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2022-03-31胡欲晓

英语学习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意识项目式学习

胡欲晓

摘   要: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成长为有文化使命感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本文从文化教学实践出发,基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挖掘文化教育内涵,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引领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将品格修养外化为实践创新,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达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意识;文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其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生表现出的文化意识是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并形成品格、付诸行动。由此,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在精神内涵的感悟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梅德明、王蔷,2018)。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实施英语文化教学时,务必要针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关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同时,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等;在參与文化体验的活动中,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提高价值判断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是文化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前文化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文化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构成的综合的整体,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和信仰等(鲁子问、陈晓云,2019)。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应引导学习者通过文化体验扩展文化认知。2.应引导学习者在体验性学习中发展文化行为规则、获得文化信息、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形成个人反应,最终形成个人文化能力。3.应选择或构建不同的文化学习内容。同时,教师是文化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和合作学习的伙伴(Patrick,2004)。

然而,当前英语文化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重课内文化知识,轻实地文化体验;重外来文化学习,轻本土文化认同;重静态文化生成,轻动态文化践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在文化教学中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文化体验,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传承能力,在文化教学中落实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文化教学中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1.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对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

刘坚(2021)在研究中发现,项目式学习能为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践行提供真实场地、创设丰富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多维素养的综合提升。

纵观全球教育发展,项目式学习一直备受瞩目。项目式学习本质上是跨学科的学习(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因为“项目”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认识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余文森,2017)。《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学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教育部,2012)。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文化体验场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知识间及学习与生活间的统整和聚合(王瑛,2021),在项目探究和项目作品研发的过程中涵养文化品格,促进其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国家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创新精神和语言实践能力,实现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2.教学实践

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借助多种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去解决实际问题、展开项目探究、制作真实的作品,并公开展示项目成果。笔者与其他学科教师以科技文化节主题为桥梁,设计项目、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项目探究。学生在项目作品研发过程中创造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精神风采,构建文化品格,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次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步骤共有五个环节。

(1)搭建平台——创设文化学习情境

情境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科技文化节是北京市第四中学北海校区的传统活动之一,旨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科学精神、文化意识和家国情怀。本次科技文化节是以“新冠肺炎之我见”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学生要尝试运用生物、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地理、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班级按照学科组建项目学习小组,围绕各学科具体的活动要求完成项目任务。如:物理项目学习小组完成“为什么安全距离是一米?”实验报告;道德与法治项目学习小组进行“致敬疫情中的平凡英雄”主题人物采访与报道;生物项目学习小组通过制作展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英语项目式学习中,笔者尝试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团队合作,设计英语跨学科项目活动,以真实的社会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运用英语、生物、历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标准(见图1),以跨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英语项目学习的任务是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身边故事”为主题撰写校园公众号文章。

(2)启动项目——激活文化情感

情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驱动。项目式学习对象为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在初一学年第二学期与全国中小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停课不停学”,共克时艰。在经历居家学习、线上学习和全面复学的过程中,他们以实际行动发扬了“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由此,他们对科技文化节的主题有“实战”经验。英语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身边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历,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思考和领悟项目背景和主题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项目启动阶段,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项目式学习的本质问题,学生头脑风暴产生驱动性问题。最后各班英语学科项目小组分头讨论并确定英语公众号文章标题(见表1)。标题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学科类的,如:新冠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疫措施、人类对病毒的研究历程及成果;也具有纪实性,如:线上学习策略、抗疫英雄事迹。

(3)探寻实践——深化文化内涵体验

体验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路径。在探寻实践阶段,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制订研究方案(见表2),明确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人员分配和项目作品内涵。然后教师到各项目小组观察和了解学生研究方案的落实情况与进度。根据学生所需,教师为学生搭建文化学习的“脚手架”,利用校内学科和家长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家长进课堂”开展《身行一例——致敬抗疫英雄》讲座,历史学科开展《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讲座,生物学科开展《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讲座,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说明文写作》讲座,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公众号内容制作》辅导课等,为学生提供信息渠道、知识支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过程性体验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和落实项目探究,有益于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现状和中国精神,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作品创新的思考。教师全程参与项目小组的各项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加强学生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和中国精神内涵的理解,进而形成文化立场和中国立场,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品行作好铺垫。

(4)研发作品——形成文化品格

品格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目标。研发阶段是项目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创作项目作品,即撰写公众号文章的过程。教师将评价贯穿项目作品研发的始终,采用过程性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主要有三种方式:①记录项目作品创造过程的学习档案,包括项目作品制作步骤和相关技能运用的记录;②提炼经验的反思日志,学生反思涉及以下问题:How will I inspire my readers as I create this project? What do I hope my readers learn from my project? Did I take any risks? Did I try anything new to create the project? How can I cooperate with my teammates? What do I need to work on? How will I do it? ③促进协作沟通的同伴评价。

评价过程促进学生与自己对话,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与同学对话,鼓励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主动交流、共同发展,增强合作和创新意识;与真实的作品对话,引导学生基于驱动性问题、作品制作步骤与反馈分析,建立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现实生活对话,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作品,表达理想信念,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实现文化品格的建构。

(5)展示作品——实践文化传播

传播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行为。项目作品展示是为了鼓励学生用英语向外界阐述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和身边故事,将文化品格外化为文化行为。学生以校园英文公众号文章的形式呈现项目的最终作品,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校外英语爱好者阅读。学生撰写的公众号内容新颖,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展现了时代风貌(见图2)。

项目作品展示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项目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一方面,通过读者的反馈和评价,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小组成员通过分享项目学习的收获,提升认识,为新的项目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产生了以下心得和体会:

负责制作公众号病毒模型的T同学:面对疫情的突然暴发,科学家和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勇敢的“逆行者”。课内学习让我对病毒的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模型,最终用黏土成功完成了模型。

公众号主编J同学:我在搜集和整合材料的过程中,关注了更多的新闻报道,“中国速度”最令我感动,让我体会到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此外,作为主编,在团队合作中我的交流沟通和组织规划能力得到了锻炼。

实践效果

1.培养学生文化品行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將主题语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文化体验中形成文化立场和文化认同,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研发项目作品和展示成果,加深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增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使命感,在文化实践中将内化于心的文化价值取向外显于行。

2.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获得了可迁移的知识和能力。学生通过相关学科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创意。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发挥自身学科特长,撰写公众号文章。项目作品包括学生创编的文案、自制的病毒模型、自创防疫定格动画并使用变声器配制音频、手绘宣传画、使用绘画软件绘制图片、拍摄防疫主题视频并配以英文字幕、线上学习经验分享等。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3. 落实综合育人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学通过学科整合做到综合育人。一方面,教师能做到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自己的学科背景,主动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相互独立和割裂的状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加工和整合,为学生设计并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助力学生形成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的教学活动中,项目式学习能发挥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学科间综合的育人功能,统一育人目标、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形成素养、发展素养。

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积累和理解、内涵挖掘、认识提升、素养内化、品格形成的复杂过程;是学习与感悟、运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的认知与行为过程(文安强,2021)。在文化教学中,英语教师实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尝试学科间整合和课内外整合,从而形成校内育人合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育人能力,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促进学生形成文化品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Patrick, R. M. 2004.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坚. 2021. 5C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指南针[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鲁子问, 陈晓云. 2019. 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教育实践路径[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梅德明, 王蔷. 2018.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瑛. 2021. 初中英语主题式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思考[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9): 29—33

文安强. 2021. 从获得文化知识到发展文化意识:问题与改进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3): 17—23

余文森. 2017.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文化意识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