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项目学习视角的研究生培养初探
2022-04-01赵大丽
赵大丽 周 丹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44)
0 引言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强调了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和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至关重要性。近些年,尤其是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报考和招生人数均屡创新高。尽管如此,我国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就业难以及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协调的问题[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生培养仅靠学生数量的增加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于学生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探索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质量提升策略。在国内,应用项目式学习的尝试已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得到开展,但较少从跨项目学习的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作者所在高校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方式较为单一性的特点及其不足,然后借鉴企业跨项目学习的思维逻辑,探索了该校工商管理类境内研究生的跨项目培养方式,提出了包括深化同一导师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方式、鼓励校内导师项目组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及建立综合性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体系,以期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 某高校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现有培养方式的相对单一性问题
近年来,作者所在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799人增至2021年的1119人。其中,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专业硕士、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等专业)硕士研究生从2018年的74人增至2021年的113人,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导致每个导师需要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增加和工作量增大。由于作者所在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个硕士学位点的研究生人数与指导教师人数不均匀,加上学生和导师具有双向选择的权利,每个指导教师在某一时间段里所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各不相同。尽管如此,据观察和了解,各位指导教师更多地采用相对精细化的指导方式,就是导师对研究生主要采用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以一位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例,如图2所示的实线箭头部分。导师向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位研究生传授专业知识与科研经验。也就是说,每一位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联系较多,但与同一师门其他研究生之间关于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交流较少。显然,这种“导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相对单一,而这一特点均存在于工商管理类学术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中。
这种相对精细、单一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对师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处。导师对研究生A1传授专业知识及科研经验等,如某个专业理论知识、某一数理统计方法、某一研究方法等,A1在接收到这些知识和经验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升了科研悟性,还形成了科研成果,如发表了学术论文。而导师对指导研究生A1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将其与自己原有的指导经验(Knowledge,简称K)进行整合,形成K+A1K。接下来,导师将这些经验用于指导研究生B1,并产生新的指导经验B1K。此时,导师积累了K+A1K+B1K的指导经验。依此类推可知,“导师—研究生”培养方式能使导师不断积累和丰富研究生培养经验,能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能使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上得到直接的、较为精细的指导,从而有助于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
但是,较为单一的“导师—研究生”培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师在分别给不同研究生进行指导时,会重复传递部分相同的指导经验。尤其是当一位导师同时培养的研究生的数量较多时,显然会增加导师的工作量。每个研究生获得导师深入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会影响指导研究生的质量。若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够强,更多依赖于导师的思维灌输,根据导师意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任务和科研任务,就更难以形成积极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学术习惯。因此,单一的“导师—研究生”培养方式对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2 某高校工商管理类研究生跨项目培养方式探索
2.1 跨项目学习的内涵
跨项目学习是指发生在项目之间或项目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创造与知识流动,既包括一个项目的实施团队直接从其他项目团队获取所需知识的行为,也包括该项目实施团队从组织知识库里间接地获取其他项目团队积累的自己所需的知识的行为[2]。跨项目学习最初是学者们为探索承担着一系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项目的企业如何持续改进业务质量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而提出的。这类项目型企业鼓励当前和未来的各个项目分享和学习过去项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如图1所示,目的是避免重复探索新知识和新方案,在短期内提升项目绩效,从长期看着眼于提升企业的项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图1:企业内部跨项目学习过程
如果将对单个研究生的培养看作是一个项目,那么,不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便是专业知识与科研经验在不同“项目”之间的传递,这实际上是跨“项目”学习行为。因此,本文将企业跨项目学习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探索研究生培养方式,以期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2 深化同一导师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方式
