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焦作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2-03-31李正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李正

摘 要:新发展理念是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焦作地区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修复生态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全民参与,逐步走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改变了过去的“黑色印象”,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焦作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96-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1],适应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設需要创新制度安排,统筹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共享美好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同。焦作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辖6县(市)4区和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总面积4 071平方公里,境内煤炭资源储藏丰富,东西麓均有煤铁矿层。因此,煤炭和金属冶炼工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拉动焦作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过,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此背景下,焦作地区开始寻求转型,一方面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用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从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开放共赢,共建共享的五个方面出发,“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2]力争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一、焦作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焦作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生态问题也悄然而至,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降低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创新发展的困境

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文化创新是动力。”[3]焦作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依靠发展重工业来拉动经济增长,导致产业模式单一,原料加工和能源消耗型工业在国民经济占据较大比重。尽管政府通过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热衷于生产技术的研发,忽视生态技术的开发。替代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滞后,企业的工艺装备环保水平低,耗能高,尤其在电解铅、锌行业冶炼工艺和设备落后,资源的利用和转化效率低。

(二)协调发展的困境

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焦作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中,农业和工业占据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城市功能缺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水资源储量告急,一味地消耗自然资源导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焦作地区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焦作市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加快发展是解决经济生活中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关键。”[4]然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定不是长久之计。

(三)绿色发展的困境

绿色发展主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困境。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煤炭资源枯竭导致地面塌陷,村民被迫实行整村搬迁;工业废气污染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全年优良空气天数骤减;矿石开采破坏山体和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此外,政府没有及时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的价值观念,未能及时引导群众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由于资本收益率低,投资周期长、收益渠道不足等现实问题,社会资本投资信心不足,资本投入不高。”[5]资金投入力度小,投入持续性不足导致生态技术的发展速度慢,环境治理难度大,而民众对于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所享受到的绿色权利和应尽的环保义务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由生态危机演化为生存危机。”[6]

(四)开放发展的困境

开放注重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焦作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以意大利皮埃利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深圳健康元公司和中国昊华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进驻焦作。”[7]从效果来看,招商引资为焦作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焦作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从引进的企业类型来看,招商引资的企业仍以加工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高耗能、高排放类企业为主。在对外交流方面,焦作地区加紧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而缺乏对高水平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激励和引进政策滞后,以至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人才匮乏。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高新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经济健康发展。

(五)共享发展的困境

共享就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交通等社会保障体系越发完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绿色生活就成了民众的诚挚向往。焦作地区追求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部分地区的生态恶化逐步威胁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冬季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北部山区生态植被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种种现象表明,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焦作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二、提升焦作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路径

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破除发展中短板因素的制约,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当前,生态问题依然是阻碍焦作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路径成为焦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坚持科技创新,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一个四位一体、互为补充的发展理念,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焦作地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尝试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地校科技合作,创建了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原工业设计城、地理信息产业园等科技产业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东部商砼产业园5G绿色无人矿山项目获批立项……鲲鹏学院、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创基智谷产业园等加快建设,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发展。”[8]提高企业工艺装备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在文化创新方面,焦作地区大力开发文化资源,成功申遗太极拳,将太极拳文化推向世界。在制度创新方面,焦作地区出台了《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取缔了一批非法开采矿石的单位,坚决打击借修复生态之机实行非法采矿的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引导,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二)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协调发展能力

协调主要是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的。针对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的状况,焦作地区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与华为等实现战略合作,浪潮、蛮蛮云中心等建成投用,‘5G+’应用场景加速渗透,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58.3%”[9]。通过产业调整升级,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步伐。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焦作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将保护生态环境、挖掘人文古迹资源和合理开发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云台山水品牌”[10]。据统计,焦作地区201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 819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39.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0.18亿元,相当于GDP比重的17.4%[11]。真正开始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到2018年,焦作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12年的7.8∶63.4∶28.9变为5.7∶56.6∶37.7。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焦作地区仍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和产业链水平还不够高,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规模偏小等现实问题。但是,焦作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经济发展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三)修复生态环境,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主要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古代道家就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尊崇自然,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闪烁着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光芒。焦作地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制度法律为保障,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焦作市政府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同地方高水平院校的合作,致力于生态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动民众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提高治理效能。2016年以来,焦作北部山区修复生态71.5平方公里,将满目疮痍的裸露矿山变成绿波荡漾的城市屏障。大气质量、水质量明显提升,全年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生态多样性的逐步恢复,减少了焦作地区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开放发展能力

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焦作地区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产业转型,推进动能转换,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升级调整的过程中,焦作地区力争“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龙蟒佰利联钛材料绿色制造、风神轮胎子午胎技改、蒙牛百亿集群、焦作5G智慧工厂、中德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多氟多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领途御捷电动车、大咖食品一期等项目投产”[11]。从引进企业的效果来看,焦作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势头加快,逐步实现绿色发展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从引进企业的类型来看,焦作地区引进的外资企业多为绿色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此外,焦作市政府加快同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成焦作籍科技人才库,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为产业升级转型招才引智。

(五)实现全民参与,增强共享发展能力

共享是人人能够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焦作地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摆脱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焦作地区的生态发展建言献策。在持续的生态治理过程中,焦作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大气环境逐渐向好,北山地区生态多样性恢复,清洁能源逐渐替代高耗能源。生态质量的改善使得焦作地区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余永跃,雒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毛泽东研究,2017,(5):12-20.

[4]  焦作市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焦作市政府网站,2003-02-21.

[5]  耿言虎,夏涛.安徽省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挑战与应对[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8-13.

[6]  王丹,王太明.绿色发展观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之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08-112.

[7]  焦作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焦作市政府网站,2005-11-07.

[8]  焦作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焦作市政府网站,2021-05-05.

[9]  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制定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焦作日报,2021-01-25(A01).

[10]  修武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修武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11]  焦作市统计局.2019年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焦作日报,2020-05-14(A05).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