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泰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对比分析
——以2016 年和2021 年的调查问卷为样本

2022-03-29玮,徐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项文明绿色

贺 玮,徐 岩

( 泰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271021)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 -05 -01(2)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而且时间紧迫。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09 -11(1) .。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青年大学生将来不仅要实现其个人价值,承担起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义务,还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担当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重任。因此高校除了要教给大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大学生在生活中及今后的工作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 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3)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 -05 -20(1)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广泛充分参与。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作为今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全球气候变暖已基本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2015 年12 月12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4)新华社. 背景资料:《巴黎协定》及其生效程序[EB/OL].[2016 -04 -23](2021 -08 -16) . http: //www.gov.cn/xinwen/2016 -04/23/content_5067184.htm.。那么《巴黎协定》通过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2018 年10 月8 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发布了《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5)姜克隽.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6) :640 -642.,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升已经达到1℃左右(6)李慧,唐淼.《IPCC 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引关注0.5℃,可能带来更多风险[N].中国气象报,2018-11-21(3) .。2021 年8 月4 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了2021 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20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 年至1900 年平均值) 高出1.2℃(7)卢健,王美丽.2021 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 专家从气候系统多圈层解析蓝皮书[EB/OL].[2021 -08 -05](2021 -09 -01) .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www. cma. gov. 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108/t20210805_582404.html.。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了不到三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2 度! 与2018 年前相比,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显著加速! 笔者据此做一个简单推算: 如果放任全球平均气温照此速度继续攀升,那么2026 年前,全球平均气温就将超过1.6℃,突破《巴黎协定》1.5℃的温控目标;2032 年前,全球平均气温就将突破《巴黎协定》2℃的温控目标,这将大大早于全球科学家及气候大会谈判者期望的“力争在本世纪末时,使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革命之前相比,升温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8)孙楠,张格苗,张静.“温控2℃目标”系列报道( 一) 为什么是2℃[N].中国气象报,2015 -04 -14(3) .。IPCC 曾发布报告详细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安全的影响,称“气温升高很容易造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影响,这包括海平面上升导致死亡和疾病增加、食品安全、内陆洪灾、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9)田泓,李应齐. IPCC 报告:气温上升将带来8 种主要风险[EB/OL].[2014 -04 -02](2021 -08 -16) .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http: //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hbh/2011xdtxx/201404/t20140402_242252.html.

事实上,在2020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的背景下,进入2021 年后,全球多地已经出现了诸如极端寒潮、极端降雨、高温热浪等罕见极端天气,相关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 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必须加强各国政府间合作,只有世界各国尽快采取果断措施,在全社会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低碳减排,方能有望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地球家园。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继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在应对气候变化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2020 年9 月22 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10)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 -09 -23]( 2021 -07 -1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 //cpc.people.com.cn/n1/2020/0923/c64094 -31871240.html.。

我国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需要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11)习近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N].人民日报,2021 -03-16 (1) .。今天的大学生是今后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通过他们对其家人朋友形成正面影响,对于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进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二、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质量

由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编制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 》倡议:对标《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 试行) 》,适时组织开展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掌握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行为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工作(12)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 》的通知[EB/OL]. [2021 -02 -23](2021 -08 -05) .https: //www.mee.gov. cn/xxgk2018/xxgk/xxgk03/202102/t20210223_822116.html.。因此,调查研究对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2016 年6 月,笔者就曾组织调研小组对驻泰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实地问卷调查。2021 年6 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笔者再次对驻泰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同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2016 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五年来驻泰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以便掌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与2016 年问卷调查( 以下简称“2016 调查”) 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如问卷星等专业问卷调查平台,为了尽量避免因调查方法不同带来的误差,本次调查与2016 调查一样,仍然采用了现场发放纸质问卷、请大学生们现场答卷然后现场收回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大部分与2016 调查相同,仍然是44道题目,不同的是,根据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本次问卷中用6 道新题目替换了上次问卷中现实意义已经较小的6 道题目,被调查的学生在性别、年龄、生源地、专业、年级等方面对驻泰高校的大学

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13)贺玮.驻泰高校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05) : 136 -144.。由于篇幅所限,部分题目不在本文讨论分析范围。

三、以2016 年和2021 年调查问卷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将2021 年调查结果与2016 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但某些方面的节约行为有所弱化;学校教育作为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主渠道作用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大幅提高。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拥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先导。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8.81%的大学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与自然相处时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2016 年的96.91 %相比提升了1.9%,说明五年来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拥有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大学生已经占到绝大多数。

“你认为对我国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应该是谁?”是一道多选题,有A 政府、B 企业、C 环保部门、D个人四个选项。本次调查中,82.58%的大学生选择了全部选项ABCD,2.86%的大学生仅选择A 政府,0.95%仅选择B 企业,0.48%仅选择C 环保部门,3.34%仅选择D 个人,另有9.79%的大学生选择了4个选项中的2 -3 项。与2016 调查相比,选择全部选项的大学生人数增加了13.10%,而单独选择“政府、企业、环保部门、个人”各项的则分别减少了0.65%、1.52%、1.79%、4.7%,选择了4 个选项中的2-3 项的人数也减少了4.44%,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具体数据信息见图1。

