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外国文学浅表化教学的成因研究
2022-03-29侯志方
侯志方
摘 要:外国文学是语文教材选篇的必选内容,可见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价值。但是外国文学的教学一直都存在教学浅表化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教师缺乏文化和理论的支撑、教师过于依赖考试“指挥棒”的导向、教师缺少有效教学参考的指引、教师教研效果有限且学习资料匮乏。
关键词:基础教育;外国文学;浅表化;成因
一、前言
外国文学是语文教材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只是因为它属于外国文化视域下的产物,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外国文学教与学的主要评价都是围绕“难”展开的,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的浅表化和固有化。一个难点的形成肯定存在很多原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它的国别属性,想要理解外国文学必定要克服文化和心理的隔膜。在当今世界密切交往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思维显得十分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便有“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学习任务群,因此外国文学的学习重要且必要。
二、教师缺乏文化和理论的支撑
不难发现,多年以来,一线教师在确定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时,尤其是小说体裁,主要是围绕:情节、人物和主旨展开的,不可否认这些的确是一篇文章的关键解读点,但细究之后就会发现,在解读时总是出现这样的句式:作品揭露/批判/赞美/讴歌了……或生动形象/精准贴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明显属于一种毫无新意的套作型解读。为什么会套作且多年以来一直延续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语文教师无法真正理解和驾驭外国作品,只能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套用国内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
文学是社会的产物,带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印记,所以同一个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总会生成风格迥异的文学样态。在这样的一种客观情况下,如果不了解外国文化,肯定只能草草了事。比如在解读《项链》时,便不容易理解文中的主人公为何要那么执著地偿还项链?这便是不同文化下不同思维差异的体现。西方是个资本主义社会,讲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由此孕育出了契约精神,并且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被广泛接受并继承。而中国则是个人情社会,在我们的价值观中总是习惯性将“重利”进行贬低,由此得出所谓的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主人公爱慕虚荣的结论,看似合理,其实只是隔靴搔痒。
三、教师过于依赖考试“指挥棒”的导向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应试也是当下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应试则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最具有指挥棒作用的考试当属高考,翻阅历年全国卷可以发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外国文学入选的很少,可能是由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存在一定的异化,在阅读时不太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也可能是在考题的命制上存在困难,总之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功利化的教学导向则自动忽视外国文学部分的研读教学,转向更高频的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的研習中。
结合2019年全国二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莫泊桑的《小步舞》,从选文和考题命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在写:时代的变迁导致一代人的淘汰,表达对这一代人的同情。可见,这与我国当下的某些社会问题相互映照,比如超市拒收老人现金、采取去车站买票的传统办法总买不到票等问题,都在反应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一部分掉队的人生活上带来的不变。所以这篇选文具有很强的“洋为中用”的目的,并没有展现法国文化也没有凸显作者莫泊桑的作品特点。考题有三:判断相关内容理解的正误;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一处情节描写的作用。不难发现,这些考题的设置和本国作品考题的设置基本一样,主要涉及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并没有体现出外国文学的“外国”属性。这些知识的掌握完全可以在本国文学作品学习中掌握,基于效率原则的师生又怎会再钻研外国文学呢?
四、教师缺少有效教学参考的指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照。虽然说教师不能以之为纲,陷入画地为牢的境地,但是教参的确是一线教师使用率最高的教学指导,结合实际来看,教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外国文学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因为教参是官方教学参考资料,所以在教师心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所以教参的编写和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培养。
教参的内容是否能有效指导教学呢?以苏教版教参中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这样总结:菲利普自私贪婪、虚荣势利;菲利普太太:除了与菲利普的共性外,还有刻薄泼辣。但是教参并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上述的性格特点,笔者在研读选文时也没有发现有能够证实“自私贪婪”和“泼辣”的地方,如此教参是否有刻板印象下的堆砌之嫌呢?教师如果过于依赖教参肯定会使课堂搪塞生硬。教参在分析主题时这样表述:展现金钱社会中人与人的冷酷关系。并且罗列了三种主题解读角度:金钱关系说、同情说、虚荣说。虽然并没有再详细阐述,但是最起码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思维更加开阔,但教参中外国文学部分的解读像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
五、教师教研效果有限且学习资料匮乏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便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从而获得新知,不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脱节。教师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自学固然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料,这牵扯到学习资源的获取问题,所以教育单位要重视学习资源和途径的供给。培训则以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代表,这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情况却呈现出不太乐观的局面。
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可以发现,一线教师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欠缺,即便是有意识也没有理想的方式和途径。相当一部分一线老师都是凭借经验教学,并且会有一种经验越“老”越可贵的认知。不可否认,经验的确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教学模式,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确是一种高效的提高途径。但是如果一味固守已有经验,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从教材版本的变更中便可看出知识体系更新之快,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材中选文的更替,这正是提出教师要不断学习的有力证据。有部分教师即便有不断学习进取的认知和查阅资料的意识,但途径和方法主要集中在浏览器搜索上,虽然高效便捷,但这一种方式既不严谨也不规范,使得知识的错误率大大提高,又何谈教学效果的呈现呢?
六、结语
“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阶段,同时也恰好处在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外国文学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外国文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不可替代的,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多元化的文化观念、感受人类精神宝库的丰富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呈现出解读浅显化、刻板化的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所以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力求深入地剖析教育者所存在的问题,为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必要支撑。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研究还存在很多纰漏之处。
参考文献:
[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曹文轩.外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付胜芳.不变·变·不变——《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