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雅歌投壶的国家礼仪

2022-03-29张滢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陶器宾客礼仪

张滢

汉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成就辉煌,种类丰富的铅釉陶器,成为这一时期陶瓷的代表,反映了汉代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投壶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既是一种民族传统礼仪,也是宴饮中娱乐宾客的一种投掷游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析西汉绿釉陶投壶及铅釉陶器

在河南博物院6號展厅,靠近角落的一个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十几件汉代的陶器,其中有一件深绿色的陶器(图1),它通高26.6厘米,颈高13厘米,口径只有4厘米;呈小口、长颈、鼓腹的造型,壶的底部有3个矮蹄形足。除底足外,壶通体满施深绿色釉,釉色明亮;颈中部饰有一周凹弦纹,肩部和腹部各饰一周凹弦纹附加堆纹。经专家考证,这是一件西汉晚期的铅釉陶器,1969年出土于河南省济源市泗涧沟八号墓。

汉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成就辉煌,种类丰富的铅釉陶器,成为这一时期陶瓷的代表,反映了汉代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铅釉陶器是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助熔剂,以铜和铁作为着色剂,在800℃左右的温度下一次烧成的低温铅釉陶器。在氧化气氛中铜能使釉色呈翠绿色,铁则呈现黄褐或棕红色。由于烧成温度较低,铅釉陶器的胎质不够坚实,吸水率较高,釉层也容易脱落变质。大量考古资料表明,铅釉陶器只见于墓葬,应是随葬的明器。

汉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使物质生活奢华成为可能,厚葬之风盛行。1969年,河南博物院和新乡市文化部门在配合济源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中,在南约2公里的泗涧沟和西约1公里的柿花沟,发掘了周、汉、唐、宋等时代的墓葬共计52座。泗涧沟八号汉墓出土了包括绿釉陶投壶在内的40多件文物,有粮食加工工具和家畜、家禽陶塑模型,烹饪器陶塑模型,舞乐杂技陶俑等,是汉代“事死如事生”观念的真实写照。

投壶礼的溯源

据古籍记载,壶在古代既是盛水器,也是专用的盛酒器。早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就有陶壶了。难道这件绿釉陶投壶是盛酒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一幅图画给出了明确答案。

图中央放着一只壶(图2),壶中插着两支箭,壶前方放着一个盛着酒的三足酒樽,里面放着舀酒的勺子;壶的两旁是两个头戴高冠、身穿宽袖长袍官员装扮的人,他们一手捧箭,一手拿着一支箭做投掷状,图的最右边有一个同样装扮的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注视他们;图的最左边是一位壮汉,被两人搀扶着。经专家考证,整幅图画描绘的是汉代士大夫宴饮时玩投壶以助酒兴的场景。

投壶因投箭入壶得名,是一项与饮酒相结合的投掷游戏。投壶时,参与双方在规定的距离内,轮流将箭依次投入壶中,投中多者为赢,输者罚酒。《投壶图》中最左边的那位应该是玩得太尽兴了,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东观汉记》中记载:“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雅歌投壶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宴饮时的时尚。

宋代吕大临的《礼记传》中载道:“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据古籍记载,投壶最初并非游戏,而是由西周的射礼演化而来。射礼是西周时期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一项重要礼仪,注重培养贵族子弟立德正己、谦和恭敬、刚柔相济的优秀品质。按不同等级可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大射为天子、诸侯祭祀的礼仪,宾射为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的礼仪,燕射为贵族平时射艺比赛的礼仪,乡射则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办的礼仪活动。多数学者认为,投壶礼源于周代的燕射礼。

投壶礼的礼法、流程与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士人阶层更倾向于内心的修养。可能由于场地、人数有限,或者不会射箭等原因,由射改为投,投壶礼逐渐代替射礼成为贵族聚会乐宾时的常见礼仪。《礼记·大戴礼记》中对投壶的礼法、壶具、规则、技艺均有单篇著写。