图1 你认为对我国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应该是谁

从图1 还可以看出,两次调查结果有一个共同点,即五年前后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选择倾向是相同的。具体来说就是,按照选项人数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两次都是ABCD >2 -3 项>D >A >B >C,在仅选择一个选项的大学生中,认为个人应对我国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人数最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许多大学生已经深刻认识到个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巨大。

关于大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观意愿的三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91.61%的大学生认为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与大学生关系密切,比2016 年的84.74%增加了6.87%。有95.4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保护环境约束自己的欲望,改变生活习惯,甚至付出一定辛劳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比2016 年的92.99%增加了2.45%。当周围人不注意环保时,有80.82%的大学生表示仍然会选择环保,比2016 年73.20%增加了7.62%;有15.83%的大学生表示虽然心里想注意环保,但会有从众行为而不注意环保,这一数值比2016 年的22.27%降低了6.44%; 仅有3.36%的大学生表示没必要环保,比2016 年的4.53%减少了1.17%。以上对比结果表明,愿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愿意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还有少数学生意志不够坚定,容易有从众行为,也有极少数大学生环境责任意识较差,需要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作出更大努力去教育引导。

以上对比结果显示,五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教育,驻泰高校大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巩固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被大学生普遍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观意愿普遍提高。

(二) 大学生某些方面节约行为有所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跃升。2019 年,我国人均GDP 首次突破1 万美元;2020 年,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中,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有无变化? 本次调查同样从节水、节电习惯、如何看待食品浪费、如何看待过度消费等七个方面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否绿色低碳环保进行了调查。

注:由于此题为多选题,每个选项下的人数均为答案中包含该选项的全部人数图2 大学生的用水习惯

1.关于用水习惯

“生活中,你经常做以下哪些事情?”是一道多选题,共有ABCDE 五个选项,分别是: A 洗手时一直开着水龙头直到搓完肥皂洗完再关,B 洗手时适时适度打开水龙头,C 看到水龙头白白流水会随手关掉,D 面对一些浪费水的人,用适当的方式制止其行为,E 没有考虑过以上事情。

对于这一题,大学生们的选择多种多样,数据对比如图2 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选项中包含A 的大学生2021 年为11.64%,比2016 年减少了5.06%,此结果说明有节水习惯的大学生增多了;但奇怪的是,选项中包含B 的大学生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而是与2016调查基本相同;更让人震惊的是,选项中包含C 的人数只占61.76%,竟比2016 年减少了5.04%,即2021 年有近40%的大学生即使看到水龙头白白流水都不会随手关掉! 说明虽然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主观意愿普遍提高了,但大学生的实际节水行为却存在矛盾现象,有些方面有所提高,有些方面却在弱化。

2.关于节电习惯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14)习近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N].人民日报,2021 -03-16 (1) .,也将为如期实现碳中和打下重要基础。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节能降碳。对大学生而言,节电是与自己生活最密切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节能行动,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看到空教室里亮着灯或开着风扇,你会随手关掉吗?”对于这一问题,有36.58%的大学生表示“每次都关”,比2016 年提高了2.97%; 有32.5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关”,比2016 年减少了9.32%;“每次都关”和“经常会关”两项合计,本次占比为69.12%,2016 调查占比为75.47%,比2016 调查减少了6.35%;选择“不会关”的大学生比2016 调查增加了0.8%;数据表明,在人走关灯关风扇以节约用电这方面,五年后,大学生的节电行为也减弱了。详细数据对比见图3。

图3 大学生是否会随手关闭空教室里的灯或风扇

3.关于食品浪费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自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5)寇明.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础[EB/OL].[2021 -04 -08]( 2021 -08 -22) . http: //www. gov. cn/xinwen/2021 -04/08/content_5598453.htm.。但粮食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特别是在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气候变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粮食安全对于有着14 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你如何看待食品浪费?”是一道多选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

A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必须杜绝浪费

B 崇尚节俭、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

C 食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食品浪费就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D 自己花钱买来的食品,是否浪费与别人无关

E 自己不浪费食品,别人浪费与我无关

笔者将ABC 称为正面选项,DE 称为负面选项。本次调查有98.34%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选择了A、B、C 三个选项,比2016 年提高了3.49%,说明大学生节约食品的意识有了提高。但与此相矛盾的是,选项中包含D 项“自己花钱买来的食品,是否浪费与别人无关”的大学生人数占比5.23%,比2016年的2.68%提高了2.55%,高出了近一倍; 选项中包含E 项的大学生占5.7%,比2016 年高出了2.61%;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节约食品的行为比2016 年弱化了。

4.如何看待过度消费

“你如何看待过度消费问题”也是一道多选题。本次调查有82.69%的大学生选项中包含A“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反对过度消费,并愿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2016 调查的74.43%提高了8.26%;但选项中包含B 项“目前没有过度消费的能力,但即使有此能力,也愿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大学生人数为64.66%,比2016 调查的64.95%减少了0.29%,说明如果有了过度消费能力后,仍愿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学生人数与2016 年相比,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拥有高消费能力的人数会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选项中包含C 项“如何消费是自己的自由,不想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别人也无权干涉”的大学生为4.33%,比2016 调查的9.48%降低了5.15%,这一降低是正面信息,值得欣慰。

(三) 学校教育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渠道作用有所下降

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 》指出,要“集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6)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 年) 》的通知[EB/OL].[2021 -02 -23]( 2021 -08 -05) . https: //www. mee. gov. cn/xxgk2018/xxgk/xxgk03/202102/t20210223_822116.html.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理应发挥主渠道作用。事实上高校的这一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如何呢?

