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2-04-02任志强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任志强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创新教学理论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用于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文章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内容入手,探究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理念创新、方法优化提供有益探索,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07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2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自然、生活、社会及国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生命、生活、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用的关键,应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品德良好、热爱生活、探究实践、遵规守法四项。其中,品德良好是指学生对社会、祖国葆有热爱,孝亲敬长、文明友善;热爱生活是指学生对自然、生命葆有热爱,可以适应社会,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探究实践是指学生积极学习,具备理性思维、合作意识与信息素养;遵纪守法是指学生具备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及法治意识等思想观念。基于上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可知,核心素养内容丰富,涵盖学生学习、家庭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切实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材安排内容较为丰富,课时安排紧张,部分教师为保障教学进度,参照多媒体课件内容,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时开小差、跟不上教师思路的现象普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效果不佳,核心素养培养更是天方夜谭[1]。

(二)学生自主思考缺失

在照本宣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很少进行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固化,缺乏自主思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僵化,集中于理论层面,难以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层面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改正自身错误观念与行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

(三)课堂教学互动较少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明白传统灌输法的不足,并进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期加强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但实际上,学习小组内存在学生相互依赖、由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间的头脑风暴、研究讨论实效性较差,学生互动参与不足,课堂主体由教师拓展为教师和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并未将核心素养培养拓展至所有学生。

(四)理论与实践未联系

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于学生具备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素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未将理论知识置于实际生活场景中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学习较浅显,不能落实到对其行为、习惯、观念的培养方面。

(五)教学评价机制不全

教学评价可反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果,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评价范畴,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中自身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指导学生持续强化核心素养。但在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教学评价缺失或机制不全问题,仅由教师针对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口头评价,并未形成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不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助力[3]。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针对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内容,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奠定基础。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跟随教师指导思考小学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学习,有效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困境。情境教学中情境内容的设置是关键,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入手,从生活场景中选择体现教材内容的部分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呈现形式,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好奇心重,教师可以故事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要尽量保障故事情境的完整性、系统性,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同一故事情境内,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连贯、有始有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选择古代或近现代名人的故事,提高故事情境的真实性,丰富学生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优良品质。

2.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学生最初获取知识的载体,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游戏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兴趣,或直接在游戏中感悟体会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创设游戏情境时,教师需注重协调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比重,避免因游戏占比过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显著的方法,特别是在人教版教材教学中,小學道德与法治内容均围绕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理解、感触较深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深刻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并结合生活情境感悟、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优化开展问题教学

为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思考缺失问题,建议教师优化开展问题教学,通过提问创造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加大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学生将认知的理论转变为实践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合理看待生命、自然及生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1.理论问题。理论问题是指围绕教材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关思考问题,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在理论问题设计时,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设计递进性问题,逐步加大问题的探究深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为学生指明问题思考方向,避免学生产生错误认识或刻板印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国际组织的定义及特点,尝试为国际组织分类并归纳总结国际组织的作用。通过递进性的问题,使学生能根据现有信息解决相关问题,逐步加深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信息素养。

2.实践问题。实践问题是围绕理论的实践应用提出相关思考问题,使学生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及生活,既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也可基于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反思自身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公共生活靠大家”“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等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相关的单元中,開展实践问题教学,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不规范、不道德行为或现象的不合理之处,使学生反思自身,掌握良好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等核心素养。

(三)创新开展互动教学

建议教师创新开展互动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创新设计生生互动活动,与问题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配合,使学生全面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并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发展探究实践、品德良好等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在课堂中创新开展合作教学,指导学生以有效方式进行小组讨论与分析,确保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核心素养。由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存在依赖性,教师应在学生讨论前设置小组合作规则,要求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根据记录情况打分评价。同时,教师应明确生生互动中教师负责巡查、监督与辅助的责任,为学生指明问题解决方向。另外,教师应注重生生互动任务布置的深度,避免因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使小组讨论难以取得统一意见,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尊重”教学中,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某小学生不尊重自己的案例,要求学生讨论如何帮助该生,并结合生活实践总结尊重自己的表现,切实培养学生尊重意识,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四)设计学科实践活动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未联系的问题,建议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学科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堂中探究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场景中的运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1.辩论比赛。教师可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设计辩题,举办课堂辩论比赛,学生可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论证自身的观点,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为道德与法治知识实践奠定基础。为发展学生辩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在辩论比赛中随时更换正反方,让学生站在正反方不同角度论述分析,拓展学生思维。为保障辩论比赛有效进行,教师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比赛,根据组内成员的表达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安排一辩、二辩,其他小组成员负责提供观点和思路,进而呈现出思维不断碰撞、新观点频发的精彩比赛[4]。

2.情境表演。教师可以生活中体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场景为基础,设计情境表演剧本,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情境表演,使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感悟不同角色行为的对与错,切实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尊重”中,教师可以生活中是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场景为基础,设计情境表演剧本,使学生理解尊重的内涵,学会尊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另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知识内容与家乡发展、社会发展、传统文化相关,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设置调研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开展社会现状调查,了解问题现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五)做好课后教学评价

基于教学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建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后评价,针对性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指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学生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中,课堂教学由学生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程度较高,生生互动增多,教师应在课后教学评价中设置学生评价环节,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小组成员实施全面评价。为保障学生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及任务布置情况,设计学生互评表,逐一罗列评价内容,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教师评语的有效性。教师设计自评量表,由学生评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结合小组成员互评内容,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探究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2.教师评价。教师应结合课堂中巡查的结果、师生互动状态及学生学习成果,实施综合评价,指明学生在理论学习、知识认知及实践操作方面的缺陷,为学生提供完善建议与思路,指导学生在课后深入探究相关知识点,查阅更多道德与法治资料,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课堂学习成果,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进步,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注重评价语言的应用,尽量以鼓励性内容激励学生,避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抵触情绪[5]。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学生自主思考缺失,课堂教学互动较少,理论与实践未联系,教学评价机制不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开展问题教学,创新开展互动教学,设计学科实践活动,做好课后教学评价,从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毛金莲.德法交融内外兼修——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30):68.

[2] 张金秀.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J].读与写,2021(7):47.

[3] 励娜.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植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新课程,2021(13):77.

[4] 郎小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学周刊,2021(17):145.

[5] 张旸,刘姣,张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指框架建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5):77.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