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体育赛事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3-30黄路萍

体育时空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

黄路萍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07-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社区赛事发展困境进行研究。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困境有:管理主体的责任缺失;缺少专业的组织管理人才;尚未形成浓厚的社区体育氛围;活动场地设施有限。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原因的同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举措来解决: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条例;与高校或企业合作,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体育氛围;完善场地设施,与第三方合作,进行场地租赁。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赛事  赛事发展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中强调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提出了多种方式发展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享共建,全民健康”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的主题。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成为了当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在倡导全民健身的社会,社区体育成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的主阵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居民群众对体育的爱好也逐渐被激发出来,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赛事的热情也被不断激起。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壮大,管理趋向规范,力量不断增强[1],社区体育赛事也在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社区体育赛事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社区体育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社区体育赛事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种,社区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地,社区体育的开展推动着群众体育的开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正在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生活,社会对体育竞赛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社区体育竞赛正是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参与体育竞赛的重要形式。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社区体育竞赛,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参与社区健身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2]。

二、社区体育赛事发展的困境

(一)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但主体治理能力尚未充分发挥

我国的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分布广、种类多[3],无论是从完善基层体育治理体系而言,还是从社区体育服务而言,社区体育社会组织都是体育服务的主体之一,社区体育社会组织要经过能力提升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的体系也随着不断更新完善。但由于人处于政府管理之下,既有体育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基层的党委组织部门也进行管理,多重主体管理下,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政府主体管理的传统思维惯性尚未消失,政府主体部门并未明确赋予多元社会主体与之对应的权利与义务。多元主体依附于或者受限于政府部门,自我能动欠缺,多主体间行为联动不足。对于体育部门来说,由于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重点仍然在竞技体育,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上面,所以对于社区体育赛事的投入力度较小,管理力度不够;对于基层的居委会来说,由于政府对社区体育的关注度不够,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因人力、物力、财力受到限制,对于赛事活动的组织也受到限制;对于自治主体来说,由于居民的生活水平层次不齐,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居民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关注度还不够,也无法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治组织来筹划一系列的社区体育赛事活动。

(二)基层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的都缺乏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人才,虽然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但实际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却很少。社区体育公共空间先行供给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社区体育发展对空间的潜在需求,加之在法律上没有给予社区体育公共空间明确的定位,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也没有刚性的供给制度,使得现有的空间供给难以满足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门槛较低,审核的标准也较低,因此报考人数较多,通过的人数也多,所以社会指导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但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门槛低,其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比较低,影响着其从事相关工作。虽然社区体育赛事是小型的赛事活动,但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度却很高。体育项目本身就是一种技能型活动,对技术的要求就比一般的娱乐活动高,其次赛事活动从筹划、组织、开展到收尾等过程中有着繁琐的任务,需要专业人员来解决。

(三)尚未形成浓厚的社区体育氛围

社区体育氛围的形成需要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着共同塑造。因社区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如医疗保障,组织起来相当麻烦。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社区管理者的社区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组织行为很少。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休闲时间的不同,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数量,时间也较少,对体育的热情也不够,因此社区的体育活动氛围不够浓厚。但反过来看,社区是居民除了必需的时间安排以外,所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如果社区管理者重视社区的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必然会逐步吸引社区居民的注意,从而吸引居民参与社区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之中,慢慢营造出社区体育的氛围。

(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呈现分散、零碎状态,并且受制于体育、医疗、卫生保健、养老、娱乐、休闲等公共资源短缺的问题。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的载体,很多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都对场地有要求,如果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较為完善,就有利于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如果场地不够完善数量很少,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里的体育设施常见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如单双杠,或者一些娱乐设施,如滑滑梯、秋千等,少数社区配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地。但这些器材、场地对于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多种人群的体育赛事来说还远远不够。

三、推动社区体育赛事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格局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一方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面对社区体育管理主体多元,但权责不清晰的现状,理清各主体之间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界限,打造政府引导,基层领导,居民参与自治的管理格局有利于管理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赛事活动。

政府主要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障社区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如举办马拉松赛事,需要政府与交通部门,医疗卫生部门,消防部门进行沟通,做好赛事保障。基层管理部门,如社区居委会则主要负责社区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赛事活动的组织,定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再者是与学习或体育场馆进行沟通合作,解决赛事开展需要的场地,人才等资源问题。居民参与自治方面,则可以让社区中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活动,有一定体育技能或者居民信任度较高的人员参与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上传下达,对工作开展进行宣传,反馈居民的意见、建议,能让管理者真正了解居民的需求,按需供给,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治理中提升非行政主体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行“小区协商”“居民协商”制度,充分利用智慧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展开主体间的互动,实现共同治理。

(二)引进专业人才

随着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体育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培养体育人才,其中社会体育专业便是为开展群众体育培养人才所设置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专业的人才,但是没有用到对应的位置。要打破这种局面,可以直接与高校合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达到共赢目的,留住实习过程中表现好的人才。再者可以将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外包给体育公司,让第三方机构来为社区组织相应的活动,提供专业的人才。群众体育赛事服务外包能够减轻政府办赛负担,有效开展赛事并提升办赛质量,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体育赛事运营商通过开展群众体育赛事的方法获取经济效益。

(三)多途径营造体育氛围

体育氛围的营造主要还是得依靠社区管理者的努力。社区管理者平时可以在公告栏张贴一些体育锻炼的好处的小贴士,或者是一些体育新闻,慢慢让体育出现在居民的生活圈中。另外,还可有针对地开展家庭间的亲子活动或者是定期开展青少年中高考体育项目的指导活动,让居民接受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习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从而营造体育氛围。

(四)多途径解决场地设施问题

由于土地資源的珍贵性、社区定位的不同,以及设施规划的问题,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少,不能够满足赛事活动的开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是建造或者改造,二是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创编体育活动,三是租借场地。建造体育场地设施的难度系数太大,因此不是最佳的方式,改造场地的可行性较大,比如在篮球场装上可移动乒乓球桌,在举办篮球赛时,移开乒乓球桌,需要使用乒乓球桌时进行简易安装。但这种方式不能够同时满足篮球和乒乓球爱好者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还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根据场地器材设施创编体育活动,能够将现有器材的使用率提升,开展一些趣味运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但对与居民的一些运动需求还是不能够很好满足。对于社区不具备条件的比赛的举办,可以和周边的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租借场地以保障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的赛事活动进行场地租借能够最大化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赛事活动。以上三种途径都能够在某种情形下满足居民的一定的需求,管理者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决策,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四、结语

社区体育赛事是发展群众体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社会大众体育爱好的重要发展途径。社区体育赛事的发展既需要政府在组织管理上放权,也需要政府为其发展做好保障。社区体育需要政府、社区、居民同心协力一起合作,开展又好又丰富的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居民的体育生活,锻炼身体。

参考文献:

[1]冯剑.群众体育赛事从管理到治理:动力、逻辑与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3):334-337.

[2]杨光,南尚杰,李松洋.我国群众体育赛事治理困境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08):59-64.

[3]舒宗礼.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6,36(06):3.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发展机制研究
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
我国青少年球员培养模式的思考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阜新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