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神论”刍议国产美术片的传统文化溯源

2022-03-30王箫音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溯源传统文化

摘  要:美术片是以“美术性”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使其具有强烈东方美学意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从传统绘画理论——“形神论”的角度,阐述国产美术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并从“以形”和“写神”两方面探讨美术片的民族艺术形式与哲学精神的表达,揭示了“以形写神”的表现形式所奠定的美术片美学发展的新范式。

关键词:形神论;国产美术片;传统文化;溯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字化时代国产动画传统文化溯源与重构研究”(2017SJB1814)研究成果。

一、“形神论”与国产美术片的文化渊源

“美术片是中国专有的特殊的电影形式,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国际上统称为‘ANIMATION’。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手段来表现创作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1]国产美术片产生于中国近代美术发展相对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层出不穷,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下,美术片是外来输入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对美术片的创作从外在模仿到文化自觉,尝试运用传统绘画的手段表现美术片的造型,使得中国美术片的创作带着强烈的中国画的意味和民族画的“基因”。

美术片是以“美术性”为特征的影视类型,而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使其具有强烈的东方美学特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因此,国产美术片的文化审美具有强烈的美术性,这种美术性是地域性的民族审美方式的表达,诠释了中国绘画精神的审美情趣。国产美术片的美术性的形成和发展,受文化形态意识和创作者美术经历的影响,美术片从输入式模仿走向民族化的獨立创作,经历了从形式的探索到内在精神的传达的转变。早期美术片的创作主体主要是近代著名的美术家,他们参与到美术片的编剧、造型设计,对美术片的形式进行民族化的设计。美术片的创作和探索成为了中国学派发展的源头,民族化的美术创作为中国学派的审美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神论”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以及东方艺术美学认知的理论基础。“形神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形神兼顾,舍形何以求神。“形神兼备”是中国一贯的艺术传统,最早出现在《周易》以及道家学说中的哲学范畴,强调“神”对“形”的超越与统领作用。“形神论”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核心,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摹拓妙法》云:“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顾恺之又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指出,准确抓住人物的形貌特征是最大限度表现人物性格(即传神)的关键。顾恺之在《淮南子》“神贵于形也,主张神主形从”论述形神关系的基础上,从人物画角度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形”是艺术表现对象之外形或现象的一面;“神”指艺术表现对象之内在精神、本质的一面,这最终形成了对中国绘画艺术影响深远的“形神论”。

从“形神论”到中国学派的美术片,从艺术形态的发展上看,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出“美术片”的是东影厂长袁牧之于1947年提出的“七片生产”的口号,此后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2]。美术片主要从美术性与电影性两个角度考虑,以至于后期一直被称为“美术电影”。中国学派的动画地位奠定以来,美术片强调艺术形式,以美术性为主,同时具备民族特性、写意性、程式化、“寓教于乐”等属性。可以说,美术片是运动的中国绘画与民族形式的结合,承载了中华民族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形写神的主张运用到了中国早期美术片的风格表现与创作中。美术片从创作之初,就突出了美术性的特点,其美术性最早体现在绘画性,中国绘画的美学特色充分展现在美术片中。美术片追求的美术性是中国绘画与民族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民族风格的运用,强调艺术形式、技术、文化的结合,实现形神兼备的虚拟化设计,取法自然,高于现实想象力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核心;在艺术美学表现上,充分运用了“形神论”以形写神的美学观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往往需要从生活中去提炼创作形象和内容[3]。

从形神兼备的角度来评论中国的美术片,追溯其绘画文化的渊源。一是早期对动画本体的认知。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希望表达中国艺术的美学思想。因而中国早期动画定位为美术片,通俗理解就是“动起来的画”,虽然不利于对影像动画及电脑动画的理解,但是中国早期美术片中的造型设计的确从中国画、敦煌壁画、民间艺术中汲取大量的艺术营养,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学派。“形”可以理解为承载艺术表现形式的具有技术属性的各种载体、技法,包括中国原生态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而“神”是一种“有效的组合”,通过形式的组合表现内涵和精神。二是美术片艺术审美受到中国绘画美学的影响。特伟在《美术电影创作访谈》中说:“我们的导演大多出身美术队伍,喜欢在美术形式上做各种探索,这是自然的。”这里的美术队伍是指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的艺术家,在艺术形式的探索方面注重抒情与意境的表现,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民族文化元素。靳夕在《美术片的艺术虚拟》一文中,认为美术电影是“想入非非”的艺术,美术片的特点是“不适于追求形体和动作的如实感,而却适于形体和动作上的虚拟和夸张”,同时提出美术片不仅具有变换和夸张的形式,也包括创造抒情深邃的意境。中国的美术片从“形”到“神”都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奠定了中国学派动画的艺术底蕴。三是在社会政治环境与体制需求影响下,美术片受到了苏联动画的影响,开始借鉴和继承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美术片对形式的追求顺应了当时民族文化的复兴的趋势,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指引下,特伟提出了国产动画要“探民族形式之路”,而当时的国产动画主要是美术片。可以说,早期的美术片一直流淌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血液”,携带着中华民族艺术的“基因”。

