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清远市调查为例

2022-04-01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胡元利冯敏仪庄梦如

区域治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市民分类垃圾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胡元利,冯敏仪,庄梦如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早在2011年广州市就推行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率先成为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的城市[1],但由于不是强制性实施,民众意识薄弱,参与度低,进展缓慢[2-3]。2019年7月,强制性垃圾分类率先在上海市全面推行,引发全民关注,随后广州也进入强制性生活垃圾分类时间。据了解,2019年46个重点城市为更好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陆续加大投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在2025年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市民的法律意识不同,所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能完全照搬国内一线城市的经验,一定要摸索符合自身城市现状的政策。

本文以清远市为例,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通过调查市民对垃圾分类实施意愿,探讨推进过程中遇到困境的解决方法。

一、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也进行了实地的走访。以清远市为主要地区,剔除无效问卷,总得有效问卷316份。其中性别方面,女性182人占57.6%,男性134人,占42.4%;年龄方面,18岁以下市民52人,占16.5%,18-30岁183人,占57.9%,31-40岁50人,占15.8%,41-50岁27人,占8.5%,50岁以上4人,占1.3%;其中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及初中以下52人,占16.5%,中专/高中87人,占27.5%,大专/本科169人,占53.5%,研究生及以上8人,占2.5%。

二、调查结果

(一)三成市民有垃圾分类习惯,多数市民习惯尚待养成

调查结果显示,28.8%的市民表示有将垃圾进行分类的习惯,有52.5%的市民表示偶尔会进行垃圾分类,18.7%的市民表示没有进行过垃圾分类,结果表明市民对于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人们未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结果如表1所示,30.1%的市民表示还没有没有养成习惯;25.6%的市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20.3%的市民则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5.2%的市民表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7.9%的市民认为宣传力度不够;0.9%的市民选择了“其他”。

表1 垃圾分类实施阻碍因素

(二)消费品的外包装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生活垃圾的种类,76.6%的市民表示日常生活垃圾主要是消费品(快递、食品等)的外包装,60.1%的市民选择的是一次性物品(外卖、购物袋、一次性碗筷水杯等),有60.1%的市民选择的是处理蔬菜水果产生的垃圾,有44.6%的市民选择的是生活用品的耗损(电池、物品损坏等),有9.2%的市民选择的是“其他”。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增加,购买商品种类的丰富化,商品外包装产生的垃圾也会随之增多,要针对此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督控制。

(三)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欠缺,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了解程度不足

市民对于垃圾正确的分类种类并不了解,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人回答错误,表明市民并未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并且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的了解程度也不高,32.6%的市民不了解该方案,了解程度一般的市民占了29.1%,没听说过该方案的市民占了13.3%,比较了解该方案的市民占了14.9%,非常了解该方案的市民占了10.1%。由此可知,清远市市民对政府颁布的《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了解程度不足,和民众关注度不高、宣传不足等有关。

(四)清远市民多渠道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但网络途径没有充分发挥

关于了解垃圾知识的途径有69.6%的市民是通过电视了解垃圾知识的,有57%的市民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垃圾知识的,35.4%的市民是通过小区布告栏了解垃圾知识的,30.7%的市民是通过报纸;有32.9%的市民是通过传单;29.1%的市民是通过广播;27.5%的市民是通过海报。在现代的网络时代,市民仍然通过看电视的途径来获取垃圾分类知识,也反映出垃圾分类推进并没有利用好网络途径进行宣传。

(五)分类垃圾桶逐渐普及,但实施的监管力度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有73.4%的市民所在地区是有分类垃圾桶的;并且66.8%的市民所在地区是没有垃圾分类督导员的。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政府在推进垃圾分类硬件措施上有一定的成效,但软件上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是否会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劝说或制止”的问题上,大部分市民选择看情况而定,占比为40.8%;部分市民选择会,占比为27.8%;部分市民选择不会,占比为31.3%。市民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尚待形成。

(六)市民普遍支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存在诸多困难。

有55.7%的市民非常支持在所在地区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29.7%的市民比较支持在所在地区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13.3%的市民一般支持在所在地区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而不支持在所在地区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民仅有1.3%。

