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精巧·精细·精心
——议题式教学有效推进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议题情境素养

黄 棉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修订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同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性学科课程的教学”。这意味议题式教学承载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必然选择。话题、情境、问题、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四要素,如何才能使各个要素功能最大化,形成合力,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本文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新发展理念》(下文简称为综合探究)为例,谈谈对议题式教学有效推进路径的思考。

1 放眼生活,精准选择话题

议题式教学的重点在于“议”,而“议”的主体是学生,议题本身所承载的话题内容尤显重要。议的内容只有击中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调动他们“议”的积极性。我认为,思政课要植根于生活,一则学生是社会中的人,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观察着这个世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一定有着自己的思考;二则修订版新课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因而议题应该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国情,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从复杂而又丰富的生活中选择真实、有效、能够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的现实话题。

综合探究课很适合设计成以议题式教学为教学形式的活动型课程,那么以什么话题作为议题式教学的起点呢?这个时期,有个词突然火起来,那就是地摊经济,媒体报纸频繁地呈现各地地摊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减缓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这句禅语很好地诠释了老百姓对地摊经济的喜欢。学生也在关注着火热的地摊经济,他们有的表示理解,有的表达出了担心,有的并不看好。不同的看法正好反映了他们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正好可以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于是,我选择“如何正确看待‘地摊经济’”作为本节课的议题,以所学的唯物辩证法来探讨地摊经济。

有了话题,情境的重要性便凸显,因为它是围绕话题而创设的问题讨论展开的条件。话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需要将这空间具体化、明确化,这便是情境的创设。

2 深研课标,精巧构建情境

学生在生活中虽有真切的感受,但获取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教师需要围绕议题将情境进行结构化、序列化的处理,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解构,将片面的经验变得全面。这也就意味着情境的创设需要科学性,那么课程标准便是教师心中的标杆。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思考本节课所需要提出的学科问题,设计能镶嵌学科问题的教学情境,当学生能识别到情境中所蕴含的问题,体验到问题与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时,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内生动力。

课标对于本节综合探究课的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根据这个要求,笔者将地摊经济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创设一个大情境和三个子情境(见下表),围绕大情境,三个子情境间形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学科逻辑思路,使教学情境联通、循序渐进,助力学生的探索和发现。

情境类型 情境主题 议题(总议题和子议题)大情境 各地给地摊经济松绑 “如何正确看待地摊经济”子情境1 地摊经济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重启地摊经济”子情境2 地摊经济的现状思考 “松绑后的地摊经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子情境3 地摊经济的未来展望 “地摊经济的未来如何发展”

地摊经济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经历兴起──发展──遏制──重启的过程,学生在子情境1中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尝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答案;在子情境2中理性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分析地摊经济的现状,在子情境3中进行合理的推断。学生自始至终在不同的真实情境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结构、重构,走向深度参与。

情境的构建服务于问题的推进,情境的结构化也依赖于问题的设计。

3 立足思维,精细设计问题

问题的推进,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打开,娃娃越来越精致,同理,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进行理性思辨,调整原有简单、片面的经验,从而使思维走向深入,进而助力核心素养落地。这也就要求设计问题要精细,要有层级和梯度,指向核心问题。

在本课中,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启动的是他们的生活化知识,教师将其答案引向哲学方法论,肯定了哲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为子议题2的思考奠定基础。

热话题也需要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重启的地摊经济是否会重蹈覆辙、走不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问题2、3、4就需要学生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去进行理性思考,既看到“管”和“放”的对立,更要看到两者的统一,看到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将矛盾分析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对矛盾分析法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问题5则需要学生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预测与选择”的具有挑战性高阶任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议题转化为一定情境中的问题链,便要通过适合有效的活动来落实这些学习任务,培育核心素养。

4 着眼素养,精心组织活动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认为,学习过程不仅使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使学习丰富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人。修订版课标也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建议“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活动。

本课中,除了常规的小组探究分享的方式,我还采取了微探究学习活动,即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微探究课题:“假如你是经济问题研究专家,你建议如何引导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假如你是地摊经济的创业者,你会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占优势?”“假如你是一名消费者,你认为地摊经济的未来如何发展?”“假如你是夜市附近的居民,你支持地摊经济吗?你有什么希望?”以上课题都具有开放性,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能力迁移到真实情境中进行重构,将所学的哲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建设性的看法,这正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的评价。比如,小组进行微探究分享时,其中一个小组提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切忌主观随意性。既然是地摊,卖的自然是地摊货,价格不能贵。因为地摊的消费群体往往是两种人,捡便宜的人和图方便的人。这也就决定了地摊的热销商品必然要价廉、大众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战术要精准化。不管什么摊位都要考虑收益比,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利益最大化。一个摊位你不能只去一天,也没必要一整天都在。”这种微探究活动形式展示了思政课的魅力之一──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有温度有深度的学生。

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能言之有物;情境创设真实生动,学生方能言之有趣;问题提问逻辑深入,学生方能言之有意;活动设计个性有效,学生方能言之有道。

猜你喜欢

议题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