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族词”的文化内涵浅析

2022-04-02欧阳晓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欧阳晓珊

内容摘要:语言体现文化,社会文化又作用于语言。汉语中数量众多的“吃族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网络文章《习奥庄园会》(2015)[1]出发,探究数量庞大的“吃族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通过分析发现,“吃族词”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朴素生存心理、隐晦保守心理、反叛心理、以和为贵心理,充分反映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双向性,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又影响着语言。

关键词:“吃族词” 文化内涵 心理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市井小民都离不开“吃”。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潜移默化地对语言产生深远影响,这能在网络文章《习奥庄园会》[2]中体现出来,文章几乎是由“吃族词”构成。中国人对“吃”的执着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吃+x”的构词形式去表达丰富的含义,促使大量“吃族词”的出现。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并受其影响,能够反映特定的思维方式。因此,本文以《习奥庄园会》[3]为语料来源,研究“吃族词”在中国人的言语交际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生成力背后的文化心理。虽然“习奥庄园会”事件发生在2013年,现在说来有点久远,但在当时各大网站都争相报道。由此事件所衍生的而成的网络文章《习奥庄园会》虽然有一定的娱乐性,但也因为文章由大量吃族词串连起来而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转载,文章还在高校汉语文化课堂上引起一番讨论,可见该文章在“吃族词”和文化心理上有一定的代表性。由这篇网络文章联想到最近比较火的一个网络词汇“吃瓜”,这个网络热词原来是“吃瓜子”,是从以前的人们看戏的时候吃瓜子引申出现在的围观热点事件而不发表任何意见的意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吃族词的生命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浅要探讨吃族词如此旺盛背后的文化心理: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通过吃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形象组合来表示抽象的意义。

“吃”本是动物和人最基本的行为,并逐渐渗透到生活中,形成了庞大的“吃族词”。国内关于“吃族词”的研究有很多,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基于历时语言学的“吃”的溯源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吃族词”的认知研究以及基于文化语言学的“吃族词”的文化研究。

《说文解字·口部》(1988)中对“吃”这个字是这样解释的:“吃,言 难也。从口,气声。”[4]《史记·韩非传》(1982)中也说道:“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5]可见,“吃”字的本义是口吃、结巴,并没有饮食义。

张乐平(2013)根据历时事实指出“先秦两汉时期,饮食义多用‘食’来表示。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吃’,由于‘吃’字形简便,又与‘吃’近音,因此‘吃’逐渐取代‘吃’,作饮食义。宋末以后‘吃’以绝对的优势取代了‘吃’,战胜了‘食’。宋元时期,‘吃’的范围扩大。元末明初,‘吃’带宾语的范围扩大到‘工具’、‘处所’和‘来源’。到十八世纪中叶,动词‘吃’不但在使用频率上迅速提高,在范围上也继续扩大。”[6]隋唐到宋元时期,饮食文化繁荣发展,到了明清就愈加繁盛。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吃族词”也会潜移默化地发展。

董为光(1995)认为“众多的‘吃’族词,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好吃成癖。除了有饮食义的第①、②两义项外,‘吃’字不能被看作人和动物的生理行为,它们分别表现新的意义。”[7]于是,他把其他义项归为“与吃的状态、结果类似的行为”(董为光 1995)。[8]

王新清(2014)从“吃”的原型义出发,依据功能和语义对“吃+x”动宾结构的表达归纳为三类,认为“吃”的隐喻渗透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中,这也成为“吃”的意义的一部分。[9]

刘红云(2013)认为汉语中有这么多“吃”类词汇,主要与中华民族“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有关。[10]

熊莹(2013)从汉语饮食成语出发,认为“汉语饮食成语的丰富内涵跟汉民族的具象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11]

高璐芸(2020)认为“吃”引申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重视人伦关系,超越内在品质。[12]

