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及教学建议

2022-04-01陈诗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试题考查

摘      要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在地理试题中具体表现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与思维创新。其中,内容创新包括科学研究进展、社会发展动向;形式创新包含信息载体、设问方式;思维创新涵盖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地理智慧。结合2021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的研习,提出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教学建议,即运用内容创新试题,优化认知结构;依托形式创新试题,丰富认知体验;研究思维创新试题,助推认知进阶。

关 键 词 高考评价体系  地理试题  创新性考查  教学建议

引用格式 陈诗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及教学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2(07):74-76.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研究[1]、命题框架构建[2]与备考教学规划[3],是从“教—学—评—研”一致性的角度助推高中地理育人方式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应然之举。为落实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高考评价体系将创新性作为“四翼”考查要求之一,从测评框架层面回应了国家对培育和选拔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厘清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内涵构成,研习2021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提出因应创新性考查的教学建议,为助推创新性考查与备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一、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内涵构成

高考关注信息整理、现场学习、批判性思维等一系列与“创新”关联密切的关键能力,通过新颖的试题内容与表现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实现指向“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考查[4]。

基于此,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命题思路可确定为:立足地理学科特质与考试特点,构建指向创新性要求的测评框架,所设计的试题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引领,在开放性的综合情境中通过现场学习,认识新事象、探索新思路、推测新过程、发现新联系,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复杂或陌生的地理问题,并对所得结论加以周密论证与精准表达。具体而言,可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与思维创新等维度进行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如图1所示。

二、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试题例析

2021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从情境内容的丰富性、形式要素的多样性与思维路径的开放性等方面响应创新性考查的要求,实现学生思维品质与发展潜能的有效鉴别,并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减少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现象[5]。

1.以内容创新为主的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的“内容创新”主要体现为情境素材的创新。具体而言,通过反映科学研究进展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本质认识与深刻理解;通过符合社会发展动向的情境,考查对地理规律的境域认知与迭代理解。试题考查的内容创新直指学科认知的发展性,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前提。

学术情境试题(尤其是自然地理领域)源自科学研究的真实问题,为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地思考问题搭建了展示平台,在研究过程的体验中深化学科理解,有助于解决中学地理课程中相关认识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9~11题围绕苔原带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创设情境,依托“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的现象,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植被的分布除应满足生长的光照、热量、水分、养分等外部环境条件外,还需要具备种子传播的前提条件,使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推升至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学科哲学层面,将命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与外显。

在地理学科认知的形成过程中,与自然地理领域不同的是,人文地理领域具有强烈的境域依赖,即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动态地影响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演进。因此,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典问题获得的地理规律只有嵌入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之中,才能实现学科事实与学理的迭代。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1~3题敏感地捕捉到“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无人机研发基地”这一事实背后对学生固有认知的“冲突”,不仅消解了“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落后”“棉花采收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僵化甚至错误认识,也通过“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为澄清此前引发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证据,使学生在感受“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形成“过程和阶段是人文地理问题的核心”的学科理解,还以“设备租赁与培训服务进行培育市场”等新事物促成关于产业布局与生产方式的认知迭代。

2.以形式创新为主的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的“形式创新”主要体现为通过丰富的信息载负、多样的呈現形式检测信息整理能力,通过创新题型与设问角度检测现场学习能力。试题考查的形式创新,涉及学科认知的灵活性,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表现。

形式创新试题的考查指向是地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具体表现为:超越无冗余情境的信息对应,而在面对存冗余的情境时,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进行信息筛选,以及图像、表格、文字等不同信息载体之间的无损转换;超越依循已有问题图式确保问题得以准确解决的设问应答,而在陌生任务(问题解决路径不明确,多为小切口)或复杂任务(条件或目标多样)中,通过任务的转化或分解,即时建构问题解决的路径,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37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展现祁连山山麓地貌,学生可将其与文字材料中关于该区域气象条件和各地貌单元的沉积物组成、地表植被进行信息关联、整合与筛选,从而形成可用于推理“不同地貌单元物质组成的空间差异”和“同一地表物质在不同地貌单元的空间位移”的支撑信息。上述信息筛选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复杂任务的拆解和陌生任务的转化的基础之上。前者如“水分条件”可依据水量平衡原理从“出水”“保水”“蓄水”等方面展开,后者如“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可依据物质来源与动力条件转化为“沙和粉沙的源地”“风沙流形成的动力”等方面。gzslib202204011823

此外,部分省份在新高考(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不再区分必考题与选考题,故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与考查融合也可视为形式创新之一,用于检测知识整合与灵活应变能力。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4~6题、36题即为“环境保护”模块与必修内容的融合试题。要实现这样的融合考查,需要突破地理要素知识分类、课程模块内容领域的边界,以地理特征、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统摄地理课程内容的组织。