二、美术片的“以形写神”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

(一)美术片的“形”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与民族艺术的传承发扬

美术片的“形”主要是指其造型表现,倡导民族艺术形式表现。“形”注重广义上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的结合,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动态继承和发扬。

中国绘画讲究线条,线条的表达是中国绘画的“灵魂”。中国绘画对线条的表现变化丰富,现代著名美术大师潘天寿说:“画者,画 (划) 也,即以线条为巢,而成其画也。”中国绘画的传统线条包含着画家的主观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不同,运用的线条也变化无穷,被称为“十八描”。绘画的造型以线条“传万物之神”,表达时代与民族的气质,以线条来表现自然美在画家内心引发的审美感受,艺术形象的神韵正是在对线条的运用中显示出来,这是中国画的特征[4]。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技法在美术片造型创作中得到充分借鉴,美术片中造型的线条借鉴了中国壁画“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线条夸张、飘逸、劲健,尽显“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的神韵。如《哪吒脑海》中哪吒的造型,造型飘逸,《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天宫仙女彩带飞舞,都借鉴了壁画人物飘逸的造型特点,线条一波三折、变化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工笔绘画的艺术特征。水墨风格是美术片的又一创造,强调中国文人气息与自然的融合,运用黑白的水墨语言,表现了高雅灵动的东方神韵,集中体现了对中国绘画美学的继承与发扬。《山水情》中对泼墨的山水与琴师的勾勒,展现了仙风道骨的文人氣质,在自然与琴声的呼应之下,把文人情怀发挥到极致。

美术片注重对民间艺术的综合运用,“形”多运用高度装饰化和符号化的造型,中国传统色彩关系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性。美术片在塑造人物造型时,通过外在的符号化形象来表现内在的精神。造型方式主要是从整体概括,给人一种符号特征。如《三个和尚》中对三个不同形态和尚的设计,突出了人物体态特征,深入表现其内在的心理。再如《大闹天宫》中对太白金星的面部设计,表现出“由”字脸型的结构特征,源于“相法”的“三庭五眼”,用汉字字形来归纳概括人物的脸型。孙悟空的造型有对敦煌壁画飞天形象的借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装饰性。运用民间的色彩体系对角色进行脸谱化的拼接与色彩分割,在色彩上赋予京剧中人物脸谱般善恶分明的隐喻意义。对玉皇大帝的设计,吸取了民间天神、财神、天官的形象特征,突出大众认知的白胖臃肿、养尊处优的形态特征。

(二)美术片的“写神”是对中国传统美学阐释与哲学精神的表达

美术片的“写神”在中国画对“意境”与“神采”的表现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国画通过线性造型与中国画的笔法表达意象化的客观事物,以中国绘画的“写神”精神传达意味,既真实又不缥缈。美术片的意象化使中国学派的美术片呈现出地道的东方审美的意境,通过美术片来传承和发扬中国的审美精神,是“写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画意境的产生,与老庄哲学息息相关,是古代文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诠释。国产美术片的“传神”继承了东方美学中文人绘画的特点,从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中寻求东方传统美学与民族审美的融合,体现中国美术片的视觉美学。这种美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对民族性的审美认知上,进行意象化的表现;二是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是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水墨动画是中国美术片中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中国的水墨技法运用到动画设计中,并进行夸张和变形,把水墨画中的虚空和留白融入到动画表现中,造型上结合了水墨的笔法,表现出中国水墨动画特有的动态意境美感。《山水情》中的琴声与自然中风动、鸟鸣、水流、猴戏等声音相融合,体现了山水间的宁静致远,将山水之情与人的情感相互交织,凸显了人文情感,体现了豁达的意境与心灵的恬淡。《山水情》的“传神”寓情于景、虚实相间,集中表达了我国朴素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展现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及“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三、结语

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形神论”探讨国产美术片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表达,揭示了中国绘画与国产美术片的发展之间密切的联系。“以形写神”的表现形式奠定了美术片的美学新范式,需要在新时期发展国产动画的过程中进行传承和发扬,更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中,挖掘新的表达时代内涵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电影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49.

[3]张贝贝.“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浅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4.

[4]黄东明,周世华.浅析中国动画电影《火童》的线条艺术[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9):112.

作者简介:王箫音,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溯源传统文化
敦煌藏医文献中的“达尔甘”病溯源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有机RFID标签在农产品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箪瓢陋巷”典故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