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2-03-29韦静
【摘要】本文基于“英语+”课程群小学双语教学实践,论述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阐述提出问题、大胆预测、论证猜测、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拓展延伸等六个教学步骤。
【关键词】“英语+”课程群 学科协同 双语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1-0052-03
2018年,南宁市友爱小学(以下简称友爱小学)在“英语+”课程群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小学双语课程教学,倡导各学科教师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进行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既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以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经过三年英语学习,友爱小学三年级双语实验班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小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非常感兴趣,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基于这样的学情和背景,友爱小学将英语和科学这两门学科进行整合,开设了校本课程Light Up Science(點亮科学)。
为了顺利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Light Up Science(点亮科学),友爱小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双语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61.6%,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占36.4%,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65.2%的家长希望通过双语科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孩子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46.5%的家长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35.9%的家长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拓宽孩子的知识面,20.2%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学习校本课程Light Up Science(点亮科学)之前,学生需要使用配套的英语校本教材,提前预习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相关科学术语用英语如何表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给学生讲解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将英语作为语言媒介,教师需要结合科学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补充英语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科学话题和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任务驱动下,主动运用英语描述科学现象和表达想法。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育科学思维。
一、探索双语科学课程教学模式
双语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探究课程。《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将观察和探究作为双语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科学现象。
一般而言,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与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思考与交流—形成结论”7个教学流程。然而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有限,对科学实验探究比较陌生,动手能力低,教师需要分析学情,基于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技能,确定双语科学课程的教学流程,包括:观察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检验和验证—思考并得出结论—交流和应用。实际上,该教学流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仍然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再做调整,但是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确定了小学双语科学课程教学流程之后,教师应以“探究”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双语科学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设计小学双语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们一致认为,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同等重要,并且要将这两个目标纳入教学设计,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以《认识水》一课为例,教师确定的语言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与本课相关的科学术语,能够运用英语关键词描述雨水形成的过程。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观察水的方法和顺序,尝试倾听水的声音,体会触摸水的感觉,与同桌合作完成雨水形成的模拟实验,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明确了这两个教学目标,教师就能避免把双语科学课程上成英语课或单纯的科学课。
以《认识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六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教学策略是激活背景、引入话题。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或事物引入学习主题,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教学《认识水》一课,可以以“停水的一天”作为话题导入教学,让学生回忆家中停水后的状况,唤起没有水洗衣服、没有水做饭、没有水喝的回忆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回忆水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了多少个环节、起到了什么作用导入话题。最后,教师用英语提出两个问题:①Why do you think the water is important?(你为什么认为水很重要?)②How is the rain formed?(雨水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个环节是“大胆预测”,教学策略是交流讨论、发散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科学现象进行猜测,预设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假设与猜想,对假设和猜想进行验证。如,围绕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分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一致认为:如果没有水,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将会灭绝,所以,水对人类而言十分重要。学生完成讨论后,再用思维导图呈现结论,表明水在哪些方面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没有水,地球将会变成一片沙漠,生命将面临死亡(如图1)。雨水的形成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用英语单词、短语或短句来说明雨水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学生讨论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协助,尤其要提供语言支持,围绕科学探究过程进行适当引导。
第三个环节是“验证猜测”,教学策略是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教师引领学生开展“雨水的形成”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认真思考雨水形成的原因,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发展科学思维。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用酒精灯给装水的烧杯加热,烧杯上面盖一块玻璃板,学生观察玻璃板的变化:随着烧杯逐渐变热,玻璃板下面慢慢出现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增多、变大,再掉进烧杯。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明白了雨水形成的过程,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
第四個环节是“得出结论”,教学策略是运用英语描述实验。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验证实验前提出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英语关键词或英语短句描述雨水形成的过程及实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这一概念,不断完善思维导图,最终形成清晰完整的“水循环”思维导图。此时,学生需要结合思维导图,用英语关键词或英语短句描述大自然中水循环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是“交流与应用”,教学策略是回归生活、应用概念。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科学概念、科学现象,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生活,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解释科学概念,描述科学现象,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教学“水”的概念,还要从教材中走出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设计“走出课堂寻找水的印记”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带上纸和笔,观察校园里能够找到“水的印记”的地方,绘制路线图,用英文标注关键词,完成活动后回到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的用水情况,通过观察水、触摸水,深入理解“水循坏”的概念和“雨水的形成”过程,运用英语谈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探讨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第六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教学策略是走出课堂、精彩继续。基于家校共育理念,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家庭。在“认识水”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作业:与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庭中“水的印记”,用英文向父母或朋友描述你的发现,也可以将自己的发现制作成视频发到班级群,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学生通过双语科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长了知识,培养了科学素养。家长也非常乐意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双语科学作业,密切亲子关系。
三、双语科学课程实施效果及反思
在小学双语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知识,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接收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不是单一的知识接收者,他们需要将习得的科学知识进行吸收与内化,然后将科学知识进行输出,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科学课程教学,科任教师每周都要进行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师的“教”
科任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够基于课标、英语语言技能目标和学生的学情,设计双语科学课程教学。在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时,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流程开展实验,少数教师还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中,双语教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教学双语科学课,教师会接触到大量的专业术语,这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学校要为双语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授课教师参加外研社双语教学课题组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反思学生的“学”
学生通过双语科学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科学知识,积累了一些运用英语描述科学现象的经验,但是运用英语描述科学现象和表述观点的能力比较薄弱。可喜的是,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思考自然现象,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对学习双语科学课程兴趣比较浓厚,课堂参与度比较高。
(三)加强学科协同,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教材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数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购物、天气、交友等,而科学教材涉及的学习内容通常是自然、地理、环境等科普知识和自然现象。在内容上,两门学科虽然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也存在交集空白。在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认为,双语科学课程的语言目标达成更重要,导致教学出现偏差,把科学课上成了英语课,忽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和科学教师要加强交流,围绕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素养目标、学科目标等,思考双语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基于目标整合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如何将科学与英语两门学科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建立学习自信,这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学校需要长期坚持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师也可以学习和借鉴科学教师上课的方法,巧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掌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科学词汇、专业术语,使双语教学能够顺利开展,让学生学有所获。
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成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获得了提升。小学双语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教师的参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创新,从而实现双语科学课程“用英语点亮科学,用课程点亮孩子”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建明.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7):57-60.
[2]龚海平.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2017(9):70-75.
[3]龚海平.论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4(28):7-11.
[4]李树平,刘陶唐.项目化:课程跨界的重要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1):51-55.
作者简介:韦静,广西防城港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和双语教学。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