在对开展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是否有信心的问题上,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非常有信心的市民占26.6%,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比较有信心的市民占35.8%,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一般信心的市民占32.3%,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没有信心的市民仅占5.4%。由此得出,清远市民是支持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并且大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有信心,仅有一小部分的市民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的信心不足,所以应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的信心。垃圾分类实施存在的问题,结果如表2所示,71.2%市民认为公众环保意识薄弱;61.1%的人认为市民没有相关的垃圾分类知识;52.2%选择有关垃圾分类的制度不够完善;56.6%的人则认为没有坚持垃圾分类的毅力或时间;选择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占41.5%;认为没有强制实施,约束力不够的占39.2%;1.6%地选择了“其他”。

表2 居民反映的垃圾分类实施存在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方面促进

市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至关重要,可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教育争取,包括政策宣传、群众监督、奖惩措施等多种方式,督促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为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广州引进了“互联网+垃圾分类”,方法包括智能垃圾箱、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进行全天候投放、垃圾分类智能建议等功能,方便了市民进行垃圾分了操作。另外,推行“积分奖励”和“有偿回收”,即可以增加市民参与的热情,还很大程度上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采取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步地推进。

(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目前市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消费品(快递、食品等)的外包装、一次性物品(外卖、购物袋、一次性碗筷水杯等)、厨房处理蔬菜水果产生的垃圾。针对源头,从生产企业角度避免商品的过度包装;控制一次性物品的市场销售,用可循环商品进行替代;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和“净菜进城”。

上海市为了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从生产、流通、消费、办公等多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企业生产环节上要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和技术,流通领域中,进行果蔬和菜皮的集中减量以及降低过度包装方式,消费环节上,提倡产品的可重复循环使用和鼓励市民把闲置物品进行交易,办公环节是尽可能实用无纸化办公、绿色采购等方式。快递包装物是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制定快递行业的包装标准尽可能减少包装物的使用、物流企业鼓励推行电子单据和中转箱等方式。生活中的瓜果蔬菜,是湿垃圾的主要源头,在农业生产上,加强监管净菜上市措施,为确保果蔬菜皮就地处理措施真正落地,上海市采取措施明确新建和既有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配置就地处理设施的具体要求。

(三)政府要加强对垃圾分类有关知识的宣传

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垃圾分类的社会价值,并采用多渠道宣传正确的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首先,应当向民众宣传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民众掌握垃圾方法,不同的垃圾如何处理;其次,政府鼓励各小区设置便民的垃圾投放点能够方便民众,有条件的社区设立垃圾分类引导员,既可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也能引导和监督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第三,给予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如北京市劲松中社区、上海宝山和广东广州都采用了积分兑换的方式,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物质奖励,能够促使民众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市民口口相传推广垃圾分类的政策。从宣传渠道上,应该多渠道进行宣传,结合当代互联网形势下,可以线下举行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线上进行宣传的形式。立体式多渠道宣传,让市民入耳、入眼、入心,进而转化为行动。

(四)建立好垃圾分类系统,并向社会公开化与透明化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落实源头、中间过程、末端全过程分类处理。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上要软件、硬件并举,垃圾分类运输车、垃圾处理厂、作业人员、垃圾处理标准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完善。在健全垃圾分类系统的同时,还需要向社会进行透明化展示,让市民看到政府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上所做的努力。

(五)政策上建立监管体制,形成相互监督的社会风气

如果制度不够完善、缺少约束力,也会导致市民自我执行力不足,所以政府要从制度上规定违反垃圾分类方案的处罚措施。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垃圾分类仍然处于鼓励居民参与的阶段。各地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垃圾分类的流程和监管措施,同时应当将居民区作为强制垃圾分类工作的范围。企业方面,对垃圾处理工作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奖励,也要对没有达到垃圾分类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处罚。

要形成人人进行垃圾分类的社会风气,离不开市民之间的相互监督,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有四成多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进行劝说,接近三成的人表示不会阻止,这类情况主要是碍于情面以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长期过程,可以从学校教育出发,从学校层面培养学生监督意识,从而监督家长进行垃圾分类,进而逐步形成相互监督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市民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说说分类那些事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给塑料分分类吧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