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农村集市的规划治理研究

2022-04-01吴思蓉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摊贩集市村民

吴思蓉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1 引言

从古至今,集市都是人们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场地,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农村的集市,它不仅是当地人们满足生活需求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空间,更是附近村民进行社交、娱乐休闲等情感交流活动的重要纽带。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集市那些被人忽视的健康安全问题成为潜在的危险,政府也第一时间对集市进行关停、整改。在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手机买菜软件,村民渐渐习惯手机买菜的方式,集市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尤其是在城镇化的今天,村民之间沟通减弱,村与村之间联系更是少之又少,集市这种规模的大型公共活动成为促进各种关系联系的纽带,成为当下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对象。本文对大兴部分集市进行现场调研,对村民进行访谈,通过收集的资料,对集市提出规划与治理的措施。以期通过研究,在后疫情时代,集市可以在保留自身传统特色的同时,消除人们对其“脏、乱、差”的评价,成为当地公共活动场所,焕发新的生机。

2 集市的概况

2.1 集市的历史

乡村集市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集体交换方式之一[1],也是最基础的市场形式。据史书记载,集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中的“市”就是如今集市的前身。

2.2 集市的选址

集市大多位于村镇中,大型集市一般位于镇中心的空旷地带,呈片状分布,政府划出空地专门用于市场交易。还有一些小型集市多位于村子周边呈现带状分布。集市总面积大多在40000m2左右,最远村子距离集市约6km,周边交通便利。集市的发展带动了附近的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2.3 集市的日期与人群

目前乡村集市开市日期主要包括常市和定期市,其中常市主要是指每天上午都有集市,定期市主要是包括按阴历单双、逢3、6、9或是具体每星期某日开集。前来赶集的人在开市日不是周末时,以附近在家务农村民、老年人为主。当集市在周末时,则是各个年龄段都较多。

3 集市的文化传承

农村集市是附近村民进行生产生活交易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地。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每天忙碌,越来越少的时间去沟通交流,更多的是下班时间被数码产品所占据。集市对于当代村民而言,不仅是有关于过去生活的记忆,还是当地风俗习惯、交流方式、生产生活的传承。在集上遇到附近村子的亲人或是熟人聊几句天,或是一些生活在城里的人趁着假期带着一家人来感受过去的生活,在这里能体会到农村的温情。乡村文化的传承不应是流于形式,而是发掘背后的传统风俗,让村民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

4 大兴集市案例分析

4.1 集市概况

本文以大兴区部分村镇集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魏善庄镇、礼贤镇、安定镇、榆垡镇等镇集市以及大刘各庄、大狼垡等村集市。对其进行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前期分析、集市现有现场调研分析、与村民访谈分析等。这六处集市的基本信息概况见表1所示。

大兴区部分集市统计概况 表1

统计发现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大型集市,若干个小型村落集市。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乡镇级大集市多是历史悠久,规模大,开市时间通常是以农历逢几来计算。而村落集市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沿村子周边道路摆摊,赶集的人群多是附近村民,而且多是以星期几来计算。每当集市开放时,镇里不同村子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地方,甚至是城里的人或是附近镇上的人。周边道路交通负荷严重。

作者在魏善庄集市随机对80位摊贩进行访谈,如图1所示为魏善庄集市摊贩年龄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受疫情影响,北京郊区村子里对外来人口管控严格,但是外来摊贩还是要远远多于本地摊贩,他们主要从肉类、瓜果、服装批发商那里进货,然后根据开市时间在周边集市进行售卖。外来摊贩中年龄在30岁~45岁居多,并且携家带口,租住在附近村子里。而本地摊贩则是45岁以上居多,多是售卖一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访谈中发现,本地摊贩所种土地并不多,村里以务农为生的人多是去批发市场售卖。

图1 魏善庄集市摊贩年龄构成

随机选择魏善庄集市工作日以及周末的100位消费者进行访谈,如图2所示为消费者年龄构成,可以看出工作日采购人群以45岁以上人群为主。在周末,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都较为均衡,并且30岁~45岁较多,主要是中青年上班人群放假在家带父母儿女一起赶集。通过观察,受疫情影响,现在去集市的年轻人比疫情前要多。据北京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疫情期间北京市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居民是希望外出消费、购物而不是通过网络。

