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2022-04-02杨光卿
杨光卿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还可以扩展中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推动数学教学高效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学科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中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学习资源,讓整个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章通过对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分析,对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1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36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逐渐显现出弊端。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强调: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影响,使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的实质,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中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情,把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时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调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一、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中师生互动偏少
新课程改革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难以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剥夺了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难以提高。还有些数学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看课件、画重点上,并没有与教师进行深度的沟通,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低
和小学数学相比,中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更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也更多,给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感到很吃力,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指导,致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应用,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动力。还有一些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数学作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信心也会下降。
(三)所学知识内化不充分
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师来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学生都变成了同一条“流水线”上的产物,思维的大门无法被打开,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导致知识得不到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较多,课时较为紧张,数学教师的教学节奏较快,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教与学相脱节,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的作用
(一)扩展学生数学视野
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要想让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就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的,将学生封闭在枯燥、单调的课堂之内,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无法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而将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优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让学生获得更多课外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各种数学软件、教学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扩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了数学思维,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前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靠教师灌输知识和大量做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较为枯燥,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教,学生看”的被动局面,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后,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课件上传到共享平台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感受到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一)立足实际,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中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推动教学向纵深发展。中学数学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要顺势而动,在仔细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开放的数学课堂,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带给中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中学数学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出发,学习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打造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开展学科整合实践,落实信息素养。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要结合教学实际,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切实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将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展学科整合实践,将数学与语文、美术、计算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数学教师还要多与其他学科教师保持沟通,切磋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达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目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从网络中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数学学习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借助网络,增大数学课堂容量
1.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情境。传统的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感觉总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数学知识,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和能动精神。在教学中,中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充满情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动力。数学教师还可以從网络中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内容,让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产生历史,学习古人的科学探索方法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定数学学习信念,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发挥网络作用,拓宽学习资源。网络中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体会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丰富数学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中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将数学思维导图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明确听课的重点,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变教师“包办”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数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和数学领域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浏览,以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数学理论成果,为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动力。数学教师还可以参考、借鉴网络中的优秀课件,通过加工和再创造使其成为适合实际学情的教学资源,提供高质量的课件,实现多感官并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引入微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借助微课提高学习效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问题时空”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课前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录制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并在视频中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录制成视频并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听课时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更加高效地进行系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微课视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历微课视频的挖掘、设计、制作过程,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脉络,通过微课视频回顾数学知识,夯实数学基础,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2.运用微课提高解题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解题并不是目的,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将一类题型整理到一个微课中,通过视频分析和动态演示的方式讲解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点入手,利用微课展示数学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向,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增强解题的灵活性,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中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的共享平台上,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四)优化课件,突出数学重点难点
1.合理设计课件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有时候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存在不合理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华而不实的教学内容上,使学生走了很多弯路,只会依赖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学习。为此,中学数学教师要合理设计课件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整合思路,多角度地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课件内容要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内容,满足学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其次,课件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启发性、直观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合理设计课件的难度,追求课件的“精”,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人性化教育。再次,中学数学教师还要精心选择课件呈现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图片等,也可以加入一些特效,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要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起来,焕发学生的活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抓住教学中心,使课堂教学更加专业化。
2.演示与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数学教学的转型。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中学数学教师要摆正对课件的认识,在使用课件教学时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课件演示与教师点拨深度融合,不再机械地使用课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应尽量使用无声课件,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准确把握数学的内涵。中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不断优化课件的设计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做出合理的课堂评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扩大了中学生的知识面,使教与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度,合理地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以便掌握更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唐孝强.浅谈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
[2] 于大欣.基于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高考,2019(27).
[3] 吴孙丽.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J].中外交流,2018(33).
[4] 赵文娟.浅析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J].未来英才,2015(12).
[责任编辑 郭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