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研究

2022-04-01边根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澳计算机专业办学

叶 娜 边根庆 祁 飞 张 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5)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科建设,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进一步肯定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所发挥的作用。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332个,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6个,其中合作办学机构134家[1]。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校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2]。然而,如何有效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利用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来提升我国教育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

本文将以我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德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为例,对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1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

课程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它直接反映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3][4]。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反映学校的特色,在进行我校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构建时,始终围绕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这个任务和目标。此外,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1 教育部“四个三分之一”的要求

2006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中“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5]。在构建我校课程体系时,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确保引进课程和外国教师担任的课程符合要求。

1.2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考虑到我校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有“4+0”和“2+2”两种形式。对于“4+0”模式的学生来说,其毕业要获得国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须修读计算机专业所有核心课程。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参考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编写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尽量将核心课程纳入其中。

1.3 南澳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授位条件及课程体系

对于“2+2”模式的学生来说,其前两年在我校就读,后两年赴南澳大学就读。由于在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我校计算机专业和南澳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对接,学生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并满足学分要求后,可获得我校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和南澳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依据南澳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授位条件及课程体系,将其前两年要求的课程融入到我校课程体系的前两年培养计划中,以保证“2+2”模式的学生在第三学年赴澳时已修读过南澳大学前两学年课程。

2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对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发布的10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实际情况,与南澳大学负责人一起分析讨论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及南澳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后,制定了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

图1: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架构

如图所示,我校计算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集中实践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中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中的课程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用矩形框表示,选修课用圆角矩形表示。

按照课程合作方式,可以将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共建课程、引进课程和自建课程。共建课程用黄色背景框表示,一共有13门;引进课程用绿色背景框表示,一共有8门;无背景色的是自建课程。共建课程是指该课程的教学资源由澳方提供,我方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修订,课程授课、作业及考核命题等环节由我方教师负责,但考核命题须经澳方教师审核。引进课程是指所有课程资料由澳方教师提供,并且澳方教师会承担30学时的授课,考核命题亦由澳方教师负责提供,课程全过程均按照澳方课程要求进行。自建课程是指该课程的所有内容由我方教师负责建设,一般来源于我方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列表。

由上图可见,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体系中将教育部教指委建议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与南澳大学软件工程前两学年课程进行了有效融合,并引进了8门外方课程,双方共建13门课程,从而将澳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

(2)英语强化贯穿始终。课程体系中包括4门学术英语课程,并且每学期都设有共建课或引进课,为双语或全英文教学,教学资源均为英语,不论对于“2+2”还是“4+0”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强化。

(3)课程设置贴近企业需求。引进和共建的课程均是当前企业项目研发设计的热门技术,如云编程、企业数据库、敏捷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澳方课程的更新,该课程体系还可做如下改进:

(1)尽管设置了“BIM技术及工程应用”“数字建筑技术概论”这些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课程,但是对于特色体现的力度还不够,将来可在课程大作业、毕业设计等环节多安排一些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实践内容。

(2)随着澳方课程体系的更新,可对引进课或共建课进行周期性调整,以引入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前沿内容。

3 总结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以我校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为例,探讨了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架构,并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及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南澳计算机专业办学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南澳的骄傲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