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切开结合镜下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2022-03-29索艳晖李渊深谢延平李青山陈轩陈俊霖谷佩峰李晓楠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髌骨半月板关节镜

索艳晖,李渊深,谢延平,李青山,陈轩,陈俊霖,谷佩峰,李晓楠

(邯郸市中心医院运动损伤关节镜科,河北 邯郸 056001)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65%[1]。髌骨为膝关节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有着重要的生物力学性能,髌骨下极骨折伤后会导致伸膝装置连续性丧失及创伤性髌股关节炎,进而影响膝关节的伸屈功能,甚至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两种。手术包括钢丝张力带、空心螺纹钉或髌骨钉、钢丝或钛缆环扎等内固定方法,多需要二次手术去除。手术切口有横形或纵形,均长10 cm左右,创伤大,剥离广。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院将关节镜下微创锚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髌骨下极骨折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髌骨下极骨折患者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35~64岁,平均(45.2±1.5)岁;均为单侧髌骨下极骨折,右侧19例,左侧10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击打伤1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倒伤13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20例,Ⅴ型9例。伤后距离手术时间2~7 d。术前检查患膝肿痛伴活动受限,常规行X线及螺旋CT检查示髌骨下极骨折,多伴有粉碎,同时行MRI检查以排除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的合并损伤。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屈膝90°充分拉长股四头肌后再上止血带。取髌前内、外侧横切口各约1 cm,行镜下探查所有患者均无叉韧带合并损伤,若合并有半月板等损伤可同时处理。探查髌骨骨折的关节面,先将2枚锚钉交替拧入近心端的骨折块内,再于髌骨下极处做长约4cm的横形皮肤切口,暴露出髌韧带表面深筋膜组织,用2.0 mm的克氏针自髌骨下极朝向头侧,多点钻透远心端的骨折块至关节腔内,即钻成两排共约4~6个骨孔(见图1),镜下借助带有长线圈的香蕉拉索(见图2),将锚钉的8根尾线逐个拉至髌骨下极处的髌韧带表面。保持膝过伸位,髌钳复位良好后将锚钉尾线收紧打结(见图3)。镜下观察髌骨骨折对合平整,无裂开松动。全程无需术中透视,手术时间约45~65 min,出血量约30 mL。

1.3 术后处理 术毕患膝加压包扎,以表盘式有限活动支具固定于伸膝位。当天疼痛减轻后,开始踝泵功能练习。术后7~10 d开始被动屈曲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15 min,屈膝角度逐渐增加。术后2周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可扶拐部分负重。4周内屈膝角度不超过90°。满4周后去除支具,逐渐开始主动伸、屈膝关节。6周时复查X线片显示对位良好后,去拐完全负重。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6±1.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未出现骨折再错位、锚钉松动、感染以及排异反应等不良反应。根据陆裕朴关于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及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2],优28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临床疗效满意。

图1 术中锚钉穿线示意图 图2 术中髌钳复位及穿线的香蕉拉索 图3 髌骨下极处有限切开约4 cm,于髌韧带表面拉紧锚钉尾线

典型病例为一59岁男性患者,因“摔伤致左膝肿痛伴活动受限8h”入院。入院检查:左膝肿胀,髌前压痛明显,伸膝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及螺旋CT示左髌骨下极粉碎骨折(见图4),MRI示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入院后给予石膏固定、冰敷及静点消肿药物。评估一般情况良好,完善术前检查,待肿胀消退,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后,于入院第3 天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关节镜辅助下的有限切开锚钉内固定术。首先在镜下探查并行内侧半月板成形术(见图5),再将2枚锚钉交替拧入近心端的骨折块断面内(见图6),最后于髌骨下极处做长约4 cm的横形有限切开(见图3),暴露出髌韧带表面深筋膜组织,使用2.0 mm克氏针在髌骨下极处选择6个不同的入点,逆行钻透远心端的骨折块至关节腔,在镜下借助香蕉拉索将8根锚钉尾线,逐个拉至髌骨下极处的髌韧带表面,伸膝位将骨折断端复位良好,将锚钉尾线收紧打结。术后复查X线片及螺旋CT示骨折线对位良好(见图7),3个月时骨性愈合,左膝活动正常,屈膝可达120°(见图8),临床评定结果为优。