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会受特有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悠久的饮食文化是“吃族词”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基础,饮食文化多样与包容的特质会融入到语言中去。为了分析“吃族词”的文化内涵和使之形成的文化心理,笔者根据董为光(1995)[13]的分类把文章中的“吃族词”分为四类,具体如附录二表格所示。除了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以外,笔者还根据《汉语大字典》《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词汇与文化》以及自己的理解整理了文章中出现的“吃”族词的含义以便透过词语的含义理解背后的文化心理,具体如附录三表格所示。

聂亚宁(2008)认为语言反映社会文化,汉语中“吃”的词语表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食品特色”,人们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提炼出来,通过具象表示抽象,是人们间接表现心理、思维的体现。[14]下面将对这些“吃族词”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归纳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農耕生活中的朴素生存心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普通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基本的生存问题便是普通百姓的心头难题,其中,吃饭问题便是头等大事。张乐平先生(2013)认为“‘吃’乃生存之本,中国人把‘吃’当成了天下头等大事。因此,‘吃’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就在情理之中了。”[15]刘红云(2013)也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人口大国,老百姓主要靠天吃饭,自古以来,老百姓内心就有一种‘忧患意识’,总担心某一天饥荒来临没饭吃,因此每年最重要的农事就是储存粮食。”[16]诸如“吃豆腐、吃醋、吃着碗里、王八吃秤砣、大鱼吃小鱼”等词,这些由“吃”的“进食”义造出来的词,宾语都是老百姓家中常见的食物、调料、器具等,用家中的寻常物品造出的词来表达深层意义,体现出中国老百姓在农耕生活中的朴素生存心理,表现出中国人对家庭和土地的依恋。这些词语的引申义又跟宾语有一定的关联,比如把“豆腐”联想成女孩的肌肤,把吃了“醋”的表情跟嫉妒的表情联系起来,把吃了“秤砣”比喻为“铁了心”,把“大鱼”比作强势的一方等等,这种整体联系和联想类比的观念正是朴素农耕社会的内核,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的事物,这种审美内核不仅存在于吃族词中,在诗歌中也广泛体现。由此可见,人们受到朴素生存心理的影响,整体联系和类比联想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道德压迫下的隐晦保守心理

传统道德对人们的约束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传统道德和儒家思想的束缚下,中国人表现出与欧美人不同的心理特点,隐晦保守是中国人最突出的特点。这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对人性的压制和束缚,而人们想要表现出与传统道德相适应的高尚人格或者相对美好的形象,这就促使人们要“善于体物,精于达意(董为光,1995)[17]”。这也充分地体现在庞大的“吃族词”里。比如,明明是嫉妒,偏偏要说“吃醋”;明明是占别人便宜,偏偏说成“吃豆腐”;明明是有苦难言,偏偏说成“哑巴吃黄莲”;明明是以强凌弱,却只是用简单的“大鱼吃小鱼”来表示。以物喻意,不明说,通过最基本的“吃”来表达额外的意义,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培育出道德要求下的保守心理,这种隐晦保守的文化心理也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吃瓜”一词,明明是想表达围观不作评论,却用了最简单形象的“吃瓜”来表示。

三.封建专制下的反叛心理

中国的文化长期以来是一种以统治者为中心的文化,权力主要掌握在君主和官僚手中,官僚会以各种理由随意剥夺老百姓的权利。笔者认为,“吃族词”就是民间文化对官方文化的一种反叛的表现,也能体现封建统治下人民的反叛心理。比如用表面看起来是好意的“吃不了兜着走”来表达威胁;用农耕生活中常见的“大鱼吃小鱼”来表达弱肉强食。这种反叛心理,受封建势力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只能以一种“带有反语修辞色彩的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或者“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幽默方式”(董为光,1995)[18]表达出来,这也从另一角度表明人们内在的隐晦保守心理。

