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2-03-29刘新丽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木版门神年画

刘新丽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赋予它新的发展思维以适应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美学生活方式。开封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本文以开封木版年画为例,针对开封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参考。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开封,是北宋一朝的都城。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当时的繁华举世无双,“门神”二字就在这本书里出现了。原文为:“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还详尽记述“时令画,纸画儿,行贩不绝”的盛况和售卖年画的街区。

木版年画以门神为代表,年画制作形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间是在北宋后期,地点是在首善之地的东京开封,木版年画应运而生。传说中能打鬼驱祟的钟馗神像,是最早的门神。相传唐玄宗曾久病不愈,因梦见钟馗捉鬼而康复,便命被后世誉为画圣的吴道子将其图画,并颁发官府,以辟邪驱鬼。到了北宋后期,开始印制传播。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云:“上令画工摹撮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人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象。”最珍贵的绘画作品得以刻版大量印刷复制,不仅颁赐朝廷高官,还在除夕夜再次颁赐,无疑具有门神年画的性质,成为木版年画最早的确切历史记录,木版年画的首次朝廷印刷发行地点自然是汴京。

2.艺术特征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地域风格决定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分门画、戏画、神码三大类。其中门画内容包括武门神、文门神,以及独具开封门画特色的戏剧故事中忠臣义士、英雄好汉为主题的各种门神。开封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开封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曾经有过很高的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他还说:“朱仙镇木刻画,大都有故事情节。”“有看头,有讲头,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1.增加文化多样性

对于人类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一项基本特性,正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才会丰富多样。根据世界的丰富多样性,人们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2.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突破历史困境的力量源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民族发展历史始终,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象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因此,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3.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承的文明大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来自民间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人民群众独到的技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最大限度地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其贯穿历史发展始终,同时,能够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木版年画专业人才稀缺使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传统年画雕版的复刻受到限制。木版年画由于雕版技艺要求严苛,套色、印制工艺流程有一套潜移默化的标准,一些掌握绝活技艺的艺人老龄化,而年轻人受市场经济和当前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多不愿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后继乏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郭太运、任鹤林等。但是后继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与发展。

二、新文化产业的冲击

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展势如破竹的大潮中,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常常过多地关注文化的物质层面,忽视物质中最深层的思想和精神以及整个非物质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关注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时候,又特别重视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对最常见的非物质传统文化中最深层的内涵并不加以重视。这同时也直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生存的环境有限。正是因为如此,如今部分传统习俗已经发生改变,许多传统文化记忆慢慢消失,先辈们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渐行渐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现路径

一、政策支持,盘活人才资源

人才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证,在其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和抓手作用。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对传承人进行政策培训以及提供就业保障措施等,使得人才对相关政策与法规有所认识了解,培训不是漫无目的,而是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打造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得之后的传承、传播非遗文化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机构建设,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地方区域内,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同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协作,设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建立研究培训基地等设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专业人才。

二、合作联动,增强产业互动

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市场转化重要途径。例如,木版年画所在地开封,其八朝古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旅游产业较为发达,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因此,木版年画作为开封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它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充分与市场结合,进行旅游衍生品开发。将木版年画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游客直观了解、感受当地宋文化,及特色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了解开封木版年画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木版年画现场印制展示可以相对激发游客的兴趣,使其加入体验学习印制过程,游客参与不仅可以使他们感受开封木版年画的魅力,还能促进消費,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创新整合,打造品牌效应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的主流文化传播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普遍。因此,为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用数字媒体的形式,对民间传统工艺进行转化。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存储、展示、传输等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以木版年画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日臻完善,网络平台的高覆盖为木版年画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逼真的虚拟现实技术、高速的宽带网络、先进的信息数据库,让木版年画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真实再现其从雕版到套色,及印制技艺流程,让其手工技艺得到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木版门神年画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门神想吃立夏饭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门神年画展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