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脱贫时代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路径探究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22-04-01陈雪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思想

陈雪琪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00)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战略扶持、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加之,内地学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少数民族家庭把孩子送到内初班、内高班读书,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致使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形成特殊的群体,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一环。本文调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现的问题,分析后脱贫时代少数民族学生与实现民族地区发展、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联系,在此基础上探究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 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着眼当下、立意深远,不仅是高职院校发展所需,更是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基石

具体而言,其意义有三:

(1)为培养社会主义发展添砖加瓦。少数民族学生天生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从人才结构多样性考虑,发挥其优势特长,将其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2)完善和发展思政育人体系,助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把握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联系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将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其优势,弥补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推动思政育人工作进一步发展。

(3)满足特殊学生群体发展需求,助力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稳中向好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合理进行规划,注重思政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提供相应的帮扶措施,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能将所学所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因地制宜,反哺家乡经济建设,助力家乡繁荣发展。

2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专业学习、日常交友、就业择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问卷发放760份,回收758份,有效回收率达99.7%。

被调查的对象:汉族学生占93.8%,少数民族学生占6.2%,其中包含畲族、东乡族、傣族、回族等20个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占36.41%,城镇学生占62.8%,农村学生占37.2%;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占 12.4%,经济贫困的占11.74%。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在思想方面非常相似,但也显现出了部分差异。总的来看,无论是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都热爱祖国,支持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相较之下,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更能吃苦。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受汉语与本民族语言的双语教育,现就读于非民族地区学校,与汉族学生同生活、同学习,在思想、学习、就业创业、日常生活与交友等方面依旧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如下:

(1)思想方面。总体情况看,少数民族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积极学习党史知识。有61.7%的学生选择会努力争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23.4%的学生选择想过入党,但觉得自己还有距离;调查结果显示有93.62%的学生不信仰任何宗教。极少数同学信仰宗教,已及时、按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2)学习方面。少教民族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分布广泛,民族结构达20个,风俗习惯、知识结构、日常饮食等方面都存在差别,部分学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这也造成了专业学习上的困难。有6.38%的学生表示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很大,有31.91%的学生表示专业知识接受有一定困难。特别是,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地区,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基础尤其薄弱,为此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了英语分班等级考试,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强弱分班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就业创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毕业生就业择业压力情况依次是:非常大25.53%、有压力,可以承受63.83%、较小10.64%。在异乡求学的学子,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就业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多重选择:回家乡发展?去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就业压力。当问到“毕业后,是否想回到家乡就业,助力家乡建设和发展?”有25.53%的学生毕业后想回家乡就业,超过半数的学生想去一线城市打拼,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想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对学校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依次为:很了解占4.26%、了解占23.4%、一般了解占55.32%、不了解占17.02%。同时,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所学不一定能为其所有,很多学生工作所用与专业所学丝毫不相干,学生毕业时会存在迷茫期。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必须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注重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提出解决之法、应对之策。

(4)日常生活与交友方面。有51.06%学生班级同学、舍友相处非常融洽、有38.3%的学生选择比较和谐、有8.51%的学生表示时好时坏,有2.13%的学生选择关系疏远。由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导致生活方面的摩擦是不容忽视的,要及时关注,防止矛盾扩大化,及时沟通,化解矛盾。辅导员、班主任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与其多交流,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使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就必须抓住特殊性,探寻新方法,注重实效性。

(1)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添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促使民汉学生的相互了解、交流,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互学习的校园氛围。定期举办大型学生活动,让各民族同学登台献技。通过精彩纷呈的舞台表演,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注重沟通交流,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关心、多上心,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其排忧解惑。选拔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展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

(3)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设立特殊学生岗位,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发展晋升渠道,以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其能够顺利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们的民族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