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
2022-03-31陈文浩张妍夏书月李云霞
陈文浩,张妍,夏书月,李云霞*
(1.沈阳医学院2020级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医学院2019级内科学硕士研究生;3.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患者女,29 岁,未婚,以“咳嗽、咳痰、胸痛伴发热2 d”为主诉于2020 年10 月12 日入院。患者2 d前劳累、感冒后出现咽痛、咳嗽,夜内咳嗽明显,咳少许黄痰,伴有胸痛,呼吸及平卧时明显,同时伴有呼吸费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无明显畏寒及寒战,伴有周身乏力、关节酸痛,于家中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急诊。急诊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3%,淋巴细胞百分比12.8%,血小板计数54×109/L,血红蛋白122 g/L,C 反应蛋白82.23 mg/L。肺CT:双肺炎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见图1,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急诊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收入院。
图1 1例PT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入院时的双侧肺部CT图像
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月经周期不规则,2020年7 月于沈阳市某三甲医院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口服1个月后换用中药治疗(具体成分患者不清)。2014年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最低值不详,未系统诊治,未行骨髓穿刺明确病因。近30 d 内未服用过抗凝药物。否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否认肝炎、肺结核等其他疾病史。否认血栓家族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营养良好,体温36.4 ℃,脉搏97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24/74 mmHg,口唇无发绀,双肺底可及少量湿啰音,心率97 次/min,心律不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倒置(Ⅲ、aVF、V1、V2导联);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1 L/min 情况下):氧分压9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2.8 mmHg;D-二聚体16.10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50.1 mg/L;复查C 反应蛋白137.83 mg/L,降钙素原<0.05 ng/ml。入院初步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旁胸腔积液、血小板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
入院后经验性给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但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16.10 mg/L),排除妊娠状态、手术创伤、心肌梗死、脑梗死、重症感染,D-二聚体明显升高不能除外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根据PTE临床可能性评分表(修订版Geneva 评分),2 分=低度可能,建议患者行肺动脉增强CT以明确是否有PTE的可能性。当日完善肺动脉增强CT,结果显示:双肺动脉分支多发栓塞,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2。确定诊断:PTE(低危组)、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旁胸腔积液、血小板减少、多囊卵巢综合征。
图2 1例PT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入院后的双侧肺动脉增强CT图像
根据2018 PTE诊疗指南:患者危险分层为低危组(心脏彩超:肺动脉瓣、二尖瓣少量返流,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 正常),立即启动抗凝治疗。因患者入院时就存在血小板减少,启动抗凝前需要明确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排除原发性因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和继发性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甲亢等),再次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计数20.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4%,血小板计数53×109/L。血小板仍减少,考虑到普通肝素(UFH)半衰期较短,且有鱼精蛋白拮抗,抗凝药物暂选择UFH 抗凝。2020年10月13日予UFH泵入,在开始治疗的24 h内每4~6 h 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根据APTT调整剂量,使APTT在24 h内达标,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出现以致血小板的进一步减少。随着肝素化治疗的进程,APTT 逐渐达标,见图3。在此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计数一直上升,见图4。肝素治疗第9天,血小板计数稳定在109×109/L左右,停用肝素泵入,改磺达肝癸钠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0.5 ml∶2.5 mg)7.5 mg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逐渐下降,见图5。
图3 1例PTE 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凝治疗后APTT走势图
图4 1例PT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凝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走势图
图5 1例PT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凝治疗后D-二聚体走势图
2020 年10 月23 日,患者复查肺动脉增强CT:双肺动脉未见异常,双肺炎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见图6。患者无任何不适,继续应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同时继续静脉滴注头孢地嗪抗感染。10月24日复查白细胞计数8.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63×109/L,血小板计数134×109/L;APTT 28.9 s;C 反应蛋白2.95 mg/L,PCT<0.05 ng/ml。10 月27 日复查血小板计数137×109/L,APTT 27.4 s。患者出院,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拜瑞妥)20 mg,日1次,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华止)0.5 g,日1次。
图6 1例PT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凝治疗后复查肺动脉增强CT
出院后1个月,患者于我院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151×109/L,凝血功能:APTT 28.6 s,双肺CT:双肺下叶陈旧性病变,较前明显吸收。
在此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胰岛功能异常,相关科室会诊,完善空腹血糖、C肽、胰岛素,餐后1 h、2 h血糖检查,建议使用胰岛素增敏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继续口服格华止。妇科会诊:建议停用达英-35。
因患者既往存在血小板减少,为进一步除外有无血液系统疾病,2020年10月14日于上级医院血液科就诊,完善血小板相关检查,血小板聚集率AA:57.2%(正常值大于50%)。因AA 正常,建议患者随访、定期监测,必要时完善骨髓穿刺。
讨论 血小板减少症不仅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血栓前疾病。正常人群血小板计数范围因年龄、性别和种族而异。2020 年《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指出,血小板参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过程,自身消耗增加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机制(证据水平Ⅲ~Ⅳ;推荐等级B),建议将血小板计数<100×109/L 作为中国人群血小板减少症的判定标准[1]。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PTE 患者早期血小板可有下降趋势,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新版PTE 指南推荐,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PTE 患者,建议积极筛查血小板减少的病因[2-3]。
血小板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感染性病原体的防御过程,血小板自身消耗增加、生成减少以及免疫损伤等因素共同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4]。本例患者此次入院血小板减少原因考虑可能与细菌感染相关,但同时不能除外血液系统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也不能除外PTE 患者早期的血小板减少。抗感染、抗凝治疗后,血小板逐渐上升至正常,虽然患者既往曾有血小板减少,但具体数值不清,是否<100×109/L 亦不清楚。本例患者在上级医院完善了血小板相关检查,血小板聚集率AA:57.2%(正常值大于50%)。
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如何选择抗凝剂类型、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急性期治疗过程中为降低HIT 发生率、降低出血风险及监测方便性,一般使用低分子肝素,而避免UFH 抗凝。此病例抗凝治疗应用了UFH,是考虑到UFH半衰期较短,抗凝易于监测,且鱼精蛋白可以快速逆转其作用。本例患者抗凝、抗感染过程中,血小板逐渐上升,并无下降。PTE 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否一定不能应用UFH 抗凝,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谨慎评估出血、血栓再发风险后,制定相对低风险抗栓方案,抗凝治疗相对安全,溶栓治疗可能存在高出血风险。因此,个性化抗凝及对症治疗是此类患者治疗的关键。
考虑到磺达肝癸钠不会影响血小板,停用肝素后,给予其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磺达肝癸钠为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通过与抗凝血酶特异性结合,介导对Ⅹa因子的抑制作用。磺达肝癸钠不和HIT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磺达肝癸钠可以诱发HIT。且研究已证实,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疗效相似。Büller[5]等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结果,在154个中心纳入2 20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表明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关于PTE 的原因:风湿三项、抗核抗体谱、ANCA 系列正常,抗心磷脂抗体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正常,B型脑钠肽、肌钙蛋白I正常,抗凝血酶Ⅲ、PC、PS 正常(上级医院化验),双下肢静脉彩超正常,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均正常,乙肝、艾滋病、梅毒检测均正常,甲功正常。PTE病因可能与患者口服避孕药物(达英-35)、感染等综合因素有关。达英-35药物说明书明确提到不良反应:所有使用该药的女性静脉和动脉血栓的风险增加,最常见静脉血栓栓塞症,其次动脉血栓栓塞症。而感染等其他因素在患者口服达英-35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基础上又加剧了PTE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