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为不教”理念下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2-03-31陈俊竹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家庭教育班级管理

陈俊竹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形成达成目标的持续性动力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阶段,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构建“微管理”课程,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管理“小社团”,优化家庭教育指导等路径入手。

关键词: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A-0061-0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18个关键能力之一。“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从过度、过量的学科培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实践、养成习惯和完善自我。长期以来,繁重的课业负担、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庭中父母的大包大揽,导致学生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缺少自我管理意识,限制了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根本在于使受教育的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教育精神和能力。教育的目的和价值,是要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人生必须是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新人生观”[1]。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从无到有、从依附到独立的阶段,可塑性强。自我管理既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助力器”,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通过构建自我管理课程,实施自我管理策略,引导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久有效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自我管理能力的英文是self-management,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目标、心理、行动等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我管理的阐述,《易经》中有“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中庸》有“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等。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管理是一个自律与内省的过程。

自我管理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己要求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时间、物品进行约束和管理。教师要把教育的权力赋予学生,让他们自觉自主地管理自我、激励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方式,为今后的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微管理”课程

学生的自主成长是一个过程,在外部环境的激发、课程活动的体验中,其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微管理”课程,设计与之匹配的表现性任务和活动,可以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习得自我管理方法,低、中年级养成好习惯,高年级初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自我教育。

“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为“微管理”课程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微管理”课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出发,基于“儿童喜欢”和“儿童需要”开发适宜的“微管理”课程。低年级开设“微管理+小绘本课程”,中年级开设“微管理+小君子课程”,高年级开设“微管理+小达人”课程。课程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目标,开发绘本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利用和优化自我管理工具支持学生“微管理”的实践和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热情,引导学生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自我管理。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在宽广的学习空间中,体验自我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微管理”课程运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管理实践中的过程和表现,借助“我的记事本”“小管家微档案”展示和“高效管理小达人”的评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二)优化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自主成长的实践场。学生的自我管理经验往往来自成人的示范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在科学、精细化的班级管理中浸润、习得、实践、成长。

1.营造班级文化,让成长可视化

自我管理是一种约束和自律,对小学生而言需要意志力和内驱力。如何培养学生自驱力?教师可以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构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的课堂管理机制,建设班级文化。人都渴望被认可、被需要、获得成就感,因此,班级管理要让班级目标和学生成长可视化,让自我管理可视化。师生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班级制度、公约,悬挂在板报和墙壁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自我管理文化的影响。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设计星级评价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以及成长的主人翁意识。

2.使用自我管理工具,让任务清单化

自我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和分配。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物品的管理都需要学生学会统筹分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和利用自我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让自我管理精细化、清单化。

班级墙壁可以设计为各小组的“成长树”,采用完成小目标贴“小苹果”,完成大目标贴“大苹果”的方法,每天评比各组的苹果,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感。运用“四象限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学生合理规劃自己的时间,强化时间观念,克服拖延,在可支配的时间里,张弛有度,平衡学习与休息。在情绪管理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绪词汇库,利用“记事本”画表情符号和记录相关情绪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学生用ABC理论调节情绪。这些自我管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也让学生的管理意识有条理且可视化,gzslib202204011442

(三)打造管理“小社团”

课间活动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学生往往在教室里休息、聊天,有时打闹也会造成不安全事故。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自控能力增强,同时也对体验性、挑战性强的活动充满兴趣。打造课间小社团,让“自我管理小达人”开设管理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方法的交流和改进。教师对班级“自我管理小达人”进行培训,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小课程。小达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特长,设计了“手账社团”“收纳社团”“健康社团”“作业社团”等个性化的微社团。利用课间时间,小达人传授自我管理经验,讲解方法,展示自己的清单和管理表格。学生实践交流、共创共享、共研共做,提高了自身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也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心智的成长及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赋能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叶圣陶先生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打得好不好,跟以后各项教育的效果大有關系。”[2]父母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溺爱与专制式的家庭教育方式给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带来很大阻碍,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协同育人。

1.开设“家长小课堂”,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培养一个具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从而使得学生自我管理在家庭中取得的效果不同。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并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教师可以利用钉钉或微信群,定期对家长进行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指导家长发掘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有些孩子自律性比较差,习惯不好,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孩子发展的潜能。家长也要发挥示范、榜样作用,通过正面管教、正向引导,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成长。

2.利用“管理手册”指导家长操作

自我管理需要家庭的监督和评估,家长可以利用《学生自我管理手册》,指导孩子合理利用在家时间,督促孩子管理好物品和情绪。如罗列一日自我任务清单,按时起床,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等等,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自我管理规则。以往家长关注成绩大于习惯,通过管理手册,家长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和目标更加清晰,方法也更加明确,进行监督和评估也有了凭据和支持。

自我管理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而学生一旦学会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将受用终身。教师要遵循“教为不教”理念,发掘和研究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积极人格和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任苏民.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J]. 教育研究, 2017(11):125-126.

[2]叶圣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J].读书,1958(6):5.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家庭教育班级管理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