四.人与人交往中的以和为贵心理

在中国,人与人的交往又可以称为饭桌上的交往。从古至今,人们就非常重视“餐桌礼仪”,注重礼貌得体以及和谐的用餐氛围。饭桌上的交往能真实地反映人们的内在心理。张微(2011)也认为“社会交往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而现在的交往方式几乎以饮食做媒介为主”。[19]“‘吃’这么重要的活动,联系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等事情的方方面面。(黄粉保,2014)”。[20]“吃好像是一种万能仪式,是我们广泛的社交方式。(张微,2011)”[21]以和为贵则是中国人与他人交往的重要原则和心理,“从形式上营造出团结、礼貌、和谐的气氛(张微,2011)”[22],这在“吃”族词里也得以体现。比如用“吃香、吃得开”表示受欢迎,但不会用“吃臭”表示不受欢迎,只会用“吃不开”表示,连表示后果自负也会用“吃不了,兜着走”这样隐晦的熟语表示。这充分反映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秉承的以和为贵心理,也反映了人们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不愿与他人正面起冲突,用相对委婉的说法提示他人。

总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网络文章《习奥庄园会》为语料,对文章中的“吃族词”进行简单分类及分析,对“吃族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简单展现了汉语“吃族词”强大生命力和构词能力的原因——中华民族农耕社会朴素心理下的系统联系和联想比附观念,也有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下的隐晦保守与以和为贵的心理影响。由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吃族词”系统的开放性,本文对其文化内涵和意义分析仍然有所欠缺,后续研究可以从语言景观等角度对社会生活中的“吃族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也可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这些吃族词在课堂中的呈现与教学进行研究。

附录:

一、《习奥庄园会(2013.6.7—6.8)》文章内容[23]:

奥巴马说:我发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是吃的文化。你看,占人便宜叫吃豆腐,被占便宜叫吃了亏,还不敢声张叫哑巴吃黄连。没事找事叫吃饱撑的,下定决心叫王八吃秤砣,不听劝告叫软硬不吃,收不了场叫吃不了兜着走。

习主席打断他说:我们应该讨论中美关系,你怎么尽说这些,是不是吃多了?奥巴马一听,当即晕倒。奥巴马醒来后,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吃深吃透,这方面我们没有老本可吃。世界的规则就是大鱼吃小鱼,但冷战思维已不吃香,合作共赢才吃得開。只要中美两强联手,一定赢者通吃。有些人吃里扒外,专吃破坏中美关系这碗饭,跟我们争风吃醋,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建设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吃力。我们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再让他们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也让全世界吃颗定心丸。总统先生,对这些你还有什么吃不准吗,如果没有,我很愿跟你在这个庄园里共进晚餐!

奥巴马目瞪口呆,半晌才说:果然深不可测!一席话只有最后一句没有吃字!骆家辉在旁忍不住提醒:总统先生,习主席最后这句话您听懂了吗,他是要您请他撮一顿!

二、文章中“吃族词”的分类表格:

三、文章中“吃族词”的内涵解释[24]:

参考文献

[1][2][3][23] bjsyjialixin. (2015).习奥庄园会. Retrieved from May10th,202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bjdcfy.com/qita/klfhmtnrpg/2015-11/374695.html

[4]段玉裁(注).(1988).《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司马迁,张守节.(1982).《史记》(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

[6][15] 张乐平.(2013).对外汉语“吃”类词语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7][8][13][17][18] 董为光.(1995). 汉语“吃”类说法文化探源.语言研究(2).

[9]王新清.(2014).从文化和认知视角看汉语“吃”的隐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2),22-25.

[10][16]刘红云.(2013).汉语中“吃+X”类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11]熊莹.(2013).汉语饮食成语的语义和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12]高璐芸.(2020).汉语“吃”词群的隐喻认知及文化内涵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14]聂亚宁.(2008).从体验论看汉语“吃”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模式及其特点.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113-117.

[19][21] [22] 张微.(2009).汉语“吃”的隐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20]黄粉保.(2014).汉民族的饮食文化及“吃”字短语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3).

[24]《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次印刷.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