针对现有的“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方式较为单一的特点及其不足,本文认为,可以深入推动工商管理类研究生之间学习经验的传递,即增加跨项目培养方式,如图2所示的虚线部分。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是指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鼓励一个研究生向另一个或其他多个研究生借鉴学习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情形。在图2中,A1、A2、A3分别表示研究生A在对应的学年就读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B1、B2,C1、D1同理。实线箭头表示研究生从导师处获取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指导,虚线箭头表示研究生从同一师门的其他研究生获取这些知识和经验。本论文暂假设高年级的研究生比低年级研究生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因而虚线箭头由高年级学生指向低年级学生。
图2:同一导师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
从纵轴的年级角度看,低年级的研究生可以借鉴高年级研究生积累下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例如,研究生B1既可以获取来自于导师的知识,也可以借鉴A2的科研经验,C1或者D1可以获取来自于导师和A3、B2等多个研究生培养项目的经验知识。从横轴的时间角度看,研究生除了借鉴以往积累下的学习经验,还可借鉴与自己处于同一学年的其他研究生的经验与知识等,如研究生C1与D1间的相互学习。这些多主体之间的学习,使得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习得成果能够在同一导师所指导研究生团队内部进行多方向流动,即各个研究生(项目)之间进行直接或是间接的学习,进而快速而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由于一个导师拥有不同研究生(项目)的培养经验,好比一个组织的知识库,当某个研究生碰到从其他研究生无法获取自己所需科研经验时,可以从导师那获取这些经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是跨项目学习行为。
可以看出,在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模式下,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传播由“导师—研究生”的单一途径升级为“导师—研究生”+“研究生—研究生”的多种途径。更为重要的是,跨项目培养模式倡导以研究生为中心,建立和强化同一导师所指导的各研究生之间基于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主动、更便捷的去探索和获取所需知识。跨项目培养方式还能增加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流动性,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知识整合效率。从长远看,跨项目培养方式能使导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在研究生之间的传递和导师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的积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整合性。总之,深化推动同一导师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方式有助于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3 鼓励导师项目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如前所述,将对一个研究生的培养视作一个项目,那么,一个导师及其所指导研究生可构成一个导师项目组。为进一步培养研究生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的宽度,可建立导师项目组之间的联系,鼓励师生进行跨项目组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据笔者观察,目前其所在学校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各个导师项目组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外聘专家学术讲座、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中期答辩等场合进行科研方面的相互交流。但是,各个导师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和讨论往往不够深入,尤其是当他们的研究方向不同时,他们从中获取的习得经验也较为有限和肤浅。因此,可在这些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体现跨项目培养的不同导师项目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比如,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导师,可自由组建导师组,彼此商量制定科研目标和跨组研究生跨项目学习计划,并加以执行;或以学科或课题为推动力量,定期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学习方面的研讨会,鼓励导师之间以及研究生之间就某个主题进行交流等等。
建立跨导师项目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可同时给师生带来益处。每个导师所擅长的学术领域和研究方法各有侧重,比如有的导师擅长微观层面的企业问题研究,而有的导师擅长中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有的导师擅长数理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有的导师则擅长案例研究方法。鼓励跨导师项目组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既能使各个导师加深对研究问题的研讨,也能相互启发和丰富研究方法,优势互补。同时,跨导师项目组的相互学习能够打破仅局限于单个导师组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动力,甚至还可通过在跨导师项目组树立学习标杆和科研“明星”,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因此,跨导师项目组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能够实现导师和研究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进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2.4 建立综合性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体系
虽然笔者所在学校聘请企业实践领域的专家兼任工商管理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但从学术氛围营造和学术资源分享的角度看,学校还可以拓展校外培养资源,促进工商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也就是说,可以发挥学科或硕士学位点的作用,为校内研究生培养寻找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校外机构,如其它高校或科研机构,促进校内导师项目组与校外导师项目组的合作与学术资源分享。比如,定期开展校内外导师项目组之间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汇报等。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可以拓展研究生的学习渠道和科研视野,而且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有助于保障培养研究生质量。
综合校内外培养资源,可以搭建校内同一导师跨项目研究生培养、校内导师项目组之间学研经验分享以及校内外导师项目组之间学术资源分享的综合性跨项目研究生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其中,校内同一导师跨项目研究生培养着眼于通过一个又一个研究生的培养,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校内导师项目组之间学研经验分享有利于营造相互交流和竞争学习的良好氛围;校内外导师项目组之间学术合作和资源分享通过专业知识及科研经验的跨校共享,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师生的科研视野。因此,综合性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体系可通过提供多种培养方式和途径引导研究生开展自主的跨项目学习行为,将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学研经验和学术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图3:综合性的跨项目研究生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