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4-02郭福华
郭福华
摘 要: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它与我国当前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必然承担着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文章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教师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必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1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48
生态道德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环境道德,是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普遍信念并且影响其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生态道德教育除了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外,还需要把它融入学科教学中,而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一定会成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学科、重点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重视其熏陶感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与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生态道德教育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实际上,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科技的进步大大提升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被关注。这需要规范人类的行为,而社会文明需要两大支撑条件,即法律和道德,其中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因此生态道德越来越被社会关注,生态道德水平也就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把它纳入新时期道德体系,全面落实到学校这一德育教育主阵地中。
语文学科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文以载道”,正如古语所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语文学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内容都有着一定的内涵,所以很多内容经过挖掘可以成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切入点。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利用语文学科滲透生态道德教育也体现了小学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另外,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教学资源与生态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把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与自然相关的内容,尤其是本单元的活动课“春游去哪儿玩”“我的植物朋友”更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有利载体。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在活动中育人,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全面融入活动教学中,其中的一些写作活动、阅读活动的主题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较少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重视渗透德育教育的要求,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但是,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教师的关注度是不够的,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进行深度挖掘;或者只是为了应付教育教学的要求,并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整个教学规划中,所以给学生带来的德育教育影响较为有限。
(二)对生态道德教育理解不透彻
虽然目前生态道德教育日益被重视,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还是把它纳入德育教育的范畴,对其研究和了解不深入,并没有厘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准确内涵。一些教师认为告诉学生注意保护环境、注意节约就是生态道德教育,并没有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本质,也就无法上升到学生的人格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不能真正影响学生行为,无法使学生把对生态道德的理解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三)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从调查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法和学生讨论法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也较小,特别是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较少,难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与意识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教师首先要具备生态道德意识与素养,这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关键。这需要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方面进行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与意识。
作为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来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当前,教师培训提升工程正在深入推进,其中也有专门针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学校要组织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沿动态,深入掌握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提升教师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技能。学校也可以与相关部门联系,如环保部门或者开展公益性环保活动的组织,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讲座,丰富教师的理论认知,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做好准备。
作为教师,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要求教师既要“低头教书”还要“抬头看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的整理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尝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与意识。
(二)利用识字教学,开展生态道德教育
从识字的意义来看,识字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而且也是引导学生明理的过程,所以它也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渗透的重要环节之一。
首先,利用好儿歌识字。儿歌节奏鲜明,内容精练,形象生动,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二年级教材中的《树之歌》,给学生介绍儿歌中所涉及的树种在优化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并结合塞罕坝林场建设事例,给学生介绍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让小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其次,在生活中识字,在体验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教師往往把识字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识字、认字。其实,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其作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有利途径。比如,校园的绿地中有很多标语,如“绿色——生命之源”“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等,这些标语都可以作为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同时可以给学生解读其内涵,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环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非常有帮助。
(三)利用阅读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在新课改下所占比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还能够对学生学习技巧、思维方式、眼界视野以及情感认知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而无论是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还是教师给学生推荐的阅读内容,很多都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等有利于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关联,教师可以进行深度挖掘或者拓展,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内容。
为了方便学生认知,教师可以开展单元主题教学。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课通过描写自然风光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望庐山瀑布》《江雪》《春江晓景》则属于描绘自然景象的典型古诗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内容,为何会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歌咏的主题,探查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得到启发,这对于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外阅读范围广,教师为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选择两个方向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一类是关于生态环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这类文章一般包含着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能够使学生对生态道德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类是关于生态保护的文章,通过此类阅读内容来给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意识。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顺势进行拓展,如在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内文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课外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让学生间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写作不仅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提升其思维能力。写作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也是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
首先,可以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去想象未来社会的生态图景。小学生思维活跃,经常出现各种“奇思妙想”,教师可以结合如今急待解决的生态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去展望未来的生态图景,如为学生提供“二十年后的家乡”“不一样的沙漠”“绿色汽车”等与环保相关的作文话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无形中会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信念,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深度思考,从而埋下环保的“种子”,成为环保卫生。
其次,开展写作前的调查研究,引发学生的道德反思。教学生活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倡的一种方式,写作只有和生活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这就需要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开展一定的调查研究活动,而这也是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前观察、调查本地的生态状况,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的一些参观、旅游活动中着重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意识。
(五)在语文活动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也要利用好一系列活动来提升教育效果。
首先,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如在进行《我的动物朋友》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关于濒危保护动物的一些素材进行课本剧设计与表演。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性表演,不仅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使他们的生态情感得到了熏陶。
其次,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当前,国家对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而且鼓励学校开展相关的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如学生的绘画展、自制手抄报等;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举办关于环境保护的微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当然,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语文教师也要调整学生评价机制,把生态道德纳入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生态道德意识,这样才能够提升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
总之,随着我国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小学教育是学生系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必须要落实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新内容,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虽然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依然在努力地进行尝试,也在尽可能地改进其中存在的不足。而生态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去渗透还需继续进行摸索,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能够获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远良.小学语文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10).
[2] 卞海林.生态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的渗透与实施[J].新课程导学,2015(7).
[3] 崔玲,王余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5(1).
[4] 柴会宾,王丽红.原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各环节渗透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
[5] 刘乙巧.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
[6] 马晓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28).
[责任编辑 梁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