3.以思维创新为主的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的“思维创新”主要体现为通过不良结构情境,设计灵活性的试题要素、差异性的解题路径与多样性的答案要点,测评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独立性、发散性、批判性思考的表现。具体而言,通过具有开放性的任务(结论开放、条件开放、策略开放、对象开放、任务开放等),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发散思考与开放性思维;通过铺展区域兴衰演进的全息图景,引导学生洞悉与反思人地协同发展的过程,倡导敢于质疑、勇于反思的思维能力,并据此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等。试题考查的思维创新彰显学科认知的深刻性,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旨归。

地理联系的复杂性孕育了地理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也使运用开放性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必要性凸显。试题的创新性考查通过设计开放性试题,在提供广阔作答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围绕问题确定其中涉及的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依循学科认知路径,发散地思考问题,并基于证据进行自主决策与有序表达。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44题提供青藏铁路某风沙活动路段两侧地表物质的详细数据,再现科学研究的真实结果。试题首先给出“自拟结论”这一开放度极高的任务,为学生的“大胆假设”留足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用表格数据予以论证”,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比较建设期或营运期的不同时空组合,通过提取、归纳、对比表中繁杂的数据,獲得进行周密论证所需的准确数据与充分论据,在体验“小心求证”的过程中将解题转变为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魅力的体悟。

科学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对地理规律否定之否定,从而不断趋近问题实质。试题的创新性考查通过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向的转变与结果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面对不同观点与做法时能够不轻信、不盲从,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辩证地看待问题。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36题以英国东南部湿地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垦结果的差异入手,为学生批判性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提供了动态维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形成对该地区“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辩证认识、客观评价。

三、地理试题创新性考查的教学建议

解构与研习试题创新性考查的重要价值在于充分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有效运用试题进行地理教与学。由于创新性考查的不同试题在命题创新重点、关键能力指向、思维结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应用场景与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1.运用内容创新试题,优化认知结构

素养取向的教学倡导基于情境的学习,基于标准的考试也需要融入情境的考查。因此,作为学生知识结构与区域认知的形成基础,教材经典案例的学习愈发受到重视。受教材篇幅与更新周期所限,需遴选合适的情境关联学科必备知识,形成内容创新试题,使其在经典案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主次有别、顺逆不同的变式体验,纠偏个案学习容易造成的僵化、片面认知,将由内容创新试题所传递的新认知纳入已有的认知图谱中,合理调整原有知识体系,实现地理事象的认知结构趋善化。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36题第(3)问要求说明星巴克咖啡“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运用该题认知“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域的辐射作用”的同时,还可深化对“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的理解。

2.依托形式创新试题,丰富认知体验

长期的应考经验形成了精细化但可能套路化的图文信息判读方式,使作为创新基础的信息素养培育沦为读图技能的反复操练与强化训练。为此,需要依托形式创新试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不同信息载体的形式与信息呈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信息传输与问题解决的“刺激”,使其能基于任务的分解与转化确定具体的信息需求,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整合、筛选论证问题所需的支撑信息。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9~11题提供“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示意图,一改以往沿海地貌聚焦陆源与海源营力的消长,以及多为区域图或统计图的呈现方式,将造礁珊瑚的生长习性与海平面的相对升降加以联系,要求学生敏锐地辨识模式图中每一阶段的显著征象,并根据地貌发育过程进行图序排列,最终通过这样陌生地貌类型的认知体验验证、渗透其中蕴含的地貌演化机理。

3.研究思维创新试题,助推认知进阶

思维创新试题的本质是学生应对新情境的需要,提出新观点或发现新问题,寻求具有地理智慧的有效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思维创新试题,不应局限在试题要素灵活与答案要点多元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要求上,还应将情境素材吃透、挖深,将阅读与应答过程纳入认知进阶的发展序列中,使学生从中体悟地理学科的思维之美、创造之妙。例如,2021年全国乙卷第43题探讨的阿者科村“内源式旅游开发模式”,有别于区域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同步推进[4],内容蕴含了区域统筹、要素(部门)综合、人地协调(以人为本)等思想,是运用地理学科思维创造性解决实践问题的鲜活例证,能够助推以学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进阶。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各地的地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将逐步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但高考评价体系仍是指导命题和评价试题的重要依据,包括创新性在内的“四翼”考查要求仍需持续践行。创新性考查不能片面强调,而应将“四翼”考查要求作为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在命题中加以全面落实,继续以“教—学—评”的一致性深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诗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考查方式探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J].地理教学,2021(03):56-60.

[2] 陈诗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命题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9):4-8.

[3] 陈诗吉.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备考教学规划[J].地理教学,2021(05):28-31.

[4] 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5] 教育部考试中心.紧扣时代脉搏 加强关键能力考查——2021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21(07):88-94.

猜你喜欢

创新性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