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使用策略

2022-03-28席秀妍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面图课标法治

刘 瑾,席秀妍

(1.张家口市桥东区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360 百科对地图的解释是这样表达的: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出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照载体划分,可分为纸质地图、数字地图;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按照国别不同,可分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朝代疆域图、路线形势图、战争或战役局势图等等。现今,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的地图有纸质地图和数字地图。

2016 年,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这三门课程的名称统一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也统一称为《道德与法治》,并于2016 年开始投入使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的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了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等。因此,在教材当中就有许多与地图内容相关的表述及对地图的使用。一方面是有关地图内容的使用要求是随着学段的上升而提高的;另一方面是有关地图内容在不同学段的使用安排在不同的学习主题或领域之中。所以,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多数为兼职教师)来说,就一定要把握好不同学段教材中有关地图内容的层次与重点,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一、现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与地图相关课程内容的表述

从表一可以看出,《课标》是按照儿童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它是打破了原有的历史与地理知识的学科逻辑,将各种知识分散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地图以及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从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上都呈现出随着学段的上升而提高的要求。比如三年级《课标》内容指出学生学习领域主要是我们的学校生活,它要求中年段的学生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的路线图。四年级《课标》内容指出学生学习领域逐渐扩展到我们的社区生活,要求能够识读本地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平面示意图等等……它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全面,只求其与生活更好的连接。这些包含了“实践智慧”的策略性知识,它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建构生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表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2019出版)中与地图相关的内容分布情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与地图相关的教材内容分布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分散在学校、家乡、国土、家园、地球、多样文明与多彩生活各个学习单元主题中,在高年级教材中占比居多。比如五年级上册教材,它在《课标》中涉及的是主题五“我们的国家”,它承接了中低年级学校生活领域的内容,并逐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伴随着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他们需要通过对有关祖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等内容的学习,多方面认识和了解祖国,树立主权意识,增进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热爱祖国与民族团结、灿烂的中国文化构成了本册两个重要单元,而且对于地图的使用多达8 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合理使用好这个课程资源。

表二

三、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地图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重要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与地图相关的这些教学内容,《课标》及教师用书上都有一定的教学活动实施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创新方法与手段。策略如下:

(一)激发情感,绘制平面图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年级学生开始对地图有一个最浅显的认知与培养。虽然,很多小学生已经在家庭教育中对地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有些家长会和学生玩一些地图游戏,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或看看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等等。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从课堂上学习认知地图。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校园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的编写依据之一是上图(表一)《课标》“第1条”。“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师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学校校园的一角,调查和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特点,熟悉学校各个部门的职责,最后绘制学校的平面示意图,来加深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教师用书)在“一起画张平面图”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把地图的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讲授给学生,只有学生了解了地图三要素及“什么是平面图”,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看平面图、寻找学校设施及周边标志物等活动,当学生带着情感去画学校平面图时,那他的平面图不但是独具一格的平面图,而且是学生各具特色的学校平面图作品,它是学生具有情感色彩的纸质版初级地图。

(二)探索求知,活用数字地图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在中年级学习课程的基础上,如在了解家乡文化这部分教材内容中,已经有了使用地图的经历。那么到了高年级,他们的读图本领会大大增强。例如小学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东方”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这节课时,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学习了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后,学生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了,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通过活动园,让学生观察新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教师结合教材阅读“西藏和平解放”这一话题,安排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同学们,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那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上,当时还有一个地方没有被解放,你们找找它是哪里?”通过教师的问题以及随机播放的动态数字地图,学生一目了然,迅速找出是“西藏”。这时,教师使用的动态地图,是教师对地图中的“点”(历史上的地名或城市)进行活化处理、一系列编辑的地图。当学生很快找出“西藏”版块时,紧接着教师出示问题:“你们想了解西藏人民和平解放及翻身得解放的激动场面吗?下面来观看一段视频”。教学环节自然流畅,重点突出。这里地图内容的使用,是教材当中没有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学习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动静结合,巧用历史地图

静态的纸质地图是我们常常要用到的。例如,旧版《品德与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中“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一课,在充分了解了地图的种类后,教师引领学生人手一份旅游景点平面图,让学生学会看,学会读懂地图语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必备技能之一。

但是,在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那教材中出现的纸质地图内容经常会被教师的动态化地图所替代。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材活动园出现了一幅“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需要探知的问题是: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如果用静态地图,学生只会动手指认一些地区路线。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从湘江战役开始,用动态的长征路线、长征战役、长征故事并与学生的活动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感受长征的艰难,感悟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迎难而上,舍己为人的长征精神。只有学生真切地感知革命精神,才能更好地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这样动态地图内容的呈现,从视觉、听觉上多感官调动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学会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活用地图,用好地图,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平面图课标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