4.2 集市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上述调研,对周末100位消费者对于魏善庄集市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如图3所示,发现超过90%的人认为集市环境卫生有问题,另外集市附近交通与集市食品也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集市的发展不能成为疫情下的缺口。以魏善庄集市为例,选取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图3 魏善庄集市现状问题统计

集市环境卫生问题:疫情下的今天,集市环境卫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①集市内售卖肉类的场地,没有冷藏冷冻措施,周围蝇虫乱飞,没有消毒等措施;②集市内部道路多是土路或石子路,尘土飞扬;③售卖小吃的摊位环境糟糕;④集市垃圾没有及时处理。

集市附近交通问题:集市周边有停车场但是收费较高,一般停放汽车。多数农用三轮车或是电动车,停放在集市外道路两旁,由于集市人流量大,集市外道路拥堵严重。

集市商品问题:①部分商品由于价格便宜,质量差,使用后退货不易;②食品商品存在安全问题;③商品部分存在缺斤少两问题。

4.3 集市发展的ASEB栅格分析

集市的保护与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矛盾与困难,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集市的规划治理成为重点。表2为作者根据上面调研整理出的集市发展ASEB栅格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去妥善处理集市中产生的问题,发展其优势特色,保证传统乡村集市不能随着社会城市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而消失。

集市发展ASEB栅格分析 表2

4.4 农村集市规划治理

农村大集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为外来打工人员以及本地无业人员提供低门槛的商业机会,并且传承乡村文化。发展农村大集为现在以及后疫情时代在农村的重要项目。下面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从疫情防控、空间结构、历史文化三方面提出集市规划治理措施。

4.4.1 疫情防控方面

疫情爆发后,集市被关停,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后,集市重新开市,但是针对的人群并没有相关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图4所示。

图4 疫情后集市现状

集市入口处:设置健康宝扫码登记,针对老年人没有使用数码产品,无法提供健康码,开辟“无码”通道,通过刷身份证登记行程[3]。针对疫情防控要求控制进入集市人流量。

集市内部:①对集市内部道路进行硬化,一定间隔距离设置垃圾桶,并派人及时清理;②肉类产品区设置冷冻冷藏室,防止食品变质;③熟食区定期检查安全卫生。

4.4.2 集市整体空间结构方面

目前集市内部功能混乱,缺少公共活动场所、景观绿化以及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在集市优化中,将售卖区域按功能分隔开,对于需要冷冻冷藏等一些特殊商品提供设施。增加内部景观绿化,提供公共活动场地,方便人们进行室外的交流与活动。为缓解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集市入口处设计缓冲地带,引导人们将车停进停车场,集市内部禁止车辆入内,避免车辆停在集市入口处堵塞交通。在集市内部设置卫生间、休息座椅等基础服务设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集市不仅是贸易场所,更是公共活动场所,要注重集市发展中的“体验感”[4],把“赶集”作为乡村文化的传承。

4.4.3 历史文化传承方面

大多数集市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很多过去的记忆。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买菜手机下单或是去附近环境舒适的超市,集市逐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改善集市内部环境的基础上,要改变集市单一传统贸易功能,与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在集市内公共活动场地表演或展示当地特色,与当地旅游等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使集市不仅是一个买卖交易的场所,同时具备了旅游观光的功能,成为体验农村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5]。

5 总结

伴随着乡镇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被逐渐淡忘,乡村里人与人之间联系减少。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延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6],是人们现如今公共活动与文化传承的空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以及未来的后疫情时代,集市应在这次挑战中完善并发展自身的优势,而不是随着疫情的结束,消失在村民的活动中。通过对集市现场调研与分析,从上述三方面对集市进行规划治理研究。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在保护传统贸易形式、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活化并发展农村集市提供建议与帮助。

猜你喜欢

摊贩集市村民
误 会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热闹的集市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热闹的集市
摊贩 警察 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