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草图经》探讨植物药采收期沿革

2022-04-01林巧贤杨红霞黄泽豪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采收期草图药材

林巧贤,杨红霞,黄泽豪

(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中药材采收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过早采收容易导致药材有效物质积累少、后期衰老快[1]、产量减少[2]、质量下降[3]等问题,过晚则不利于药材储藏[1]。而《本草图经》中的药材质量评价在植物药材采收方面遵循了适时采收的原则[4],书中常指出不同时间采收的植物药的质量优劣,如描述丹参“冬月采者,良;夏月采者,虚恶”。因此,关于中药材最适采收期的探索,《本草图经》中药材采收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1 植物药采收时间分析

通过归纳整合发现,少数植物药具有确切的采收时间,如艾叶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大部分植物药的采收时间集中在两个月或两个月以上,如苦参于“五月、六月、八月、十月采根”;或在一个或多个季节中采收,如秦艽枸杞“春、夏二季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部分药物还可在不同时间段采收其不同的药用部位,因此一种药物一般具有多个采收时间;还有部分植物的采收时间为“不拘时月”或“采无时”,如合欢、骨碎补等;或精确至某个节气,如京三棱于“霜降后采根”;剩余部分为无介绍或其他采收期介绍的药物,如罂子粟“俟其瓶焦黄,采之”[5]。

2 植物药采收时间古今对比

笔者提取《本草图经》中可进行古今采收时间对照的植物药196种(剩余植物药或无明确采收时间描述,或在现代无法找到对照药材等),分析其采收时间沿革。

由于中国传统历法与当今时间算法不一致[7],《本草图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植物药在采收时间方面的记载存在较大差别,古代有关12个月份的记录均为农历,其中农历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而现代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经整理,笔者认为可将植物药的古今采收期之间的关系划分为7种类型:①古今采收期完全相同,如秦艽的古今采收期均为春、秋二季,未发生改变;②现代采收期较古时有所延长,如芍药在古时仅采收于秋季,而在现代夏、秋二季均可采收;③现代采收期较古时有所缩短,如地黄在古时的2月、8月均可采收,即春、秋二季均有采收时间段的分布,而在现代仅于秋季采收;④现代采收期较古时有所提前,如羊踯躅古时的采收时间为3-4月,即春末夏初,而其现代采收时间为4-5月花初开时,即春季;⑤现代采收期较古时有所推迟,如泽泻古时采收期为秋末,而其现代采收期为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⑥古今采收期完全不同,如高良姜在古时于2-3月采收,即春季,而其在现代于秋季采收。

具体各类型的物种数分布见表1。由表1可知,古今采收时间相同的植物药最多,有69种,占总数的35.2%,且整理发现绝大多数为现代常用药,如黄精、甘草、羌活、柴胡等;现代采收时间较古时有所延长的植物药有38种,排第2,占19.4%;现代采收时间较古时有所缩短的植物药和现代采收期较古时有所推迟的植物药数量较接近,分别为27种和26种,占13.8%和13.3%;现代采收时间较古时有所提前的植物药有22种,占11.2%;而古今采收时间完全不同的植物药有14种,占7.1%。

表1 部分植物药古今采收时间比较

3 植物药古今采收时间差异原因

3.1 采收时间描述差异

植物药的古今采收时间存在差别,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书中关于采收时间的描述差异较大,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植物药的采收时间描写多为一个或多个季度[6],如黄精于“春、秋二季”采收,地黄于“秋季”采收;或根据植物物候期采收,如泽泻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收,肉苁蓉于“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前”采收,荜拔于“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或在一段特定时期采收,如赤箭在“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收;而《本草图经》中植物药的采收时间多为一个或多个月份[5],导致较难实现古今采收时间的一致。

3.2 采收部位差异

古籍中记载的植物药的采收部位通常会多于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收录的部位,或二者的采收部位发生较大变化,如“蓍实”于明末以前以果实入药,而在现代以全草入药[15];“薏苡仁”在古时以根、实入药,而今仅取其成熟种仁[6];“皂荚”古时取荚入药,而今将其不育果实、棘刺及成熟果实分开入药[6],从而导致古时采收时间较现代采收时间有所提前或延后的现象。

3.3 植物药名称差异

除此之外,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有部分药物名称从古至今有所变化,经本草考证,《本草图经》中所云“萎蕤”的原植物是百合科植物“玉竹”[8],“术”仅指如今的白术[9];还有部分药材名与药用植物名混淆,如“亚麻子”与如今的亚麻子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而是大花益母草[10]的种子,“杜若”是今日山姜属的高良姜[11],而“高良姜”的原植物为大高良姜[11]。因此,古今植物药的物种无法正确对号入座,这可能导致现代研究得到的采收时间与古时完全不同。

3.4 中药材产地变迁

《本草图经》还记载了大量来自域外的药物,据孟乙强等[17]不完全统计,《本草图经》中来自域外药物涉及23个古国,外国进贡的药物多达22种,其中包含没药、丁香、肉豆蔻、阿魏等,而其种植、采收等技术方法也随之传入我国,在不断的种植、栽培更新中便有可能导致采收时间变化。再以白芷为例,王艺涵等[18]提出宋代以前白芷的道地产区在山西及江浙皖赣交界一带,在宋代以后吴地白芷从野生转为栽培品,并于明代形成人工栽培主产区,在这之后又被四川等地引种栽培,至民国时期已形成杭、川、禹三大产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河北安国(祁州)这一新兴产区,而不同产区的地理、气候等也极有可能导致白芷采收时间发生变化。

3.5 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

宋朝共经历了319年,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史锋等[12]通过树轮资料研究发现,宋朝时期处于中世纪暖期,并向小冰期过渡,其中包括1个高温期和17个高温年;而宋以前还经历了1个低温期(包括了8个低温年)和1个高温期(包括1个极端高温年和11个高温年)。笔者猜测这也可能是导致古今植物药采收时间发生变化的原因,由于古时四季气候条件与现代气候条件存在差别,甚至部分地区年均温高于现代[13],而导致采收时间发生变化的原因也主要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温度以及降水。有学者提出,植物物候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水分条件和温度对物候期的影响很大。随着气温的升高,通过对亚热带多年生植物物候观测,发现其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关键物候期均提前了5天左右,落叶期则延迟了1天左右,导致其生长期延长;而干燥实验表明,水分减少会使晚春开花的植物开花期提前,秋季开花植物开花期延后[14]。例如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和产量均比较高;而古时多在2月、8月即春、秋季节采收,可能是古今气候差异导致植物药的落叶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现代采收时间延迟,即气候亦有可能影响植物药的古今采收期差异。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追本溯源,经查阅本草学术著作,再结合地方志等资料,进行正确的本草考证得到今同科属植物后,定位至宋朝乃至宋以前的山川河流,各郡县的年均气温、降水量,各季节的气候变化,再结合我国当前的气候条件,寻找适宜的产地,或进行道地药材的拟境栽培[16],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药材。其中《本草图经》还有195种已记载采收时间但目前未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药物,经考证后结合其颜色、性状、生长环境等,仔细研究其中的经方、功用等,便有可能成为现代新药或某种药物的替代药,减少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损耗,有效解决中药资源紧缺问题。其中关于植物药的描述给我国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应当利用现代对植物药的研究,与古籍资料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加强对中药资源的实地考察力度,完善中药资源资料库,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采收期草图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基于小波矩的智能手绘草图识别系统设计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不同结果部位和采收期对南丰蜜桔果实品质的影响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HPLC法与比色法分析柴胡中皂苷与黄酮类成分动态积累变化
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五味子果实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