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父亲的体验
2022-03-31李树英
做父亲的体验是怎样的?也许,这种提问的方式太抽象,让人不知从何说起。其实,做父亲的体验脱离不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以,做父亲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得更具体些、更具象化些。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来问:第一次抱自己孩子时的体验是什么样的?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会更加贴近生活本身,更能指引我们去寻找这个体验背后的教育现象学意蕴。
1.第一次抱自己孩子的体验
那是三十二年前一个春天的深夜,妻子在医院产下了我们的儿子。从那一刻起,我就听到周围的人祝贺我“当爸爸”了。然而,“当爸爸”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其实似懂非懂。
我真正开始明白“当爸爸”的意义是第一次抱着我的孩子的那一刻。记得孩子生下来的第二天,我一大早去医院探望妻子。护士长领着我走进产房,来到妻子和婴儿床旁边。护士长对我说,“过来抱抱你的孩子吧,瞧他长得多可爱!”我有点不知所措地伸出双臂,耳边听到护士长和周围的人不断叮嘱,“手臂要这样弯着”“小心别挤压孩子的头”……我也不记得是怎样就将儿子抱在了怀中。只知道自己当时十分笨拙,双手和双臂都很僵硬,左手臂弯托着孩子的头,左手掌展开护在孩子的臀部,右手笨拙地放在左手掌的下方。一会儿觉得左手臂举得不够高,一会儿又觉得太低,右手也是忙乱不堪,唯恐抱不稳孩子,或是挤压了孩子的头。我将孩子紧贴着我的胸膛,全身贯注、小心翼翼地抱着他,不敢有半点马虎。
多年过去了,这个体验仍然记忆犹新。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难以忘怀呢?多年与孩子相处,我逐渐认识到,“当爸爸”的意义,其实就在抱孩子的體验当中,就在这个“抱”字上:它赋予了我生活全新的意义,从此一辈子“抱紧”孩子,给他温暖、给他关爱、给他安全、给他快乐、给他幸福。“抱”这个字对于我而言,从此与爱护,与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
2.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的体验
有了孩子,做父亲的离开家的时间就少了许多。但有时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还是需要外出公干的。
我记得小孩出生3个月后的某一天,我要去外地出差。出发前,我心里暗自开心:“自从小孩出生后,每天晚上都没好觉睡,实在是太累了。这回终于可以趁着出差的机会出去放松一下!”我拉着行李箱,脚步轻快地登上飞机。起飞后,我在睡梦中突然被飞机的颠簸惊醒,当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千万不要出事啊!我可是个父亲了啊!”真是个奇怪的念头,以前,我坐过无数次飞机,遇到过不少飞机颠簸的情况,什么时候害怕过?怎么我当父亲了,胆子反而变小了?飞机落地后,我再也没有了出发前那种窃喜的心情,反而想着赶紧回家,想着家中的孩子,他是否吃得好睡得好?有没有闹人?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一名父亲了。
这也许是许多新爸爸很常见的一种体验。男人会因有某些机会离开家庭一会儿而感到“窃喜”“开心”“解脱”,然而,我们会在窃喜之余又体验到一种“召唤”(Calling)、一种“牵挂”(范梅南,2001)。牵挂是一种“关心”(Caring)和“在乎”(范梅南和李树英,2019),而在乎和关心其实就是一种你与另一个体的关系(诺丁斯,2013)。
一个男人在什么时候开始爱惜自己的生命,在什么时候会想着要坚强、要坚持下去?在什么时候会想到“我”是孩子的榜样?什么时候又会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一切好像都与当爸爸有关!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当了爸爸,我们的生活从此就改变了:我要做一个好父亲!
3.如何才能做一个好父亲
我们也许读过许多关于父母角色的研究文献,譬如从社会学角色理论来分析父母角色转变,从场域理论来分析家庭系统的复杂因子,还有做父母的技巧和伦理层面的问题大辩论。大量的技术理论指导我们如何成为好父母,但我们仍然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感到茫然和迷失。外在的知识和技术技巧在指引我们身处具体情境怎样做一个好爸爸时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并不是说如何做一个好父亲的量化指标和技术技巧没有用,而是我们做过父亲的人都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独特情境中的独特孩子的独特体验,在这个时刻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对独特体验的独特关注和敏感智慧。
为人父母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人生篇章。成立家庭,拥有一个孩子,也许是一件充满美好而令人憧憬的事情,同样也可能是沉重而令人恐惧的责任。为人父母的生活体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人父母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甚至对于许多已经成为父母的人来说,也仍未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以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对初为人父母的生活体验进行探究,从做父母的体验故事中追寻为人父母的意义,或许能帮我们拾起过往生活中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做父母的生活体验,促使我们深度思考做父母的生活意义和教育意义,提升我们的教育反思能力(Reflexitivity)和教育的敏感性(Sensitivity),为家庭教育和父母智慧的培养打开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马克斯·范梅南.200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2019.教育的情调[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Noddings, N. 2013. Caring: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M]. 2e updated,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