据古籍记载,投壶的用具有矢、壶、算、中、马、觞、瑟、鼓等。投壶最初用的壶为宴会上的酒器,后出现了专用的壶,壶颈长7寸,腹长5寸,口径约2.5寸,容量为5升,壶中盛有红小豆,避免投进去的箭反弹出来。投壶所用的箭叫矢,一般用柘木或棘木制成,矢的长度以“扶”为单位,每4寸为1扶(约13.3厘米),按照投壶位置的不同,人们把矢的长度分成2尺、2.8尺、3.6尺三个标准,分别适用于室内、厅堂及庭院。除此之外,还有算、中和马。算是用以计算投中的次数,中是盛算器,马是胜利的筹码,每胜一局立一马。

投壶活动参与者众多,参与者主要有主、宾、司射、司正、酌者、弦者等。司射负责策划、统筹、主持投壶活动的全过程,一般由主人的亲信担任;司正负责投壶者所获的算和马;酌者负责为输的一方斟酒;弦者指的是鼓瑟的人。现场为活动奏乐的人为乐工,乐工的首领被称为大师,会根据投壶活动进行的节奏、形势等带领乐工调整音律,如果场面比较轻松,就带领乐工演奏比较轻快的音乐;如果场面比较紧张,就带领乐工演奏低沉的音乐。此外,还有一些观礼人,主人把观礼人划分为主党和宾党,主党主要是一些未成年人和执事者,宾党主要是成年人、庭长等。

投壶活动不仅用具考究,参与者众多,礼节也较为复杂。投壶前,主人先向宾客发出盛情邀请,宾客同意后,主人命人拿出壶与矢,主人亲自将矢递交给宾客,宾客需向主人行三拜之礼,主人也要行礼回拜。然后,司射将投壶所用的工具——矢、壶、中、算准备好,宾主就位。由司射宣布投壶规则,并令乐工奏乐,乐曲沿用射礼的瑟曲《狸首》,遗憾的是《狸首》现已失传,今可用《鹿鸣》代替。奏乐一般奏五遍,第一遍为序曲,第二遍之后需要击鼓,射礼用全鼓节,投壶则简化为半鼓节。

击鼓后投壶活动正式开始,主宾将矢摆放在身前,按照顺序取矢轮流投出。如果投中,司射就把放在中里的算取出一个放在固定的地方,表示计分。如果宾客中,算放在中的右侧;主人中,算放在中的左侧。乐曲进行到第五遍时,会停止奏乐击鼓,投壶者需要将手中的四支矢全部投完,至此一局结束。司射需计算出双方的成绩,赢者可获一马,输者被罚喝酒。在古代酒很珍贵,说是罚酒,其实更多的是劝慰和补偿。在罚酒时乐工要停止奏乐,罚酒结束后重新奏乐开始第二局。三局进行完,三局两胜者为胜利的一方,落败一方会将自己赢的马赠予胜利一方,表示对其胜利的祝贺。胜利一方也会为自己和落败一方斟酒,双方共同举杯畅饮,至此投壶活动结束。

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投壶活动能够避免酒祸,达到愉悦宾客的功效;也有助于培养人际间的敬让之礼,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是一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温文儒雅的竞技运动。

投壶的发展历程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记录了公元前530年,晋昭公即位,大宴四方宾客,席间邀请宾客投壶以助酒兴的事件,这是关于投壶最早的文献记载。据考古发现,出土于山东莒南大店春秋莒国墓的陶投壶为现存最早的投壶实物(图3)。随着时代发展,投壶的礼仪性逐渐消逝,增加了娱乐性。在汉代,人们去掉壶内的红小豆,将矢的材料由拓木改为竹子,使投入壶中的矢反弹跃出,可以抓住重投,这样可以连投百余次,这种技艺谓之“骁”。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曾有一位投壶高手名为郭舍人,他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魏晋时期投壶的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在技艺上多了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增加了投壶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此时,投壶和我国古代的足球、围棋,都已东传到朝鲜半岛。

宋元时期,司马光对投壶的娱乐化趋势颇为不满,他便以“礼”的眼光,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做了修改,著有《投壶新格》一书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到了清末,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投壶退出了历史舞台。

投壶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从宫廷贵族的专利到市井街头喜闻乐见的运动,风靡了两千多年,既是一项汉民族的传统礼仪,也是一种宴饮中娱乐宾客的投掷游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陶器宾客礼仪
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修复方法分析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宾客付钱新娘陪舞
名利如“宾客”
名利如“宾客”
热闹婚礼季,如何在宾客中脱颖而出?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