“你一般从哪些途径获得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是一道多选题,包括A 课堂上、B学校宣传、C 电视电脑、D 报刊杂志、E 其他五个选项,大学生们选择的排列组合很丰富,多达23 种。对这些排列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让笔者很是忧虑。选项中包含“课堂上”和“学校宣传”的大学生人数占总数的59.26%,比2016 调查的77.73%下降了18.47%,其中选项中包含“课堂上”的大学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4.13%;选项中包含“电视电脑”“报刊杂志”和“其他”选项的大学生人数占总数的69.47%,比选项中包括“课堂上”和“学校宣传”的大学生人数(59.62%) 高出近10%。

以上数据表明,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方式等知识的获得所起作用与2016 调查相比大幅下降,与当前其他途径相比差距也不小,特别是课堂教学所起作用远远低于预期,这说明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与之前相比下降明显。

(四) 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大幅提高

或许正是因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驻泰高校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有效措施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与2016 调查相比显著提高。2016 调查只有5.36%的大学生选择了A“增加相关课程”,本次调查中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占比达到了47.00%,增幅高达41.64%! 选项中含有选项C“组织环保社团”的占比为34.29%,比2016 年高出了2.95%;选项中含有D“加强校园监管”的占比为41.49%,比2016 年的5.57%也有了大幅增加,而选择B、C、E 项的大学生增幅均为2%左右。

以上数据表明,希望通过增加相关课程和加强校园监管来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大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增长,增长幅度是本次调查中最高的,表明了大学生强烈期望加强学校相关教育。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比分析结果,为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水平,笔者认为驻泰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 改革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视角和方法

1.既要重视理论宣讲,也要重视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指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并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真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指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循环利用水资源、人走要关灯关电、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垃圾要分类、避免餐饮浪费、力戒奢侈浪费等。正如前面调查结果所显示,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已经普遍提高,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节水节电等生活细节上,节约行为不但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下降了。实际生活中这种“高认知、低践行”矛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重视理论宣讲而忽视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指导有关。没有老师们的重视和一再督促,许多大学生们是很难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具体行为的,所以要在课堂上、在其他的教育环节中,持之以恒地重视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要讲清楚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关系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但作为有着14 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17)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81.。作为目前已知适宜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地球上已有70 多亿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也将持续存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等风险正在威胁着人类。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不仅要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更要真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要讲明白新时代“崇尚节约”不只是个人省钱与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我们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节约标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节约意识开始淡薄,奢侈浪费现象逐步显现并在某些领域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节约教育的着力点应进行改变,节约不再是因为缺吃少穿,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或家庭省钱,而主要是因为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排降碳、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就是说节约不再仅仅是个人或者小家庭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教育学生抛弃狭隘的自私自利观念,激发起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二) 在思政课程中开足开好生态文明教育系列专题

要使当代大学生做到居安思危,高校重任在肩、义不容辞。从调查结果看,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方式等知识的获得所起的作用与五年前相比反而降低了,与当前其他途径相比也有明显差距,特别是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明显低于预期。这应该与近年来网络发展迅速、大学生获取资讯更加方便快捷有关。但即便如此,这种状况也与高校的职责使命不符。高校应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开足开好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专题,回应大学生对“增加相关课程”的期待,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践行能力。

一是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二是要从教学目标、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生态文明教育系列专题,不仅要进行理论宣讲,还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把生态文明意识更好地传授到大学生心中,并努力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三是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环节,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与相关部门、社会各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大学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四是组织大学生就全球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搜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挑战,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三) 通过课程思政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12 -09(1) .高校除了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外,还应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一是从学校层面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从学校全局出发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经费,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课题申报等,鼓励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任课教师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授课体系之中。二是教师层面应重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到生态文明教育上,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任课教师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强化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就能将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大大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 创建绿色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绿色自觉

全校各部门积极参与,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导大学生形成绿色自觉。一是各二级学院可以根据本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开设可供学生选修的生态文明类课程;二是校团委或各二级学院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团队优势或学科优势举办一些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活动,如邀请生态文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报告,向大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以从校园规划、校园制度、校园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大学生日常活动空间融入生态文明元素。如在教学楼走廊悬挂相关绘画作品,在自来水龙头处、照明灯或风扇开关处贴上温馨提示,在餐厅电视中播放相关视频等,持续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和提升;四是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如配备覆盖全面且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等。多措并举,使大学生既拥有越来越坚定明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又有可以切实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现实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如期实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及工作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能力,并通过大学生影响带动他们的家人朋友。高校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一道,通过深入学习并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尽快在我国建立起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为如期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选项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对不文明说“不”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