移何等重要。统编教材强化阅读,需要小学三、四年级阶段的孩子能够使用“三读”开展阅读活动,包含:其一,默读;其二,精读;其三,略读。所谓“默”,就是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开展阅读活动。其核心是要求孩子能够通过短时间的浏览,实现对于文章大致内容的掌握,要求在浏览的过程中保持专注,以实现对于文章内容的快速掌握,这些要求在学习第三、九以及十课内容时都会予以明确,要求孩子们使用默读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概览,能够基本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的成效。所谓“精”,就是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的阅读,同时,授课老师要强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及时提醒孩子们对于重难点词句的阅读,以期使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共情,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在进行《大青树下的小学》精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孩子们将尚未掌握的词句进行标注,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学习的重点,感受其差异,落实语文要素,不断实践。所谓“略”,是相对于上一种方法来讲的,略读实际上是阅读中的另一种技巧,也有其既定的目标,在进行《大青树下的小学》精读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阅读活动可以将尚未掌握的词句进行标注,在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的教学中就得以迁移,笔者指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然后他们就会主动将尚未掌握的词句进行标注,而开展的标注活动是自发出现的。

三、落实语文要素,不断实践

小学三、四年级阶段的孩子普遍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顺利的开展阅读活动,要实现对于文章的掌握较为困难,要求他们对文章进行提炼就更为困难。要实现对于文章的理解,需要孩子能够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强化对于关键词句的认知能力,提升对文章的提炼以及整理水平。第六章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关键的词句实现对于段落大意的掌握,对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的孩子来说,就是要求他们能够实现对于段落大意的提炼,从而逐步提升加工、提炼段落主旨的水平。由“理解”向“概括”走一步,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概括一段话大意”的过程,只要引导学生能够区分这一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在讲什么,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段落,某个句子就是直接概括了其他句子所表达的“共同意思”的,读完一段话,如果有这样的句子,就用这句话来做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比如:在开展《富饶的西沙群岛》授课活动时,文章对海岛的美景进行了描写,海水的美丽,海底的地形,海面的景色等等,这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他句子,具体讲的是“色彩和美丽,还有出现这么多色彩的原因”。

再比如:在开展《海滨小城》授课活动时,“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 ”段落中首句就点明了本段的主旨,下面三句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和说明,也是对首句内容的发散,那么,有哪些树呢?然后展开了对于不同树的描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写了树很多,也写了树很美。

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语句为着眼点,使学生由初步地感知课文内容到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由对词句的理解掌握到句段含义的深深感悟。

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需要在学习阅读中不断总结,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还需要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并学会用更多的方法去总结概括段意。

四、以课内带课外,有机整合

将授课过程作为提升阅读水平的主阵地,激发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的热情,让他们的能力以及习惯逐步形成。打破课堂的局限,使孩子们能够在学校外开展阅读活动,从而使知识的获取方式更为多元,使孩子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也使他们在阅读中开拓视野。

课本内容调整后,“快乐读书吧”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将其作为进一步提升家校双方阅读联动的媒介。授课开展时,笔者将其作为激发孩子们开展校外阅读活动的契机,从而让校外阅读活动能够有计划的进行。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课时,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第一课时,让孩子们能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孩子们通过阅读,知道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只能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在大年夜也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进而产生联想,体会今天生活的宝贵,从而产生倍感珍惜的情感,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不像文章中没有一点光亮,我们的社会充满了阳光,应该说那样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笔者借此时机,在课后播放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关视频。上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探讨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对课文中的人物作了补充,丰富了这一人物。最后布置了读后感,同学们的读后感有了很大的进步。丰富的积累促使了孩子们认识的升华。孩子们认识到文中的小女孩是一个个体,但是也代表了很多人,在黑暗的社会中,穷人没有权力,只有任人宰割,所以,小女孩的死,代表了千千万万穷人的死!这节课我达到了两个目的:1.同学们深入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增加了阅读的兴趣。2.课后同学们写了一篇质量不错的读后感,使同学们明白读书了,理解了,深入地思考了,才可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读后感。我还借这个机会,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览,推荐《安徒生童话》给学生阅读,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把课外的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以课内教学带动课外的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旧的问题尚无解决,新的问题又陆续而来。我们应该懂得反思与发现,学会总结。让我们携手共进,利用好统编教材为语文阅读教学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姚秀玲.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期刊论文]-新课程·小学 2014(07)

[2]冯玉敏.浅谈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教育界 2013(17)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提高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