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2022-03-31毛哲山
毛哲山
摘 要: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实际的测量之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的。通过对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对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健康状况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影响比较明显,而性别、政治面貌、出生年代等因素对二者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91;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291X(2022)08-0019-03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城市务工人员,具有农村户籍,在城市从事非农职业的工作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群体特征、工作期望还是发展目标上都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明显差异。全面了解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不但关系到该群体在城市生活的总体质量,而且对于有效推动其城市社会融入,实现国家倡导的人的城镇化的目标有重要价值。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和农民工输出大省,在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本文以在河南省郑州市生活的新时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于从政府政策层面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率,以及促进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综述与假设
(一)研究综述
1.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测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是他们对城市生活中的满意度与社会归属感的感知,是对自身生活的主观评价[1]。其包括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和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因素,其中生活满意度对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幸福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从事的职业、收入、工作时间、工作企业的性质、从事的行业等因素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巨大[2]。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主要从农民工的心理状况、生活状况、生活的感觉等方面进行。
2.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学者对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学、经济、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统计学认为,居民的城市幸福感与年龄十分相关[3],幸福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高收入的农民工群体的城市幸福感较高[4]。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和心理因素等因素[5]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影响也较大。
(二)研究假设
综合大量研究发现,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收入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农民工的自身因素等。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关系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情况: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状况与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态度与工作动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与工作过程中自身发展。同时,还要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社会等因素纳入到研究之中。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的研究假设。
假设1: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关系因素等对他们的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假设2: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满意度与幸福感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征,能够相互促进。但是,二者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过程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别,各个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二、调查的方法与样本特征
(一)问卷的调查与数据收集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究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关系等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以河南省郑州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在“城中村”以及农民工聚居区域,并根据当地人力资源部门介绍,选择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月。共发放问卷1 2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主要收集以80后、90后回答的问卷,一共得到1 150份样本,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5.84%。
(二)样本基本特征
本研究的问卷主要采用量表进行设计,分别从性别、教育程度、年龄、政治面貌等人口统计学要素对调查样本进行全面的分析。详见表1。
(三)分析模型选择
在本次调查中,因变量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定序变量,根据这一特征,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先引入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分析,然后依次列入经济变量、家庭关系、社区满意度等变量,使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与影响逐步变得清晰。
三、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行赋值,将幸福感的答案“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一般”、“不幸福”、“非常不幸福”赋值为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将满意度的答案“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为100分、75分、50分、25分。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幸福感的得分为69.32,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满意度68.72。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通过对二者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二者的关联度较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幸福感越高,生活满意度就越高。
从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还是比较高的,有4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在城市生活得幸福或比较幸福,但是也有41%的认为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一般。之所以受教育程度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越高,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在城市的工作性质越好。相比较而言,80后农民工幸福感明显高于90后。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分析,未婚人群的幸福感最为强烈,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家庭生活压力较小。经济收入高的务工人员幸福感也明显高于收入低的农民工。gzslib202204011237从城市生活的满意度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体现出一致性,有63%的被调查者表现出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态度。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出生时间、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呈现出正向影响。
但是,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两变量之间不同的数据关系是在自然调查的情况下得到的,不能有效反映变量之间的独立关系,需要对各个变量真实影响机制与路径进行探究,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四、模型结果分析
(一)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模型分析
在确定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之后,通过了3次模型分析,逐步引入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等相关的变量对模型进行分析。在幸福感的3次模型分析中,模型的对数似然估值(LOG Likelihood)的绝对值逐步减小,相应的伪判定系数(Pseudo R2)的值从0.04到0.06再到0.09而逐步增大。同样的,生活满意度的对数似然估值的绝对值也逐步减小,而伪判定系数的值逐步增大。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的模型拟合度比较好,将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自变量纳入之后,对因变量变化的解释能力加强。具体的回归模型分析如表2所示。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城市生活幸福感与满意度明显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就越高,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与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成正比的关系。就出生时间来看,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明
显高于90后,主要原因是80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时间比较长,工作阅历与经验比较多,经济收入也较90后好一些。就婚姻状况分析,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明显高于未婚人群,但是婚姻状态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明显的关系。从健康来分析,健康与农民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2.经济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一般能够说明农民工工作的性质和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地位;而家庭收入与农民工的幸福感关系不是十分明确。有无住房產权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在城市中有稳定产权住房的农民工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明显要高于无产权的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关系一致,即拥有住房产权者比无产权者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明显要高。
3.社会关系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农民工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呈现出正向的关系,因为人际关系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际范围,影响着农民工对二者之间的评价。
五、结论
通过对数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因素、经济收入因素、社会人际关系因素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大多数因素对二者的影响是一致的,这就验证了我们的假设1。同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政治面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生活满意度关系不是十分明显,这就验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在各种影响程度上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之间在内涵上存在差异。生活满意度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城市生活状态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差异的评价,是一种主观的认知和评价,属于人的认知层面。因此,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对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分析不能将二者等同进行使用,需要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对策,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田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J].社会,2011,(3).
[2] 刘爱玉,陈彦勋.工作满意度:农民工与城镇工人的比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
[3] 赵智晶,吴秀敏,等.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
[4] 陈婉婷,张秀梅.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0年数据[J].调研世界,2013,(10).
[5] 刘米娜,杜俊荣.住房不平等与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立足于多层次线性模型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