图4 术前螺旋CT及X线片示髌骨下极粉碎骨折

图5 髌骨复位前先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 图6 关节镜下清理血肿,于骨折块近心端将锚钉植入

3 讨 论

髌骨下极是指髌骨远端约1/4无关节软骨覆盖的部分,此部分骨折为特殊类型的非关节面骨折,在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A/OTA)分型中属于34-A1型。目前主要的内固定方式有克氏针张力带技术、空心螺钉和髌骨下极切除等。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切口为了固定张力带及其它金属植入物,剥离范围较广,且需二次手术取出。(2)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术后易出现克氏针脱出、钢丝断裂、异物残留、皮肤坏死和克氏针皮下刺激等并发症。Hung等[3]报道,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术后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高达47%。(3)髌骨下极骨折因骨折块较小,植入空心螺钉等内固定物时,难以对粉碎骨折进行精准复位和固定。(4)髌骨下极切除术后因髌骨下移,易出现髌股关节紊乱,而且髌韧带与骨连接的强度,远低于骨与骨的连接强度。

图7 术后螺旋CT及X线片示骨折复位良好

图8 术后3个月患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

带线锚钉是由自攻螺钉和高强缝合线两部分组成。Ettinger等[4]认为锚钉比经骨缝合可提供更多的骨接触,同时具有更大的抗牵张强度。锚钉缝线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制成,具有强度高、易于打结等优点[5],且柔韧度强,不会损伤患者的肌肉及骨骼,内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Sasaki等[6]比较了螺钉与锚线的力学特性,结果发现两者在强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锚线材料具有适度的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Khazen等[7]研究发现,多枚锚钉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并增强抗旋转扭力。

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尤其是骨折远端粉碎时,可固定的骨量少,克氏针、空心钉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时难以置入,且复位困难。使用锚钉贯穿并复位多个骨折块,在关节镜辅助下可保证精准对位,固定巧妙、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取出。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1)锚钉应置于髌骨近心端较大骨折块中心轴的等分点,拧入方向及深度需避开关节面,钉尾埋入骨床下深度至少2~3 mm。(2)在镜下过线时可借助香蕉拉索,以便尾线自髌韧带表面的4~6个骨洞顺行抽出。(3)过伸膝关节以髌钳复位后将8根锚钉尾线两两收紧打结。(4)打结后的残余尾线,可将周围的深筋膜做进一步加固缝合。(5)髌下小切口可行皮内缝合,更加美观,并可防止术后功能锻炼时线结在皮下引起的刺激不适。

该术式的优点:(1)切口小,暴露简单,无需剥离过多的软组织,出血少,康复快。(2)应用3.5 mm或者5.0 mm的锚钉把持力强大,作为常规固定方式,可重复性强。(3)2枚锚钉共计8根尾线,可分别穿过数个碎骨块,呈降落伞状多点固定,增强了抗扭转力,使固定更牢靠,保证早期功能锻炼。(4)借助镜下放大的优势,便于精准对合骨折,无需术中透视,能有效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完整性,避免了因骨块粉碎,对合不佳导致髌股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5)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髌骨下极骨折,应用镜下有限切开锚钉内固定,手术切口小,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的半月板损伤,且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无需二次取出,为临床上常见的髌骨下极骨折提供了一种实用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足之处是对于术者的要求较高,熟练的关节镜下手眼协调操作以及锚钉内固定技术的穿线技巧,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广泛开展。术后结合规范的康复,是保证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临床上在外观及功能康复方面恢复良好,但因手术例数有限,尤其是锚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方面,尚需进一步总结和对比。

猜你喜欢

髌骨半月板关节镜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半月板损伤了,年轻人要尽早手术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二分髌骨患者合并髌骨骨折诊断治疗1例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辅助下三束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