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五育融合”的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22-03-29卢少峰
卢少峰
摘 要:“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要真正落实到日常教育实践,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决策与行为的转变。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得以让教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整体发展的育人理想,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围绕一定的学科内容展开组织实施,让校本特色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五育融合;校本特色;实践研究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迷茫。为了解决家长焦虑情绪,学校以“五育融合”为纲结合岭南传统文化“诗、书、画、印”这四个要素构建校本特色课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通过特色课程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壁垒,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目的。
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顶层设计,构建课程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且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是学科课程的组成,必须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学习,领悟中国诗书画印文化精粹。因此,“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校本化实施是真正落实基于校情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我校依据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诗书画印”课程校本化实施。一是做好“诗书画印”课程整体设计。以我校语文课程为例,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围绕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次丰富课程内容,初步建立体系(做好学校的语文课程整体规划,包括语文课、每周一诗、诗配画、赛诗大会、诗词书法、诗词陶印等,语文课程体系有利于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再次三年整体考虑,分段逐步实施(明确每年各阶段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特别是增加古诗文课教学和古诗朗诵课的选择性,让每位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古诗,在古诗中领悟古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古诗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感恩祖国的强大,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为国争光);最后设计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借助古诗词短小精悍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口朗读,体会古诗词意境之美,并创设画面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依据画面展示,有效完成意境赏析目标,从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二是研究基于校情的学科教学标准。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三是实施“诗书画印”教学,可以使“五育”各个要素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且平衡的结构之中,促进每个人智力、情感、交际、身体、审美、创造性、灵性等多元能力的充分发展。
二、以学校文化逻辑起点为基点,开发“五育融合”特色课程
以“启蒙养正,立身成人”的办学理念,以将学生培养为“德智兼备、才藝双全的现代小公民”为目标,为党培育人,为国育才是我校的根本任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我们根据本校的文化特点,分析了学校设于一座岭南地方特有宗祠里,校园中保留了很多祠堂的建筑,具有浓浓的岭南广府文化味,祠堂已经有260多年历史,是邓氏宗族纪念先辈、族内议事,传统文化、礼仪传承的地方。正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也与我国育人方面的“五育融合”相通。因此,我们则把这些育人元素相结合,开发了促进“五育融合”的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
学校校舍处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邓氏大公祠中,二进的古建筑,仍保留了岭南祠堂的风格。一进门楼,小庭院里翠竹掩映,盘景精致,花架上开着一串串火红的炮仗花,高大的白兰树飘下阵阵清香,让人犹如穿越到晚清时期岭南大家族的庭院。邓氏大公祠是一个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宝库,内涵多样的历史符号和传统元素,如大平村邓氏家族宗族文化、典章制度、血缘文化、邻理理念、建筑艺术、乡村特色等。也是体现我校“立身教育”与传统文化一脉相随。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学校已经初步构建“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诗词和书法:在语文课程中使德育、智育相互融合。绘画:用审美的艺术课程与文学古诗文化课程的教学互相渗透,以达到美育、德育和智育的相互融合。陶印:把综合实践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跨学科融合,以达到劳育、美育和体育的相互融合。
三、通过课程迭代升级、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五育融合”
学校教学必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结合地方和本校课程资源,我们设计了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以促进“五育融合”。这一课程与语文课、美术课、书法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以“诗书画印”打通课程之间隔阂,为学科之间融合找到共同点,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融合”,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学校对“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和思考,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大领域、六重维度”的学校课程。
一条主线。即课程建设始终服务于育人目标——“成长自觉阳光自信”,旨在培育全面发展和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
三个层次。即构建了分别面向全体、面向群体、面向个体的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
五大领域。即在每一课程层次中包括了“德育涵养”“智育素养”“美育内涵”“体育健康”“劳动实践”五大领域的课程。
六重维度。即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全面整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将课程规划为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探索、逻辑与思维、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系列课程六大类。各类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形成更贴近实际的教育合力。
四、以“诗书画印”校本课程为载体深挖资源,实现“五育融合”
以“诗书画印”校本课程为主轴,实施“五育融合”育人路径的探索。把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处用“诗书画印”串联起来。这要求教师要能以“诗书画印”为主线,从各个学科之中找出“五育”教育资源,因而在各自学科中创造融合教育的支点。
学校对“诗书画印”设计校本化实施系列方案。如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及人物打造校园文化,经典诵读、征文比赛、亲子诵读比赛、飞花令、国学才艺展示等活动扎实地开展起来,学国学,学礼仪,争做国学小名士,注重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有信仰,讲诚信,有爱心,懂感恩,德才兼备,真真正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五、整合内外部环境资源,促进“五育融合”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办学特色表现可以有多个方面,如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学校空间设计等,而最能表现学校特色的是学生怎样发展核心素养,是否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社会竞争力为新时代综合型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学校必须挖掘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优势。积极建构具有岭南文化特色样本课程,彰显学校在“五育融合”特色课程下教育教学相互协同育人。
以“五育融合”为主线,串联起“诗书画印”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把诗、书、画、印这四种艺术作为育人重要抓手。以古诗为桥,涵养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学生从生活到课堂都在品诗、诵诗、画诗、演诗,从而渐渐形成一种超脱的气质,让诗、书、画、印相互融合、相互印证,具有诗的魂魄。书:书写人生,气壮山河。从握笔、坐姿、点划银勾开始,走出人生光辉大道。画:“以画为思描法相庄严。”勤学苦练是每位学画人必须具备的品格。印:“以印为想篆金石铿锵。”表现人生峥峥骨气,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为此,以“诗书画印”校本特色课程为抓手开发“五育”教材,利用学校和社会环境所提供的不同教学资源优势实现各学科教学融合等实践经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构建不同课程体系,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